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71章 截止日
下了车以后,郑一鸣没有再坐轮椅。李萍她们去护着郑艳丽,吴秀娟她们拉着郑一鸣,不让他去别的桌坐。要不然喝酒了怎么办?
等拜完天地,吴秀娟拉着郑一鸣坐在全是女人的地方。等李萍过来,正好他们八个人一桌。可是,李萍过来的时候,才发现还有郑慧娜呢!
“怎么着?咱们是挤挤啊!还是我再去找个位置?”
“你别想跑,咱们挤挤就行了。”其实今天人比较多,再去找位置估计还真不好找。
这下倒好,本来坐两个人的长凳上坐了三个人。郑一鸣这下成了左拥右抱,而他要吃什么也不用自己动手,都是吴秀娟和赵雅琪两个人喂他。
吃到一半的时候,李启林和郑艳丽过来敬酒。“一鸣,怎么样能喝点不?”
李香珺站起来“姑,姑父,一鸣的伤势刚好一点,我替他喝。”
李萍不想让她喝啊!“艳丽,不用管我们,你们赶紧忙去吧!”
“三嫂,今天别人不去可以,一鸣这里肯定要来的。我们俩要感谢他。”
“姑,说这些太见外了啊。”
“啥也不说了,都在酒里。”李香珺替郑一鸣喝了一个。
“行了,你们俩个赶紧忙去吧!”
“嫂子,好事成双在喝一个。”
“我来。”田玉琳又替郑一鸣喝一个。
等李启林和郑艳丽走后,郑一鸣小声的嘀咕:其实,我可以
“你不能喝酒,至少今年不能喝。”
李萍可不惯着他“不让你喝,就别喝。哪里有那么多废话。”
最后郑一鸣看到滚蛋汤的时候,站了起来“走吧,咱们回家。”
“啊,这不别人都还没走呢吗?”赵雅琪她们满脸的不解。
吴秀娟笑着和她们小声的解释了一下,“啥玩意儿?这也太难听了。”李香珺很不满意的站了起来。
当车子快走到富吉镇上的时候,看到前边儿全是人太多了,车子根本无法通行。郑一鸣看到铁底河村的好多人都从车上下来,去赶会去了。
他们手里都拿着编织袋,看来是早有准备啊!也是,这是年前最后一个会了。在这个购物不方便的年代,过年的东西要在年前都要买齐才行,要不然过年的时候是没地方去买的。
车上的人看到车辆实在无法通行,最后都下来,加入了赶会的大军。没一会儿周利民过来“老板,车上已经没人了,过来帮忙的那些人现在要回去。”
郑一鸣听到这里,还是要和他们告别一下的。下车走到了他们那里“郑老板。”
有眼尖的看到郑一鸣没有坐轮椅“恭喜郑老板恢复健康。”
“恭喜郑老板。”
“这些天辛苦各位了,一点小小的意思,请笑纳。”
“郑老板太客气了。这怎么好意思嘛?”
“各位都收下吧,以后有什么事情说话。”
众人听到这话,都露出兴奋的表情。有郑一鸣的这句话比啥都强。然后郑一明把自己的电话留给了他们,他们接过来以后都小心翼翼的收着。“郑老板,你也挺忙的,我们就先告辞了。”
“好的,路上慢一点儿,回到家之后打电话告诉我一声。”
“好的,郑老板,再见。”
“再见。”
等他们走了以后,郑一鸣对周利民说道“老周啊,你们也回家过年吗?都有好几年没在家,好好的过年了,早点儿回去吧。”
“老板,你这里”
“没事的,你们回去吧!开着车回去。”
“老板,那把这辆中巴车留下吧。”
“好。”
“过完年,我们就过来。”
“不用着急的,等过了正月十五再来吧。”
“好的,老板,那我把这车辆车给你送回家去。”
“不用,你们直接走吧,这现在回去也不容易,待会儿我自己开回去。”然后周利民他们把车掉头开着回了自己的家。
郑一鸣回到车上“我都让他们回去过年了,就剩下咱们了。现在也走不了,咱们也去赶会?”
