第245章 对账
沈琅的车马刚走,一行插着镖旗的马车就缓缓驶进丰耕县。
林宝初、沈筝,还有朱金华三人,正在扶贫大厅里对账。
三人人手一个算盘。
右手执笔,左手打着算盘,空旷的办事大厅里,噼里啪啦的都是算盘珠子的声音。
“琐碎的小账都算完了。”
沈筝深深吸了口气,给自己灌了杯茶水,做出一副要跟账本拼个你死我活的姿态。
“嫂嫂,咱们开始对分耕玉米的账吧。”
下半年分耕给百姓们种的玉米,比上半年翻了一倍多。
这个账,小而散碎。
一城十二村,都有人种玉米,且数量不少。
不怪沈筝见了这本账就头疼。
林宝初悔不当初。
当初她怎么没想着统一大家使用现代数字来记账呢,搞得现在她看账本十分困难。
“先看到这儿吧,咱们休息会儿。”
林宝初先摆烂,放下笔溜走,到大门口去眺望远方的山川田野。
干涩肿胀的眼睛,总算舒服了些。
沈筝和朱金华也出来了。
三人站在县衙大门口做伸展运动,享受这片刻悠闲的时光。
“怎么会有镖局的车啊?”
朱金华不经意间瞥见缓缓驰来的马车,站直了看。
林宝初和沈筝闻言,也停下来,静等马车靠近。
“前面……”周益掀开车帘指路,看到衙门口的三人,欣喜道:“沈娘子,你们都在啊。”
是周益!
“周掌柜!”三人异口同声。
林宝初走下台阶,看着一辆辆马车走到面前。
周益受林宝初所托,游走整个盛朝,搜罗天下书籍。
他走了近四个月,终于回来。
林宝初数了数,共有十一辆马车,且听车轮子的声音,车里的东西不轻。
“这该不会都是书吧?”
“是!”
周益跳下马车,比离开时黝黑不少的皮肤预示了他这趟旅程的艰辛。
他抬起下巴,指着马车自豪道:“沈娘子,我敢跟你保证,整个盛朝,除了朝廷的书馆,没有比咱们的书馆更全的。”
四个月的时间,他走遍盛朝所有的州府,将能找到的书,全都买回来了。
“一共两万余册,囊括诗词、经文、八股、话本、乐曲等,无所不有。”
林宝初回来的这两天,要么在忙着做辣椒酱,要么在对账。
书馆她未曾去看过。
林宝初回头问沈筝:“筝筝,书馆可收拾出来了?”
突然被问到,沈筝先是一怔,接着直接跳下台阶领路,“收拾好了,大家跟我走吧。”
林宝初也跟着一块儿往书馆去。
书馆盖在东北巷口,那里是丰耕县城宅邸最多的巷子。
林宝初选择把书馆盖在这个地方,无他,只因为这里是整个县城的中心点。
她让沈戟带她上过衙门的房顶。
将整个丰耕县城画出来,这个地方就是交叉点。
这里离主街只有一个转角的距离,而旁边的西南巷口,就是医馆。
两馆各立一方。
是丰耕县的主要建筑之二。
马车拐过转角,一幢三层、六角的木质高楼便出现眼前。
高楼入眼尽是门窗,若全部打开,整座高楼将完全通透。
这么设计,也是为了保证馆内有足够的光线让大家看书。
沈筝把书馆大门打开。
“嚯!这里面这么大呢。”
镖师们帮忙把书往书馆里面搬,一进去,就被书馆内部的结构震惊到了。
三层高楼没有封死,中间是一个巨大的、空旷的空间。
站在一楼中央抬头往上看,可以直接看到楼顶。
一楼两侧分别做了半弧形的楼梯,可以上楼。
每层楼都有书架,也都有桌椅,可供看书的人安静读书。
林宝初设计这个书馆时,是借鉴了前世商场的布局,在这个时代,绝对算是充满设计感了。
“先把书放一楼吧,过后咱们再按照类型摆放上架。”
十一辆马车,两万余册的书。
十几个人搬了一个下午才搬完。
林宝初累得气喘吁吁,“温镖头,辛苦你们了,快去吉祥客栈吃点东西,好好歇息一晚吧,我请客。”
一身江湖气息的镖师温宇,拱手道谢,“那在下便不客气了。”
书搬完了,天也快黑了。
账是没法儿再对,林宝初只能把账本拿回去自己看。
要是有对不上的地方,就再找沈筝问问吧。
-
扶贫小队分散活动太久。
这三四个月以来,大伙儿难得再坐在一起开会。
“许太医,时隔两年再坐在这里,什么感觉啊?”
许良弼重回丰耕县,回到熟悉的扶贫大厅,他行踪感慨颇多。
衙门还是原来的模样,办事大厅也没有换地方,只是桌椅变新了,人变多了。
许良弼小心地抚摸挂在墙上的各种流程表,叹道:“唉,老朽怕是赶不上你们咯。”
这些东西,他都没见过。
再回来,怕是跟不上大伙儿的脚步了。
温怀见到故人,心中又高兴又动容,“你不在盛京好好待着,怎么又回来了,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
他羡慕许良弼可以自由选择去留。
“什么福呀,盛京闷死了。”许良弼摆摆手。
可以回京固然是好事,但流放回去的人,在盛京的处境也并不好受。
不能再回朝堂,昔日好友也不敢与他亲近。
日日闷在府中,无人来往,除了自家人之外,没有一个可以说真心话的。
那样的日子,他早就过不下去了。
还不如回到丰耕县,跟大家一起扶贫,帮助百姓们发家致富。
这样的事儿更有意义。
“罢了,你高兴就好。”温怀又问:“可你一人在此,真的可以吗?”
周元谏和周元晴在池州府足疫消除之后,就走了,留许良弼一人在丰耕县。
他也真是不怕自己晚年没人照顾。
许良弼从来不担心这个问题,“温大人你忘了?沈娘子说过,在县衙做事是有养老补贴的。”
他正是因为相信林宝初,所以才敢一个人留下。
“再说了,就算没人养老,不是还有温大人你嘛,大不了,咱俩做个伴儿。”
“去你的,我可不要跟你做伴儿。”
两人如两个老顽童一样,互相打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