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其他小说 > 重生之富贵闲人 > 第157章 你就是那个陈予权?

第157章 你就是那个陈予权?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杨专员,我打算和青峰地区合作,一起扩大青峰酒厂的规模和产能。”

    陈予权也不藏着掖着,直截了当地挑明了自己的来意。

    按照他的经验,和杨光辉这种人打交道,最好就是开门见山,切忌弯弯绕,耍心眼。

    这一下,不但康主任脸色一变,杨光辉脸上的职业化微笑也瞬间隐去不见,仔细盯着陈予权看了两眼,沉声说道:“他们那个审批报告上写的那个陈予权,就是你?”

    康主任更加吃惊。

    地区粮食局送上来的报告里,收购方写了四个名字,马德山,曹建湘,覃海燕,最后一个就是陈予权。

    不过陈予权的名字前边,没有公司名称,而是自然人。

    康主任是看过那份报告的,却一点都记不起来,报告里还有陈予权的名字。

    谁知杨专员却记得那么清楚。

    领导日理万机,亏得他那么好记性。

    果然成大事者都有非常之才。

    同时可见这份报告,在杨光辉心目中的分量。

    “是的,杨专员,那个陈予权就是我。只不过,那个时候,江口贝贝嘉公司还没有正式成立,所以我是自然人身份。”

    杨光辉双眉微微一扬,说道:“我要是没记错的话,那份报告是今年八月份打的。”

    现阶段,“公文旅行”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他们把收购报告打上去,要经过许多道审批手续,最后才出现在杨光辉这个可以拍板的人的案头,三个月时间,已经算是效率很高的了。

    连康主任都忍不住插嘴问道:“陈董,你开那个贝贝嘉公司,只有两个多月?”

    两个月你就搞到今天这样的规模,居然在央视打广告都打了不少时间了。

    对于习惯了内地低效率慢速度的康主任来说,这简直不可思议。

    陈予权微笑说道:“实际操作的时间,要稍微长一点。具体来说,两个项目是同时进行的,马德山曹建湘他们留在青峰,筹备收购酒厂的工作,我在江口那边搞贝贝嘉。所以实际上,贝贝嘉公司的筹建,确实是从八月份开始的。”

    “那你的启动资金是怎么来的?也是马老板曹老板他们一起搞的吗?”

    康主任原以为陈予权是江口人,说不定是个二代之类的,只有这样才好解释他为什么短短三个月时间能搞起这么大一个公司。

    但陈予权刚才已经明白告诉他,自己是浩阳人。

    对浩阳的情况,康主任还是比较熟悉的,似乎并没有什么姓陈的大老板,能和眼前这位年轻人拉得上关系。

    毕竟现在还是九二年,所谓隐形富豪基本是不存在的。

    尤其在内地。

    曹建湘这种做烟酒贸易的人都堪称是有名有姓的大老板了。

    对康主任的“僭越”,杨光辉显然没有计较,他确实也比较好奇,想要搞清楚这中间的原因。

    陈予权笑道:“不是,都是我自己的资金。这么说吧,贝贝嘉公司的起步资金,只有四十来万,基本上都付了江口电视台的广告费。不过贝贝嘉这个产品的变现能力很强,第一批产品上市之后,一个星期不到,就把成本收回来了。”

    在一个信息缺乏的时代,你怎么重视广告力度都不为过。

    因为真的可以创造奇迹。

    康主任看了杨专员一眼,见他并没有见怪的意思,便继续问道:“陈董,我有点好奇,现在贝贝嘉公司的规模有多大了?”

    “到昨天为止,贝贝嘉一共有三个加工厂,分别在江口,明珠和首都。另外两个加工厂正在筹建,分别位于三江市和山城市,辐射中部地区和西南地区。如果有必要的话,还可以在金城开办一个加工厂,辐射西北地区。”

    说到这里,陈予权又轻轻摇头。

    “现在的物流太落后了,只能搞这种遍地开花的模式,要不然,物流成本和时间成本都太高。”

    所以,各类快递公司要在二十年后才出现,也是有道理的。

    线上服务的便捷性和物流基础没到那个份上,你就算有最佳的创意和最充足的资本,搞不起来就是搞不起来。

    “另外,在首都和明珠还准备筹备两个分公司,目前的销售额,上个星期是四百二十万左右。”

    一个星期四百二十万,一个月将近一千七百万,一年就超过两个亿。

    虽然只是销售额,但纯利润肯定不会少。

    这玩意,成本很低,赚头全都在附加价值上。

    换句话说,利润率很高。

    康主任点点头,不再说话,转而望向杨光辉。

    不过这一番对话,让他对陈予权的身份减少了许多怀疑。数据张口就来,显然对贝贝嘉公司的情况十分了解。

    “嗯,一个非常成功的商业案例……”

    杨光辉微微颔首,随即又加上一句。

    “应该说,是一个很天才的创意!”

    “谢谢杨专员夸奖。”

    陈予权点头致意。

    “陈董,我们把话题转回来吧,说说酒厂的事。”

    “好的,杨专员。”

    “我之所以想要收购青峰酒厂,主要原因还是青峰酒厂现在这个样子,太浪费了。这是个老厂子,搞了二十几年,一直都是个地区性的企业,发展不起来。”

    这也很好的解释了,为什么青峰酒厂的上级主管单位是地区粮食局。

    二十几年前,酿酒的所用的原料,可都归粮食局管。

    在那个大多数人都还吃不饱饭的时代,将宝贵的粮食用去酿酒,决策者需要很大的魄力。

    “事实上,除了青峰钢铁厂,我们整个青峰地区都没有一家上得了台面的著名企业。青钢还不是我们的……”

    青峰钢铁厂算是国内知名企业,却直属静江省管辖,只不过厂址建在青峰市罢了。

    “这样的情况,我认为是不合理的,对青峰地区的经济发展很不利。没有龙头产业,没有龙头企业,经济始终都难以搞上去。”

    “青峰酒厂,如果搞好了,或许就能成为这样的龙头企业。”

    陈予权信心满满,侃侃而谈,遣词造句都很老道。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