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 诸葛亮读辟邪剑谱和电磁场与电磁波
山河激荡,流转千年。
东海扬尘,渊淳泽汇。
时光那头,有人上下求索,锐意进取;有人默默无闻,一往无前。
年轻的诸葛亮,虽身处隆中,却以天下为己任,自比管仲。
也正是因为如此,很多同龄人都瞧不起他,嘲讽他。
“名不副实,表里不一,乃隆中叶公,装模作样也。”
“笑死,真正的大才早已经出世救朝去了,你搁这装什么犊子呢?”
“风水宝地,可惜埋了一个只会说大话的小人。”
总有无知的人喜欢通过嘲讽别人,来获得那点可怜的优越感。
之所以言之凿凿,是因为他知道的太少,看到的天太低,太矮。
“他竟然敢称是我诸葛家族的人?”
“诸葛村夫的行为,简直是让我们蒙羞,真的是世家大族的耻辱!”
“他怎么可能是我们这些天骄中的一员,太丢人了。”
……
诸葛亮对平民百姓的关注,赋闲隐居爱装逼的毛病,都触动了这些大族子弟的神经。
特别是诸葛亮不在乎家族的观念,对他们来说,简直是离经叛道。
……
当各朝各代的寒门天骄们,看到丞相被侮辱谩骂后,他们整个人仿佛都被点着了。
“丞相真是吾辈楷模啊,为百姓出头,为人民做事,这才是他们应该做的。”
“那些大族子弟,忘了初心就算了,居然还敢嘲笑别人。”
“若是天底下再多一些这种官员的话,黎民百姓们还怎么活得下去”
“耻辱你们这种人才是真正的耻辱,永世不得翻身。”
天幕底下的无数人都说来了自己的心里话,在他们看来,天幕上的诸葛亮,不是耻辱。
是他们应该模仿的偶像,是他们值得一生追随的目标。
……
东晋。
淝水之战后。
桓玄起兵,攻陷建康。并逼得了晋安帝禅位,自立为帝,改国号为楚。桓玄的篡位之举,引起了原北府军将领刘裕的起兵讨伐。
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
东晋时期,门阀制度达到鼎盛,他们凭借着家族背景和财力,掌握了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巨大权力。这些士族子弟垄断了官场,控制了田产和人民,目空一切,甚至藐视皇族。
刘裕出身寒门,自幼家贫,曾经一度沦落到织席贩履为生。
…
成大事者第一条,年轻的时候必须要卖草鞋。
…
门阀森严,士族当道的时期里,他和刘皇叔一模一样的凄惨。蹉跎岁月,看不见前途的希望。
好在桓玄篡位之后,世家大族各自碾压,刘裕才能在乱战中,占据一席之地。
看到那些出身于一流士族的大家子弟,自认为文化修养学识过人而以名士自居,打心眼里瞧不起蔑诸葛亮这样毫无学识的“村夫”,刘裕心中很是愤怒。
士族嘲讽寒门,粗鄙不堪。
他倒是要用行动证明给他们看,比打仗,你比得过我
从这里开始南征北战,历史上最强大的屠龙勇士诞生了
刘裕,一个让胡族让世家闻风丧胆的名字。
在那个南北朝风雨飘摇的时代里,他用武力征服了所有围观的士族。
桓玄————江陵之战被刘裕击败,为刘裕部将所杀。
慕容超————城破被俘,被刘裕斩于建康。
谯纵————被刘裕击败,城破逃亡,无奈上吊。
姚泓————被刘裕击败,绑于建康闹事斩首。
司马德宗————刘裕派人将其勒死。
司马德文————刘裕派人将其蒙面勒死。
刘裕残忍地砍下三个皇帝、一个国王的人头,缢死、刺杀东晋两个皇帝,成为名副其实的皇帝杀手,首开了诛杀禅位皇帝的先河。
——————————————————————
长安。
做题家的聚集地。
贵族子弟:“你十年寒窗苦读凭什么抵得上我们家族五百年年世世代代积累起来的底蕴”
落榜书生觉得他说的很有道理,点了点头,看着天幕写下来了一句反诗。
他日若我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黄巢此诗,郁勃之意,直欲透纸而出。
汝等肉眼凡胎,岂能识得冷看斜阳的落寞枭雄
总有一天,须得匍匐看我。
随后看向了放肆狂笑的贵族,放下了圣贤书,拿起来了四十米长的大刀。
“十年寒窗苦读,不敌你千年世家的心血,那就满城尽带黄金甲,叫你们尽是付诸东流!”