“好啊!好啊!”这种农村的集会他们还没有去过,非常的好奇。
“妈,咱们家还缺什么呀?”
“啥都缺,你爸又没在家,咱家过年东西还都没有买呢。”
刚走没多远,就看到了一家卖红纸的。“妈,咱们家写对联的红纸买了吗?”
“没有啊,要不要他们给写好啊?”
“咱们家这么多大学生,还要别人写,说出去不丢人吗?香珺姐,这个光荣的任务交给你了。”
“这事你找诗画啊!她绝对是大师级的。”
“不要推辞,除了我,你们谁也跑不了。”
“为什么除了你啊?”
“我写的不好看,丢人呐。”
“原来你也有自知之明啊!”哈哈
这么一逛啊,差不多等到天黑才走。没办法人太多了,不太好走,几个女人又逛上瘾了。而且还喜欢上了砍价的感觉,无论买什么东西,她们都要和别人砍一下价格,卖家看到这么好看的姑娘跟他们讲价,他们也不太好意思还价,所以买到了很多比别人便宜的东西。
这种情况后来被一些铁底河村的人看到了。他们就跟在郑一鸣的后面,等赵雅琪她们砍完价格后,他们也跟着买。等他们走后,只剩下卖家的摇头苦笑。
回到车上的时候,李香珺和田玉琳她们还是满脸的兴奋,她们很喜欢这种感觉。郑一鸣坐到了驾驶室,赵雅琪担心的问“一鸣,你行不行啊?”
“琪姐,这话让你问的,男人怎么能说自己不行呢?”
“没跟你开玩笑,不行我来开吧!这一满车的人呢?”
“放心吧,我都是老司机了。”
“你就吹吧你。”过了一会儿,看到郑一鸣开的挺稳,她才放下心来。
回到家之后,李萍赶紧发上面。本来是今天蒸馒头的,因为郑艳丽的出嫁改到了明天。不过,今年不再是李萍一个人了,几个女人都要过去帮忙。除了吴秀娟,其她几个也就看看热闹。就算是这样,李萍也是相当的高兴。
腊月二十七,老妈李萍她们在厨房蒸着馒头。郑一鸣准备写对联儿,在看到唐诗画写的对联之后,郑一鸣说啥也不写了,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根本都拿不出手啊!
唐诗画的字儿写的好,也不知道是怎么传出去的。反正是过来找她写对联儿的,源源不断,络绎不绝。
看到来的人有点儿多,吴秀娟,赵雅琪和李香珺也加入了写对联儿的队伍。替唐诗画分担一点儿,让她一个人写到什么时候去。而郑一鸣看到她们写的之后倍受打击,好像写的都比自己的好啊。
而李香珺更是调侃他“小弟弟,姐姐写的怎么样啊?”
“咳、咳,还行吧,比我差了那么一点儿。”
“我看你就是死猪不怕开水烫。”
唐诗画噗嗤的一声笑了“一鸣,能不能不要让我笑,要不然我写不下去了。”
“行,行,我不打扰你们了,你们专心的写吧。”
腊月二十八蒸早花,郑一鸣问吴秀娟“娟姐,咱们要不要蒸一个啊,初二那天给咱妈送过去。”
吴秀娟笑着看着他“你敢去吗?”
“这话让你说的,我有啥不敢,只要你让我去,我立马就去。”
“那还是算了,再等等吧。”
晚上的时候,接到了田东平的电话。开始的时候,郑一鸣有点儿意外,不知道这个时候田东平给自己打电话干嘛?郑一鸣拿到电话之后,就听到田东平的声音传来“郑一鸣,你是不知道?今天认购证销售点门外排出去足有上百米的长队。”
郑一鸣有点懵,尾随口问了一句“那么多人排队干嘛呀?”
“你是不知道啊?今天是认购的最后一天,中午有人算出来了,国家这次本来计划是要卖一千万张的。你是知道的,开始的时候根本卖不动,又将计划调低到五百万张。可是到今天之前卖了多少你知道吗?”
“不知道啊,这我哪里知道?”
