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灵元丹成
写炼制灵元丹所需材料的时候,许凡同样混杂了其他灵草,以及毒灵草。
卖丹药的摊主最近在他这里发了笔小财,送货速度是一天比一天快。
许凡刚砍完玉松木归来,货就已送到。
灵元丹的炼制难度肯定是要比聚灵丹要高的。
他看了几本炼丹手记,虽然丹方未曾透露,但和炼制聚灵丹不同,先放的是主药,再放辅料。
玉丹仙子的丹方里,灵元草是主药,其他两种那便是辅药了。
灵元草和普通毒灵草价格差不多,12块灵石,青花穗是种作物,几乎算不上灵草,碧液果2块灵石。
灵元丹的材料成本比聚灵丹高出四倍不止,许凡没有轻易去尝试。
许凡炼制聚灵丹失败的原因大多是火候没管控好,而每种灵草对温度的耐受度又不尽相同。
所以熟悉各种灵草的属性很重要,就比如土山参,性寒,所以用来包裹聚灵草熔炼最为合适。
许凡翻开《万草纲目》,查看三种灵草的属性。
这本书是托丹药摊主购买,里面收录有修真界万种灵草,是每一个炼丹初学者必读的书籍。
灵元草:炼制灵元丹的主药,无属性,不耐高温,直接吞服可得少量灵气,多生长在灵气充足之地……
青花穗:常见灵草,无属性,不耐高温,成熟后采摘碾碎穗把可获得青花米,凡人食之有益,多见于沼泽潮湿之地……
碧液果:青竹松果实,炼制愈伤丹的主药,无属性,味甘甜,极耐高温,直接服食可得微量灵气……
两种不耐高温,一种耐高温,高温的意思许凡大概能理解,也就是将灵草化作熔融状态的温度。
这就是修真界不如科技世界的地方了,没有度量温度的尺度,很不严谨,也是炼丹术难学的原因之一。
大概知道三种灵草的特性,许凡便开始预热炼丹炉。
随后他先把极耐高温的碧液果放入炼丹炉,待其成熔融态后再加入青花穗,灵元草。
谁知灵元草才放入其中,丹炉里“嘭”的一声冒出阵阵黑烟。
尽管早有炼丹失败的心理准备,许凡还是一阵肉痛,十几块灵石说没就没。
为了不浪费原材料,他继续将加入玉松木去炼那一坨黑块。
原因无它,黑块上面还夹着根半融化状的灵元草,丢了可惜,不如继续熔炼,能大概知道它对温度的耐受范围。
彻底将三种灵草炼成一坨黑块后,许凡心里已经有数。
添加顺序应该为碧液果,灵元草,青花穗,而且青花穗要特别注意等灵元草炼到一半的时间迅速加入。
复盘完失败经验,许凡清理炼丹炉,继续炼丹。
“嘭”
第二炉丹药失败,许凡吐了口气,这次是灵元草加慢了,导致碧液果熔炼时间过长,青花穗刚熔炼完成就炸炉了。
“嘭”
第三炉丹药失败,许凡眉头紧锁,这次三种灵草都成功融合了,居然也炸了,他一时间也找不出原因。
取出那坨黏在一起,已经有丹药形状的黑块,他先是闻了闻,然后舔了舔。
上面有碧液果的甜味,灵元草的清香,唯独没有青花穗的粉状感,那么原因很明显了。
青花穗已经充分反应完毕,碧液果和灵元草则没有,问题还是出在火候温度上,碧液果和灵元草熔炼时间不够。
“嘭”
第四炉丹药失败,许凡深吸了口气,取出已成丹型的几枚黑丹。
方才是融合完成了,还成了丹,只是炼丹炉并未有白烟冒出,也不见丹香四溢,甚至还有闷响,这便是炼丹失败的显像。
他取出黑丹,一闻二舔三捏开。
丝毫没有灵元丹该有的味道,更是证明了这三颗丹药是废丹。
“呸”三颗丹药浅尝过之后,许凡发现了问题所在。
没有碧液果味,灵元草味,但有青花穗之味,是青花穗未参与特殊反应。
炼丹不怕失败,最怕不知道失败的原因,许凡打起精神,继续炼丹。
“嘭嘭嘭”
一连三炉丹药全部失败,许凡眼皮抽搐,炼丹确实挣钱,但学费也是真贵。
炼第五炉失败的时候,他有找过玉丹仙子,但对方并没有回复,应该是闭关还是什么要紧的事。
无人指导,不过每一次他都感觉自己快要接近成功了。
炼第七炉时,三颗废丹内部明显有灵元丹的丹香,三种灵草的味道无限接近于无。
第八炉,三种材料融合完成,混合状熔融物立马飘出阵阵丹香。
许凡脸上终于浮现笑容,这一次他应该要成功了。
半炷香后,炼丹炉冒出丝丝白气,丹香溢出填满整座洞府。
许凡精神为之一振,掀开炉盖,取出四枚丹药。
外形圆润饱满,和当日外门执事秦佚赠送的丹药无异。
一口吞服,丹药入口即化,感觉到体内多出股灵元的许凡满意的点了点头。
灵元丹,他终于炼成了!
还剩下四份炼丹材料,有了成功的经验,许凡的自信心也回来了。
四炉丹药仅炼废两炉,两炉丹药共得丹药7枚,加上手上3枚,总共10枚灵元丹。
按照市面上的价格,每枚灵元丹售价在600到800块灵石之间,10枚也就是六七千块灵石。
这样一对比,炼聚灵丹真就只是小打小闹。
摊主看着眼前的灵元丹满是震惊。
“许师弟,这是你炼出来的?”
见许凡点头承认,摊主咽了咽口水:“这才一个多月啊,天才,你是真正的天才!”
“许师弟,你有这样的本事,还待在玄天宗外门做什么。”
“哦,我忘了,你是掌教,额,果然天才都是遗传的,许师弟,这些丹药你想怎么卖?”
摊主扯开话题,许凡不想再增加摆摊的时间成本,就按照八五折售价全卖给了对方。
“师兄 还请不要泄露这些灵元丹是我炼制的,我这人低调。”
摊主比了个手势,神秘道:“明白的,许师弟,此事天知地知你知我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