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其他小说 > 曹操的痞军师 > 第463章 来自经济层面的压力

第463章 来自经济层面的压力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正如荀攸说的那样,曹操如今的压力可不是一般的大。

    无论是北地的三十万屯兵,还是雍凉对待羌胡的策略,都要消耗掉大量的钱粮,更何况这两年还重新修建了雒阳的宫殿,这同样是一笔相当不菲的开支。

    与此同时,对于荀攸的提案曹操也是一度险些犯了头疯病,也就是刘章的来信才让他下定了决心不去过度使用民力,这才促成了毋丘俭处以钱粮雇佣百姓参与修建道路的提案。

    好在黄忠所在的益州战场实现了自给自足,这才没拖垮了朝廷的经济,不然恐怕会形成一场灾难……

    不过这些笼罩在曹操心头的阴霾随着商队的收获开始慢慢驱散了。

    正如刘章所言的那般,大汉的商品远销出去,极大的刺激了鲜卑人与西域诸国的购买欲望,尤其是首次大规模通商活动,丝绸、盐、茶等物,获利近三十倍!

    要知道,这一次虽然名义上是商队,实际上随行人员大多数都是行伍的士卒,就连商品也全都是出自官方的库存,可以说完全是无本的买卖。

    至少继续支撑曹操各地战略的本钱是有了。

    甚至往后的前景是越来越好了!

    尤其是随着益州地区的和平到来,下一次的商队还会多出一些产自益州的紧俏商品,例如蜀锦之类,当然其中也会夹杂一些少量南方蛮族的特有商品,尤其是那些少数民族的各类精美的银饰,曹操很看好它们的交易价值……

    而与此同时,刘章开门授课的那批学徒也在年末的时候传来喜讯,虽然不是曹操最为期待的农家,不过马钧这位屡次改良龙骨水车的年轻人也再一次为曹操带来的了惊喜。

    这一次,马钧改良了纺车……

    若是之前或许曹操并不会对此太过在意,可现在?

    看看马钧造出的脚踏式纺车的生产速度,曹操简直都要把嘴笑歪了!毕竟嘛……

    能拿去西域与漠北换取黄金的商品,多多益善呐!

    当然,刘章的提议也被曹操所采纳,改良纺车的马钧不但直接被提了公乘之爵,同时还破天荒的拿到了一纸文书。

    按照文书上所言,如马钧这般做出重大改良或创造的,凡其所制之物的复制品,每多制造一件,皆需付给马钧百一之费,并规定,此一项可世袭制,具体算法不提,但这着实成为了最早有文字记载的专利费雏形。

    随后再来说说马钧的爵位。

    公乘一爵虽然看起来不高,只在二十爵中占据第八位,可实际上除非是在战乱之时,这种爵位的地位其实并不低。

    别看桓灵二帝的之时关内侯的爵位都能直接花钱买,实际上在和平时期,想要获得爵位可没那么简单。

    按照规制,第六爵的官大夫便可得到可得七顷田、七“宅”的宅基地。

    而到了第七爵的公大夫这一级便已经算作高爵了,见县令、县丞只行揖礼,不用拜倒,本质上来说已经改变了自身的阶级地位。

    而马钧所获的公乘,顾名思义,其出入之时可乘公车代步。

    看似不算高位,实际上,这是刻意降低了马钧的存在感的同时又方便委派士卒对其进行保护……

    可以说在刘章若有似无的引导之下,曹操是越来越重视这些工匠们的价值了……

    而马钧的经历也刺激到了其他的学生们,毕竟无论是受到的封赏还是那个所谓的专利费,可以说马钧不但是拿到了所谓光宗耀祖的虚名,同时还将实际的利益掌握到了自己的手里。

    如何能够不让人羡慕?

    于是乎,一场轰轰烈烈的开创革新率先在许都爆发了,连带着民间的工匠们也开始大量涌入许都,一时间,许都在成为废都的一年之后,成了大汉工匠们心目中的圣地……

    而大量的工匠所带来的手工业快速发展,也激活了许都周边的城镇,以许都为中心,长社、鄢陵、新汲出现的大量的手工业从业者,织造业与手工品制造业开始出现的快速而集中式的发展……

    而这些从业者生产出来的各种商品也被商队们纳入新一轮对外贸易的名目……

    “这可真是……也不知道西域诸国那群土豪们数代积累的财富能撑多久……”

    对此,刘章如是评价道……

    实际上,这种单方面掠夺式的双边贸易必然不会持续太久,这一点历史上是有过相似情况的。

    最直观的例子便是明代的郑和下西洋,大汉的丝绸与盐茶等商品的确在海外十分畅销,但往往在经过最初的几次贸易之后,商队能够带回来在国内进行贩卖的商品实在是太少。

    毕竟你拿出去的在别人看来都是宝贝,而对方能够拿出来进行交易的却都是垃圾,这里面会有利润?