“也就一百多万张,所以,中签率其实不会太低,有得赚啊,尤其一百连号的,不怕摇不到,这次买到的稳稳的赚。可惜我买的太少,都怪我家那败家的娘们儿。”
郑一鸣听到后反而有点担心了“今天认购证卖出去的多吗?”
田东平明白郑一鸣的意思,“这你就放心吧!你是不知道啊?今天排队的都差点儿打起来。后面的一直在催前面儿的,把前面的给催急了,差点打了起来。”
“哥呀!我问的是今天卖出去的多不多?”这个情况郑一鸣之前是不知道的,这要是最后一天疯狂的往外卖,那岂不是完蛋了。
“兄弟呀,你不要着急嘛,你当初在魔都的时候可不是这个样子的。你等我把话说完你就明白了。”
“哥,我没有着急。只是我听着你怎么好像很兴奋呐?有一种扬眉吐气的感觉。”
“兄弟啊,这话可让你说对了,以前我求爷爷告奶奶求着别人买,别人还不买。现在反过来了,换他们求着我,但是,现在我不卖了。”
“哥,这是为什么呀?”看来今天魔都发生了很多事情啊!
“他们知道能赚钱的时候都想买,可是现在上面下了死规定,每张证都要登记姓名,这样速度是不是很慢?还要魔都的身份证不说。等消息传出来的时已经是中午了,一个下午的时间又能卖出去多少?”
郑一鸣听到了这里松了一口气,看来这次是稳了。这几天魔都形势变化不小啊,消息虽然传出来了,可是如果要是没有魔都身份证,一丝机会都没有。人啊!有的时候真的很奇怪。原来是推销员求着别人买,那会儿是没有人买。现在不同了,供需发生了变化。买家求着卖家,而现在卖家不着急了。真的是世间有轮回,上苍饶过谁。
田东平看到郑一鸣半天不说话,以为没电话断了呢!“喂!喂!一鸣还在没?”
“哥,我在呢!有什么话您说。”
“今天我下班儿以后,在回家的路上看到已经有人在收购股票认购证了,你知道多少钱一张收的吗?”
“具体多少钱我不知道,但是我敢肯定不是30块钱。”
“兄弟啊!你是不是早就知道啊,现在你们买的那种白板32块钱一张,有名字的31块钱一张。”
“哥呀,这可不能瞎说,这不明摆着呢吗?下午的时候这么抢手,肯定会有人加价收购的。”
“一鸣,你果然厉害,好了,打电话我就跟你说这事儿,我时刻盯着这边儿,有什么消息我再给你打电话。”
“哥,麻烦你了。”
“嘿,一家人说什么两家话,挂了啊。”
挂完电话以后,所有的人都看着郑一鸣。把他看的这心里直发毛“你们这么看着我干嘛?”
郑健华问道“咱们买的认购证已经赚钱了?”
“爸,这些都是虚的,钱没到手之前,那都不叫咱们挣钱了。”
“少给我说这些没用的,我现在是不是已经挣了4000块了?”
“嗯呐。”
腊月二十九,今天郑一鸣家要动油锅。在郑一鸣还没起床的时候,电话响了起来。李萍过去接电话,说是要找郑一鸣,李萍过来叫他“你现在怎么这么懒?别人都起床了,就你一个人还在睡,赶紧起来,电话里有人找你。”
郑一鸣只好起床,心里想以前起那么早是因为自己想长高一点。现在还起那么早干嘛?“喂!谁呀?”
“一鸣,是我。”
“哥,咋了?你昨天晚上不刚打的电话吗?”原来是田东平。
“兄弟,今天一大早起床以后,我又去转了一圈,白板的认购证已经涨到3 5块钱一张了,连号一百张一套的已经给出了5000块钱。”
田东平的声音在电话里说的很大,郑一鸣感觉自己的耳朵都有点震得慌。赶紧拿远了一点儿“哥,我知道了。”
“一鸣,你怎么不兴奋呢?”
郑一鸣心想,这不是意料之中的事儿,有什么好兴奋的?“哥,我自己又没有买。”
“我把这事儿给忘了,那可真是太可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