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明:抬棺进谏,老朱求我别作死了 > 第124章 朱 元 璋 的 惊 恐 !

第124章 朱 元 璋 的 惊 恐 !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苏怀指着四周……

    随口说道:“那就是这天下的百姓,不论是四民,还是富户不富户的!”

    “迟早要被当今陛下制定的这制度,给害的家破人亡!”

    “反倒是……”

    “那位陛下认为:民收民解,由百姓和军卒对应供给,少了官员参与, 就少了贪腐!!”

    “那就更搞笑了!”

    “真正的情况是,官员贪污的,会越来越多!”

    “甚至,超出数倍乃至数十倍!”

    老者的表情越发的肃重!

    苏怀说的没错。

    从昨天回去,他就根本睡不着。

    全都是在想这件事。

    可无论如何,他都想不到,为什么会是自己制度的问题。

    不应该是那些官员的问题吗

    然而。

    当苏怀接下来的话响起后…

    “民收民解。”

    “最终的结果就是:大明彻底失去了对民间百姓、以及地方的控制权!”

    “甚至……也会形成地方士绅、官员、甚至和地方卫所,三方、四方乃至 多方联合起来……坑害百姓的悲惨局面!”

    “以至于:明律虚设,明法崩猝,百姓恨不得,直接给这破烂的明律, 再给狠狠彻底踩碎!”

    这一刻!

    老者满脸的不可置信,他死死的瞪着苏怀,直接怒道:“一派胡言”!士

    淮安街道。

    人影匆匆。

    但老者却仿佛被定在了原地,他的表情僵硬,死死的盯着面前的少年。

    而在其旁边,之前苏怀见到的“书办”,正是蜀王朱椿。

    昨天他因为进宫,面见母妃,母妃听他回来自然是准备了好些东西。

    如此一来,也错过了昨天的盛景。

    今天一早。

    又被父皇宣入宫,跟他一块来找这位苏怀……

    得知父皇一夜未睡,今天却刚来就遭重击,他已经不敢说话了。

    “你……你说什么”

    “你说清楚!”

    "民收民解的过程之内,官员根本没有参与其中。都没有参与进去,他 们还怎么贪污”

    “你莫非在开玩笑不成”

    朱元璋这一刻,是真的怒了。

    昨天他在都察院说出的那些。

    比如:

    民收民解问题,存在“富户”管理不当。

    导致旧的富户落寞后,新的富户没有跟上,这才导致了,那鱼龙帮的 “账册”出现。

    因为这些地痞行事无所顾忌,再加上背后有人给他们撑腰。

    所以才会出现,地痞将富户逼得“抵押儿女”的惨剧发生!

    如上所说,他都能理解。

    但是……

    要知道民收民解,是百姓针对军卒,是一对一。

    没有第三方,官员怎么贪污

    而看到了面前这位老者疑惑。

    苏怀无奈的摇了摇头。

    随即直接上了马车,“先去城外,路上在说。”

    朱元璋看着他这样子,心中更为急切。

    给朱椿使了一个眼色后。

    连忙上了马车。

    朱椿面容一怔……

    得了,我真成马夫了。

    “先去宁江大街,接一个人,之后再顺着她的方向走。”

    给这位“书办”交代了一句。

    苏怀便“五一零”老神在在的坐到了马车内。

    而此时。

    朱元璋也迫不及待的上来。

    “快说!”

    苏怀无奈一叹,“你真的连这都想不明白吗”

    “贪污,可不只是非要参与进去,才能贪污的。”

    “就说最主要的三点!”

    “第一,民收民解的催收、运送、保管问题!”

    “当今陛下定下的这个策略,的确是出于很多考虑。就比如运送,官府 如果负责征收、运送。那么这些成本,自然是由官府来负责。”

    “大明地大物博,单以军需粮草而言,从江南物产丰饶之地,运往北方 战线,基本上是运一半,损耗一半!”

    此言一出。

    朱元璋当即点头,事实也的确如此。

    他当初定下这个制度,最大的考量因素,其实就是“损耗”!

    “可这位陛下,却忘了一个最根本的问题。”

    苏怀继续说道:“那便是:损耗终究都是损耗,不是因为官府不支出, 就没有损耗了。”

    “相反,这部分的损耗,还会摊派到百姓的头上。”

    老人听到这句话,不由得皱眉。

    “就算摊派又能摊派多少”

    “当今陛下定下这个制度的时候,可是以天下富户为主!”

    “哼!”

    “本官可太清楚陛下的想法了,元末虽然号称纷争乱世,但也正是因为 其不会管理天下的原因,导致了太多太多的豪绅地主出现!”

    “这些人,不顾百姓死活,在地方为非作歹。”

    “史书上有一言: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这句话用来说他们,可是 丝毫不为过!”

    “大明立国,当今陛下的好几次大案,明着是杀贪官!”

    “但也是借此,在杀这些地主豪绅!”

    “而犯错少,也是运气好留下来的,当然要负担其更多的责任。”

    “否则,陛下为何要留他们狗命”

    苏怀点头。

    他顺手撩开窗帘,看向窗外。

    话说这马车还真大,坐四个人都绰绰有余。

    “你也不必为那位陛下说情!”

    “他虽然是这么想的,但做起来的时候,方向就已经偏了!”

    “是,诚如那位陛下所言:”

    “元朝施行的税收制度是包税制度。”

    “即:由中枢朝廷向各省摊派,各省再向各府摊派……以此推类,继续往

    各个地方,然后具化到每一个百姓身上。”

    “由于包税制度的奇葩国策,导致权力一波波的下方,最终在基层百姓 身上,就体会到了无尽的剥削和压迫。”

    "比如,这个村落的地主豪绅,借着催缴税收的命令,大肆剥削本地村 民的粮食。只需要给上面交够,那自己就能无所顾忌。”

    “长此以往,自然各地的豪绅大户就越来越多……”

    “但相反!”

    “天下百姓无不苦其策!”

    “是以:元朝不过百年国运,就让天下百姓皆反的根本原因!”

    朱元璋听得连连点头,正是如此。

    听着耳边年轻人的分析,他看向窗外,内心也不禁感叹连连。

    淮安街道是一个非常普通的平民街道。

    这里甚至连“丝绸店铺”都没有。

    卖的最多的也是“粗布店”。

    而就是这样的街道。

    却出现了如此怪诞的“少年人才!”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