    当然,商队可以只收取金银,不过嘛……

    难道那些国家都是傻子?的确无论在哪个时代,掌握巨额财富的都是少数人,可诸如金银这样直接作为货币使用的贵重金属,一旦外流过多所带来的后果,必然是经济循环的崩溃……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换言之,一旦大汉的商队交换金银的数量过多,必然会让对方感受到来自内部的压力,而解决问题的方法也很简单,要么减少金银交易的数量,要么拉别人下水。

    实际上,就像是罗马与迦太基之间的战争,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因为大汉的丝绸使双方的贸易一直处于一种不平衡的状态导致的……

    所以这个生意本质上就是一个用来进行短期快速积累财富的一种手段,属于是在割周边国家的韭菜罢了……

    话题扯远了,言归正传……

    自从荀攸将曹操在修路一事上的投入与毋丘俭说清楚了之后,毋丘俭麾下的这支军团狠狠憋了一口气,就等着把路修完狠狠收拾一下盘踞在辽东的公孙家了……

    而此刻的辽东,却是另一番景象……

    此时的辽东太守名为公孙恭,当然这只是汉庭的称呼,公孙家自己更愿意别人称一声辽东王。

    不过到了公孙恭这一代,这辽东王的名头已然是有些名不副实了……

    公孙家原本也算是大族,祖上本是西汉丞相公孙弘,公孙家更是袭爵平津侯。

    公孙度也算争气,董卓入京之后,凭借着同乡徐荣的关系,公孙度谋得了辽东太守一职,不但避免了随董卓覆灭的下场,还为自己谋得了一块根基之地——辽东!

    占据了辽东之后,公孙度自此便一发不可收拾,借着天下诸侯讨董的时候,公孙度在辽东严刑峻法,杀得治下百姓与邦国瑟瑟发抖。

    夫馀国王尉仇台更是主动成为辽东的附属,而高句丽则是在与公孙度一战之后彻底成了辽东的附庸,随后公孙度更是西征乌桓,威震海外!

    自此,辽东一带彻底没有的第二个声音,而公孙度也顺势自封了辽东侯,并将辽东分为辽西与中辽二郡,各设太守,辽东之地至此沦为了公孙家的独立王国……

    怎么说呢,至少故事到了这里,公孙度没给祖上那位公孙弘丢人。

    而在公孙度死后,其子公孙康也是个人物,甚至从某种层面上来说,较之其父有过之而无不及。

    用一个词来概括公孙康对辽东的统治来说的话,那就是“恃远不服”,是的,公孙康在位主政期间,一共主张过两次军事行动,全都是针对外族的。

    第一次是建安十四年,公孙康出军进攻高句丽,攻破其都城,焚烧邑落。

    而第二次则是韩濊,不过这一次,公孙康并未亲征,而是将屯有县以南的荒地划分为带方郡(朝鲜京畿道、并忠清道之地)并遣孙模、张敞等人收集各地流民,起兵讨伐韩濊,安定了朝鲜半岛的局势。

    虽然历史上对公孙家的评价偏向于负面,多称其残暴不仁,但对于汉人来说,至少在其数代治下,三韩之地的叛乱是历史上影响最低的时代。

    想想后世关于两个民族间的战争:汉朝3次,西晋1次,南北朝时前燕2次,后赵1次,北魏2次,东魏1次;隋朝杨广4次大规模进攻;唐朝4次,五代十国也有征伐,辽金各1次,元朝2次,后金在皇太极时征伐1次。

    似乎只有明朝没去打高丽,不过么……

    当时的高丽自认与元朝是“甥舅”关系,在朱元璋覆灭了元朝之后,主动过来开打了……

    啊,话题有点偏,说回公孙家。

    公孙康在建安十四年去世之后,由于两个儿子年纪太小,便由公孙恭被推举为新的辽东侯,不过比起其父兄二人,这位公孙康就算是说上一句守城之君都有些抬举……

    一如现在这般……

    喜欢曹操的痞军师请大家收藏:曹操的痞军师醉爱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