落魄书生黄巢,对着士族恨之入骨。他从山东菏泽曹县起兵,一路打进了长安。
那些当初高高在上的士族门阀们,遭受到了报复性的毁灭。
晚唐大诗人韦庄在《秦妇吟》里做了如实描写,其中如“甲第朱门无一半”一句和“ 天街踏尽公卿骨”一句都是写士族门阀的下场。
在黄巢的无规则屠杀中,京城门阀士族们几乎被斩尽杀绝。
族谱都丢了大乱中,亲戚认亲戚都没谱了。没有谱牒的亲戚,谁是谁都搞不清楚。
毕竟古人三妻四妾,大家族又分大宗和小宗,还有什么大房,二房,三房,等等。没有族谱,这个家族也就散了,分出了数百上千的小家庭,各自为政,互不相干了。
尽管有些家族还能勉强聚一聚,但没有了各大家族的联姻扶持,也是独木难支。
敢笑黄巢不丈夫
五姓七望:世家不可磨灭!
黄巢:啊对对对。
没法在政治上消灭你们,那就干脆把你们物理超度了。
我看你们千年世家,族长到底是不是一条命。
天生万物以养人,人无一德以报天,杀杀杀。
从此五姓七望没落了……
创业规矩第二条,必须得是落榜考生。
——————————————————
鼠目寸光,不外乎于此。
在繁忙的南阳种田,和读书时光中,诸葛亮经常和朋友一起键盘时政,关注江山社稷的未来。
在东汉末年的动荡岁月中,中原大地烽火连天,而隆中之地却如世外桃源般祥和安宁。
诸多名士学者,如司马微、石广元、庞统、徐庶、崔州平等,纷纷来此隐居。
诸葛亮和他们谈情说爱。呸,弹琴说诗。相互间的理解与体谅,如酒酿般醇厚。
一起围坐在茅屋之中,一壶热酒,席地而坐,谈论天下大事,各自抒发自己的见解和抱负。
小小的茅屋里洋溢着热烈的气氛,宾主尽欢,谈笑风生,以至于忘记了时间。
那盏星星灯火,常常燃烧到三更半夜,犹如智慧的指示牌,照亮了大汉未来的走向。
司马徽:黑子,说话!
庞统:小黑子,你怎么敢侮辱我家哥哥的。
在隆中,青年诸葛亮如痴如醉地研读着古今中外的典籍,他深入探索历代学派的思想与主旨。
虽然诸葛亮在民间传说中,前五百年年,后知五百外载,经史子集无一不精无一不通。
特别是什么奇门八卦之类的。
话说从前有座山,山里有个庙,庙里面就是诸葛亮的老家。
诸葛小儿从小经常与弟弟上山打柴,母亲则是在家纺线维生,一家人勉勉强强的过日子。
一日清晨,诸葛小儿独自上山打柴,走着走着,突然听到有人喊他,他想,哪个家伙这么早起啊,抬头一看,四周一个人也没有,只有路旁立着一个像人的石头。
石头人,联盟角色。
在亚索族谱里排第一,第二是盲僧。
诸葛小儿心想,石头人怎么会说话,一定是自己听错了。
于是懵懵懂懂继续往前走,不料刚走到石头人面前。
“站住,小子!”
石头人又说:“小家伙,你往那边看是不是有一个小山坡啊。”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那里有一口小寒潭,幽神寒骨,孤寂悲凉。
潭里有一朵莲花,若空游无所依,你去把那朵莲花上的露水喝了,保准你以后大富大贵。”
诸葛小儿无语了,你个糟老头子骗鬼啊,给柳宗元版权费了没!
