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1章 离开
“沈娘子,这份东西能否让在下印抄一份?”
会议结束,谢执拦下林宝初。
她今日做的这份总结,完整、清晰,十分有用。
是不可多得的宝贵经验。
他想要一份,学习学习,万一日后肃朝发生同样的事件,他们也能及时作出反应。
“可以啊。”
林宝初想也没想到就把手里的东西递给谢执,“就当是感谢谢小世子这段时间的帮忙了。”
在池州府下乡排查的时候,即使扶贫小队来了,人手仍有点紧张。
谢执一个肃朝人,无视足疫的危险,义无反顾投身抗-疫。
不管他是出于什么目的,他的付出和奉献都是真的。
再说了,经验这种东西传得越广,它发挥的作用才更大。
谢执双手接下,略小心地护着。
她竟真的,这么容易就给他了?
这个东西在某种程度上来说,相当于一朝机密,医药世家祖传秘方的存在。
林宝初就这么给他了?
“各位,在下已在府中备好饭菜酒水,还请各位赏脸,移步府中。”文晋将自己的姿态放得很低。
他们不仅是池州府的救命恩人,也是他的救命恩人。
要是没有这群人,他这个池州知府的乌纱帽早就保不住了。
“大家不能去!”
福珠跳出来抢人,“我爹娘也早就备好饭菜,在家等着了,林姐姐是要跟我回家吃饭的。”
林宝初自打来了池州府到现在,都未曾去她家吃过一顿饭。
一直在忙。
如今好不容易消除了足疫,大家回到正常生活中。
也该让他们福家尽一下地主之谊,好好招待一番了。
而且,林宝初和大伙儿,是她的朋友、同仁,怎么着也轮不到文晋来招待。
“这……”文晋有些尴尬。
在这里,他果然是面子最小的那个。
沈琅看得出来双方的为难,他站出来,“就让他们去吧,正好本王有些事想与文大人商议一番,文大人不会拒绝本王吧。”
文晋受宠若惊,“下官不敢。”
“林姐姐,咱们快走吧,我爹娘早就想请大家吃饭了。”福珠拽着胳膊,把人往外推。
福珠去丰耕县衙做事的这一年多,福家二老没少操心。
担心她吃得不好、睡得不好,担心她太累。
他们没少劝她回家。
可福珠死活不愿意,非要留在丰耕县。
福家二老看得出来,福珠喜欢那里。
过年回家时,她十句话,有九句说的都是丰耕县的事儿。
劝不回女儿,福家二老就只能接受。
今日请丰耕县的人来家里吃饭,一来是感谢他们救了池州府,二来也是感谢他们这一年多以来对福珠的照顾。
或许是共患难过的交情,这顿饭大家吃得非常尽兴。
-
离家两个多月,林宝初早已迫不及待想回家。
结束池州府事务的第二天,大伙儿就收拾东西,准备离开。
文晋和谢家、福家是再三挽留,也留不住他们。
“谢大夫,我们就先行一步了,等你忙完医馆里的事情,早点回来,我们都等你。”
谢氏医馆里还有一些未达到康复要求的病人,谢谈竹得留下善后。
等医馆里的病人都回家了,足疫就彻底消失于这个世上。
到时候,谢谈竹再回丰耕县。
其实谢谈竹也可以跟他们一起走,把病人交给家中的哥哥姐姐。
但他不放心。
他一定要亲眼看到所有病人痊愈,才能安心。
“我一定尽快回去跟大家一起,继续并肩作战。”谢谈竹满眼不舍。
特别是人群里那个神采奕奕的清瘦人影。
“好,我们等你。”林宝初玩笑地说,“丰耕县医馆可都盖好了,我们绝不撒手放你走啊。”
谢谈竹轻笑,点了点头。
“行,那咱们就回去吧。”
林宝初回头,高声呼喊着大伙,“行李都收拾好了吗?咱们上车吧。”
马车已经停在客栈门口,一共备了八辆马车。
丰耕县衙的、沈琅的、谢执的,还有福家的,都能坐。
“恩人,这是我们给你们准备的一些吃食,还望恩人不要嫌弃。”客栈掌柜带着伙计跑来。
这段时间里,林宝初和扶贫小队都住在这个客栈。
掌柜的知道他们是来帮池州府的,很是感动。
他能力有限,不知该如何表达对他们的感谢,只能做些吃食让他们带着路上吃。
“谢谢掌柜的。”林宝初没有推辞,大方接受,“日后有时间,欢迎掌柜的去我们丰耕县玩儿。”
这两个多月里,掌柜的对他们很是照顾。
面面俱到,事事配合,还免了他们一个多月的房费。
无论他们忙到多晚,回来的时候,掌柜的都在店里等着,给他们做饭吃。
“一定去、一定去。”掌柜的连连答应。
众人陆续上了马车。
街边铺子里的人瞅见了,纷纷起身出门,站在门口看着。
他们知道,那是林宝初等人的马车。
他们也知道,丰耕县的人要走了。
回想池州府发生足疫的这段日子,在他们最孤立无援、最绝望的时候,是丰耕县第一个出现,给他们送来了吃的。
也是第一个,在人人都惧怕足疫的时候,丰耕县站了出来,替他们扛下拯救池州府的重任。
这么久以来,虽然他们嘴上不说,但心里对丰耕县,是感谢的。
“驾——”
马车转动,渐渐往城外驶去。
池州府的大街上,莫名安静下来。
行人、车马,顿足礼让。
街边两旁的铺子、宅邸门前,站满了人,目光投在街上缓缓行驶的马车上。
文晋端正地穿着官服,骑在马背上,领着所有衙役,慢步跟在后面。
慢慢的,百姓们也跟了上来。
他们一路跟着林宝初等人的马车,直送到城门口。
“池州知府文晋,替全城百姓,感谢丰耕县的解囊相助!”
文晋下马,朝马车离开的方向,双膝下跪。
身后的衙差和百姓们亦是如此。
马车里,大伙儿看着后面送行的池州百姓,相视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