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朵颜三卫
朱雄英看着地图,突然他想起了点什么,问朱玉道:“朱玉将军,你说你并未往东查探?”
朱玉回道:“对,东边是朵颜三卫,如果去了那边定然会被我们包了饺子。”
朱雄英有转头看向燕王朱棣,问道:“四叔,你和朵颜三卫交好?”
朱棣闻言一愣反问道:“何出此言?”
朱雄英记得自己在电视剧中看到,说是靖难之役全靠了朵颜三卫,朱棣才能拿下大宁,以解北平之危。
此刻看到朱棣的反应,想必不是那么回事。
朱雄英继续问道:“那这股骑兵有没有可能本就是朵颜三卫?”
朱雄英说完,另外三人都陷入了沉默,在考虑这个可能性。
最终还是朱棣打破了沉默:“捕鱼海之战后,有大批降人居大宁都司,因边将市马,拂其所欲,即叛而去。
北元左丞相失烈门、丞相咬住、太尉乃儿不花、知院阿鲁帖木儿、辽王阿札失里、会宁王塔宾帖木儿都已叛逃。
朵颜三卫,也未尝不能!”
朱棣说完,当机立断,命令道:“朱玉,速派侦骑前往查探,令派信使前往大宁都司,问清最近兵马调动事宜。”
朱玉领命而去。
看着朱棣不到几秒钟,就把事情安排下去,朱雄英暗暗佩服。
朱棣却有些疑问,先是示意朱雄英二人坐下喝茶,然后缓缓问道:“雄英为何考虑到朵颜三卫?”
朱雄英放下手里的茶杯,说道:“既然事出反常,就往最不可能的方向想。”
“此话怎讲?”
朱雄英摸了摸鼻子说道:“我也是瞎猜,先是袭扰宣府,而后往北退去,而后大同又被袭扰,向西北退去。
如此行事,不管是谁,都不会想到朵颜三卫,可却只有朵颜三卫能做到这件事。
袭扰宣府后,其先向北退去,见无追兵后,迅速向西,等朱玉将军回拢之时,其早已越过此地,奔向大同。
袭扰大同后又往西北退去,任谁也不会想到此事为朵颜三卫所做。”
朱棣仔细听着朱雄英的分析,时不时的点点头,不过他还是有不同的看法。
“雄英,你说的都有道理,可是朵颜三卫,做这些目的是什么呢?”
朱雄英挠挠头,回道:“这个,我也不知道。”
蓝玉也出声道:“雄英所讲虽然都能讲的通,但是朵颜三卫,即使叛变,过来袭扰宣府和大同,没有道理啊!”
显然在朱棣和蓝玉看来,朱雄英所说,只是从朱玉没能找到元军踪迹的角度,逆推出来的。
但是,动用军队做事,总要有个动机。
朵颜三卫即使叛变,要么抢掠一番,出走就是了。
要么就出兵夺城,打明军个措手不及。
如此试探宣府和大同,却是没有一个合理的解释。
朱雄英苦笑一声,说道:“四叔,舅姥爷,我又不是他们肚子里的蛔虫,我哪知道他们怎么想的?”
虽然朱棣派出侦骑,查探朵颜三卫,但他到底还是不认同朱雄英的说法。
但现在多说无益,既然侦骑已经派出,等待消息就行了。
朱雄英被朱棣留下在燕王府吃饭,但是蓝玉就没那么好的待遇了。
朱棣:“永昌侯,我们叔侄十几年没见,想叙叙旧……”
蓝玉知道朱棣看不上自己,也不勉强:“殿下,在下告辞!”
看着两个人,朱雄英一个头两个大。
在他的筹划中,这两个人都是不可或缺的拼图。
现在又能打,又能禁得住折腾的,本就没几人了,可这俩,还偏偏是对冤家!
“是雄英吧,生的果真和大哥毫无二致。”
朱雄英寻声望去,只见一个长相娟秀,端庄优雅的女人走了进来。
看装扮,定是人称“女诸生”的徐妙云无疑。
“雄英见过婶婶。”
徐妙云悠然一笑道:“别愣着,吃饭去,我亲手做了一桌子菜,今天你们叔侄一定好好喝上一杯。”
朱雄英也是笑道:“那侄儿今天可是有口福了,一定好好尝尝婶婶做的饭菜。”
朱棣也是笑着拍了拍朱雄英的后背,抬腿走了出去。
饭桌上,酒过三巡,菜过五味。
徐妙云开口说道:“听说,你十七叔今年就要过来就藩了,你四叔也算有个伴儿了。”
朱棣开口阻拦道:“不可胡说,父皇定下的规矩,藩王之间不能私下联络!”
徐妙云笑笑继续说道:“不能联络,终归也是离得近,彼此也能相互照应。”
说着给朱雄英夹了一个鸡腿,又继续说道:“如今雄英回来了,十七弟毕竟才十五岁,还不如就放雄英在这待上几年,等十七弟满了二十,再来就藩。”
朱棣又出言打断,说道:“不可议论朝政。”
然后端起酒杯和朱雄英喝了一杯,说道:“不过,你婶子说的多少有点道理。雄英你虽为晚辈,却要长老十七几岁,多担待一点,也是情理之中。”
朱雄英知道这两口子又是在套自己的话。
放下酒杯正色道:“十七叔就藩,是他的职责,我也有我的职责,我可不能替了他,应天大位还等着我呢!”
这话出口,朱棣徐妙云两口子都愣住了。
他们确实想探听朱雄英对诸位的想法。
而且,如今名为北征,却只带了5000人马,他们还以为是被朱元璋找借口“发配”出来了。
没想到朱雄英却是如此直接。直接就说自己想继承大位。
朱雄英看着俩人的样子,端起酒杯,对朱棣说道:“四叔这是家宴,我们是家人,没什么不能说的,是吧?”
说完一饮而尽。
朱棣也是哈哈一笑,端起酒杯喝了下去。
朱雄英吃饱喝足,回营去了。
道衍和尚从屏风后,走了出来。
朱棣轻叹一口气:“虽有雄心,可不知隐忍,怕是……”
道衍和尚哈哈大笑,摇头道:“此子当成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