我诸葛亮还好上了九年义务教育,不难就真的信了。
于是他信了,毕竟语文书上面的知识是不会骗人的。
诸葛亮跑到小石潭的边上,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真的有一朵大莲花哎!
柳宗元果然不会骗俺诸葛亮。
诸葛亮赶忙打晕了同游的龚古和吴武陵。
还有崔氏二小生。
花上有几颗露水珠,诸葛亮二话不说,直接把露水珠喝了下去。
顿时,他感到心明眼亮,正准备走的时候,又来了一个龇牙咧嘴的老龙王,对诸葛小儿喝道:
“你这个小东西,是谁叫你来的,竟敢把芙蓉神水喝了。”
诸葛小儿一听自己喝的是神水,在老龙王的威逼之下,也不敢隐瞒,便把事情的经过告诉了老龙王。
老龙王听说是石头神告诉他的,心想:“这个老东西真可恶,我没害你,你倒害我来了。好哇,你坏我的萝卜葱,我砸你的神摊子。”
老龙王对诸葛小儿说:“既是石头人叫你来的,我也不怪你。”
“我只怪大雾四起,看不到爱意。”
“我不怪大雾四起,我只怪他的居心不浅,大雾都遮不住眼。”
“只要你帮我做件事,你回去后过三天,砍根柳树棍子,围着石头人转三圈,照着石头人的后脑勺,猛打三下。”
“石头人:朋友你切记,当我打开列表的那一刻,那将是真正的阎王点卯。”
比心,比心。
过了三天,诸葛小儿照着老龙王的吩咐。
砍了一根柳树棍子,来到石头人跟前。
对不住了,石头人,你实在是坑我太多次了。
诸葛亮围着石头人转了三圈,对准石头人的后脑勺连打了三下。
刚打了三下时,只见从石头人的脑壳上掉下三本书。
诸葛小儿拣起书一看,是三本天书。
《辟邪剑谱》
什么玩意
立马打开来看,果然不出他所料,第一页就是欲练此功,挥刀自宫。
阴柔不是娘,夹子不会狂。
!!!!!!不可以
备备:丞相不能噶啊!
司马懿痛心疾首:不要,不要啊。
不信,再翻开一页。
《电磁场和电磁波》——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3年第五版。
电和磁是怎么产生的
法拉第第一定律……
苹果在通电导线旁运动被排斥的原因解释是完全错误的!
真正的原因是:苹果也是导体,苹果运动时切割磁感线在其内部产生涡流,涡流产生的磁场与导线电流产生的磁场相互作用,苹果实际上是受到了和运动方向相反的力,苹果不会被抛开。
另外,导线内电子的运动是很慢的,低速运动根本不需要运用到相对论。
年轻的诸葛亮:很好!
就喜欢这种知识从脑子里过一遍,又什么也记不住的感觉。
诸葛亮直接给那俩本垃圾丢到了水里面,看向了金光闪闪的最后一本书。
《逃离大英博物馆,玺说华夏意难平》
啊
诸葛亮看着就很感兴趣,直接刷了十万个礼物给老天爷。
迫不及待的打开翻到第79章,只见书上写着:“芙蓉神水显,石神把书献;能算前后事,三顾堂前见。”
刷礼物的人天生好运,看书的人也是大才。
诸葛小儿得了天书,有了学问,便来到了桃花源中隐居,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等待明主。
后来刘备来到武陵郡,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亲自三顾桃花源。
诸葛亮才出了桃花源,辅助刘备逐鹿中原,三分天下。
这当然是我瞎扯淡的,你就说够不够野,够不够史吧。
……
历史上诸葛亮虽然是人中翘楚,但没那么厉害和神话降临。
他平时读什么书呢
在浩如烟海的书卷中,他最钟爱的是先秦的《申子》、《韩非子》等著作。
——法家著作。
夜色已深,他却毫无倦意,一次又一次地拨动灯火,一遍又一遍地深入阅读。
他的读书方法,也和他的朋友们截然不同。
徐庶、石广元等人的读书方法是追求熟系,精益求精。
而诸葛亮读书则是宏观把握,说白了就是随便看看,囫囵吞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