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章 李丰田的婚事
其实一直以来,李丰田和李二之间的关系有些微妙。
怎么形容呢?朝堂之上,二人是君臣;私下的时候,二人又像是朋友,一段跨越了将近一千五百年的友谊;而事业上,二人更像是合伙人,共同经营一个公司,这个公司叫做大唐,李二主外,李丰田主内。
在李二心中,是打心底里尊敬李丰田的,视他为知己、朋友。这也就是胸襟宽广的李二,要是换成后世的老朱或者前面的始皇,管你是哪里来的,只能为老子所用,必要的时候可以拿出去顶缸,甚至咔嚓掉,没办法,谁让你知道的那么多?
但是李二这人特别的讲义气,只要你对我好,没有害我之心,老子一定会护你周全的。所以,这才是李丰田敢出山并自曝的根本原因。
……
二人又聊了许久,李二看了看周围,相对冷清的宅院,便说道:“先生这一世,也算是彻底在这安家了,但是这宅院虽不大,但是没个女主人,是不行的。先生这具身体,现在是……”
“已经十七岁了。”
“嗯,是该成个家了,家里没个女主人,还是家不像家。”
说到这,李二想了想:“要不要朕给你找个公主?嗯,襄城(李二的真正的长女,是庶出,名字考证不到了,只能用名号代替)已经许配给萧锐了,丽质他们还太小……(李丽质今年才八岁,还没有封号)”
李丰田虽没有说话,但是听的却是嘴角直抽抽……
我拿你当兄弟,你却想当我爸爸?
而李二却没有看到,还是自顾自的在那想,一边嘟囔着:“要么从皇室中选一个?那谁谁家的郡主年龄应该差不多……”
“嗯咳!”李丰田的咳嗽打断了李二的思绪。
“陛下,您对臣的好意,臣心领了,不过这娶公主,依臣看,还是先放一放……”
“呃?”李二一愣,没想到李丰田会拒绝,以为李丰田有什么顾虑,便解释道:“先生可是担心公主的样貌和习性?先生放心,朕给先生选的,都是样貌一等一,贤良淑德……”
“陛下!”李丰田叫停了,想了想,最后还是决定实话实说了,“陛下,跟您说实话吧,臣其实并不想娶公主,主要有几个原因,一是娶了公主,以后做事容易被钳制;二是臣是后世之人,臣那个年代讲究自由恋爱,性格不合的话,臣还是有些抵触;而这第三,第三……”
“先生为何突然停下来了?还有什么事情不可对朕说的?”
李丰田一咬牙,说道:“这第三就是,虽然陛下在后世的评价很高,但是对于皇室的这些公主……”
“怎么样?”
“评价不咋地……”
“呃?”一句话直接给李二堵的没话了,聪明的李二马上就听懂了李丰田的意思,便没有继续追问,而是叹了口气,说道:“好吧,既然先生已有决断,朕便不再勉强,先生大婚之日,朕一定给足先生排场!”
“那臣就先谢谢陛下了。”
这种尴尬的事情,点到为止,就不好继续说了。
李二很随意的拿起了一张纸,看着李丰田在上面的字,顿时一愣,这些字乍看一下,好像认识,但是细看,又和现在的不一样,于是转移话题道:“先生所写的字,为何朕看着似懂非懂呢?”
“回陛下,臣书写的是简体字,后世已经很少用繁体字了,这些简体字笔画少,可以很大的提升效率。”
李二一边看着,一边赞道:“是不错,以后有机会,朕也可以普及这些。”
放下纸,李二继续问道:“不知先生对于未来几年有什么想法,需要朕的支持或者帮忙呢?”
“回陛下,臣不光提议朝廷做五年计划,臣也给自己做了个五年计划,臣准备在第一个五年,核心做的就是迅速恢复民生,恢复人口,提高朝廷抵御灾害的能力。”
李二点点头,李丰田的这一条和自己想的不谋而合,深以为然。
“这第二呢,就是发展与民生相关的轻工业。”
“轻工业?李二第一次听到这个词,顿时来了兴趣。”
“没错,轻工业就是对于一些民生相关的工业的一些统称,例如纺织、盐、酒、糖等等这一系列和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加工业。因为百姓们能吃饱了,还要保证他们穿得暖、住的舒适,出行方便。”
李二点点头,立刻就明白李丰田的意思,他也想这么做,只不过没有李丰田总结的这么到位。
“这第三,就是卫生和医疗了,陛下,据臣学到的,在古代,没有多少人重视卫生这一块,导致许多人生病和染上瘟疫,再加上得病之后,医疗水平要么低要么就是看不起病,导致人口的流失,所以,如果染病的人可以不用死亡,不就相当于变相的增加人口了吗?”
李二皱着眉,陷入了沉思,这点受于时代的局限性,李二还真没考虑过,听李丰田这么一解释,发现还真是那么回事!
“这第四呢,就是修路,我们后世有一句话来形容就是‘要想富、先修路’,可见修路的重要性,路修好了,人们出行方便,商贾来往也方便了,就相当于提升了效率,本来两天的路,一天走完,就能多出一天从事劳动,提高生产。”
“而这最后呢,就是科举的举行,臣现在看的出,朝廷内的庸官冗官太多了吧?”
李二叹了口气,说道:“是啊,都是父皇封的,朕打算今年就裁撤掉!”
“陛下,强行的一刀切,虽然能解决问题,但是臣认为不是最好的办法,在臣未来的规划中,未来还需要更加庞大的官员体系去维持这个国家的运作,而在臣看来,这些人并不都是一无是处,也许有很多人没有放在他应该在的位置上罢了,要知道,培养一个官员不容易的,所以,陛下应该知人善用,将其放在正确的地方,人尽其用,方为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