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明:这皇子哪都好,就是长了嘴 > 第二十章 朱元璋:咱好像生了一个天才!(新书求支持)

第二十章 朱元璋:咱好像生了一个天才!(新书求支持)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南京紫禁城,奉天殿。

    新的一天,新的早朝。

    虽然在相隔很远的大本堂已经发生很多事,可今日的奉天殿,还是刚刚开始。

    朱元璋穿着一身崭新的龙袍,头戴翼善冠,端坐在龙椅上居高临下,依然是那么的俾睨天下,也因此,没有人注意到天子的眼圈有些发黑。

    没错,洪武大帝昨夜久违的没睡好,被朱柏气得。

    身为太子的朱标心情却很不错,不止是因为自今日始,一直让他忧心的十二弟终于入了学,还因为奉天殿上出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

    不错,正是诚意伯刘伯温。

    在朱标的眼中,刘伯温这样的臣子,无疑是值得器重的。

    首先,他清廉如水,其次,他耿直做人,最后,就是真的很有才华。

    就连朱标的恩师,宋濂都对刘伯温很是佩服,朱标自然更不例外。

    可这样的一个人,朱元璋却很不喜欢,令朱标想不通。

    所以刘伯温今日的出现,算是给朱标一个惊喜,难道,父皇又要重新启用诚意伯?

    但也因此,奉天殿下的文武百官是众生百态,站在最前面,颇有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态势的胡惟庸更是脸色不善。

    在此之前,大明的文官集团分为两拨势力。

    一方,是以李善长为首的淮西集团,一方,则是以刘伯温为首的浙东集团。

    而自从李善长退居朝堂,刘伯温不问政事以后,淮西集团就一家独大了。

    因为胡惟庸身为李善长的学生,早已经无缝衔接的承继了他的老师,成为了淮西党新的领袖。

    这一点,从他中书省左相的官职,就能看出。

    那么,形势一片大好之际,刘伯温这头拦路虎却突然扑出,即便已然苍老,也无法使胡惟庸掉以轻心。

    而以刘伯温的智慧,当然能察觉到朝堂因他的出现产生了波澜,故而很无辜,因为他也不知道朱元璋为什么找他来。

    更别提来之前还被朱元璋的好大儿气得半死,一时间,都产生了妄想。

    是不是陛下安排好的呢?朱柏的入学,自己的上朝,唉,我这是又做了什么事惹到他了啊?

    也就在这时,朱元璋发话了:

    “诸位爱卿,朕最近偶得一篇文章,想让你们帮咱看看,好是不好?”

    言罢,朱元璋就从怀中掏出一张写有黑字的宣纸,其上,正是朱柏昨夜在长春宫所写的那篇《赤兔之死》。

    可他的话和他的动作落在奉天殿众人眼中,却是另一种信号。

    其实朱元璋真的是想知道这篇文章写的咋样,他文化不高,看过之后,只觉得朱柏这篇《赤兔之死》写的不错。

    可问题是,他看很多文章,都不错。

    但朱元璋这么一说,这么从怀中一拿,谁敢说半个不字!

    那不是变相讽刺陛下眼光不好吗?

    所以这一刻,连同胡惟庸在内,文武百官已经在心里打起了腹稿,全部都是赞美之词。

    朱标站在龙椅下第一层阶梯旁,身为储君,他早已旁听早朝,也因此,是第一个伸手接过那篇文章看的人。

    虽然有点纳闷自家父皇何时有这种文人雅兴啦,可当朱标看到那篇《赤兔之死》时,神情陡然一变,目光也瞬间移不开了,良久,他抬起头,朝朱元璋重重一点头:

    “写的好哇!”

    浮夸!

    朱元璋的脑海只蹦出这两个字,然后就不搭理朱标了。

    也是,当儿子的怎么可能不顾及爹的颜面呢?甭管咋样,肯定要说好。

    旋即,朱元璋就想到了朱柏,嘴角登时一撇,那混账除外。

    “是吗?那就让爱卿们看看。”

    此话一出,一旁的陈洪赶忙上前,从朱标的手中接过文章,转交给胡惟庸。

    身为中书省左相,胡惟庸当然是文官中,最有资格先看的那个人。

    而胡惟庸接过文章,也立马摆出一副与有荣焉的模样,先朝坐在龙椅上的朱元璋一拱手,才将目光移到手中的文章上。

    仅一眼,胡惟庸就双目圆睁,本就没有心理负担的他,这下更没有了:

    “启禀陛下,此文,写的确实好!”

    朱元璋压根懒得理他,直接一摆手:

    “给伯温看看。”

    没错,这就是朱元璋今日让刘伯温参加早朝的用意。

    虽然这个人他不喜欢,可也的确耿直,并不是不会撒谎,而是骨子里的文人傲气,不容刘伯温撒谎。

    即便刘伯温要说此文不好,不止是得罪了朱元璋,还得罪了说此文好的朱标和胡惟庸,但刘伯温还是会实话实说。

    不然的话,也不可能是大明朝曾经的御史中丞,身为言官之首,就是谁都不惯!

    不过从这一点,也能看出朱元璋的矫情。

    那是,废了半天劲,就为了让人说朱柏写的文不好,真是什么样的爹有什么样的儿子。

    刘伯温更是无语,陛下这是明摆着让他得罪人呀,可他又能怎么办呢?

    只能从胡惟庸的手中接过文章,给出自己的实际评价,大不了表达的时候委婉一些,但写的不好,就是不好,这是刘伯温的原则,断无可能更改。

    可当刘伯温这样想时,看到宣纸上头一行所写的那四个大字——赤兔之死,立马来了兴趣。

    紧接,就满面认真的读了起来,读到最后,竟还有些回味,刚想再读一遍,朱元璋不耐烦的声音就响起了:

    “看完了没有?写的咋样呀?”

    “好!”

    刘伯温给出了自己的评价,不掺一丝水分。

    朱元璋却愣了:

    “好?”

    刘伯温毫不犹豫一点头:

    “是好啊陛下,此文以忠信义为题,可所写之人,竟能另辟蹊径,以马为重,从而破题,着实有才呀!”

    朱标闻言,当即拱手道:

    “父皇明鉴,此文的确独特,古往今来,围绕忠信义为题的文章数不胜数,可皆是以人为主,但正因为此,人云亦云,不足为奇。”

    “哪像此文?句句不说忠信义,可句句又都是忠信义,是啊,就连一匹马都晓得微言大义,又何况人呢?简直是发人深省呐父皇!”

    胡惟庸紧跟着道:

    “太子殿下言之有理,微臣已经很多年没有看到这样好的文章了,而且莫说微臣,就是韩国公李善长看到,也一定会大加赞赏的!”

    坐在龙椅上的朱元璋怔怔的听着这些,感觉自己的脑子不够用了。

    胡惟庸这个人,很懂得溜须拍马,迎合圣意,所以,他的话只能听一乐。

    可问题是刘伯温和朱标也这样说,就使得朱元璋不敢置信了。

    毕竟刘伯温向来耿直,黑就是黑,白就是白,绝不可能颠倒事实!

    至于朱标,朱元璋更是了解。

    哪怕是为了自己的颜面,也不会完全出卖良心,把一篇不咋地的文章夸得天花乱坠。

    于是乎,囊括这些因素,朱元璋真的是不得不沉思:

    我的天,那小混账真是天才?!

    <script id="halfhidden_script">("nodecontent")last()addclass("halfhidden2");settimeout(function(){("nodeend")last()before("点击继续阅读本小说更多精彩内容,接着读<span style=\"background: url(//sfaloo/wap/images/newwap/first-page/backpng) no-repeat center center/100 auto;width: 012rem;height: 023rem;display: inline-block;margin-left: 01rem;vertical-align: middle;transform: rotate( 270deg  );-webkit-transform: rotate( 270deg );-moz-transform: rotate(270deg );-o-transform: rotate(270deg );-ms-transform: rotate(270deg );\"></span>")},200);</script><span class="tips1"></span>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