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2章 赤红染遍故时日
“这么折腾来折腾去,就不能停一天再过来么,古城里待的好好儿的,还没半天就跑到西安,一大早又要……” 海升平已经养成了说话前四周看看岳静在不在的习惯,看见岳静立马儿就能把嘴闭上。 “算了,就当亲身体会一下两万五千里长征,感受一下……” “你坐着动车体会长征?”
岳静白了海升平一眼,“不会说话就闭嘴。”
海升平撇了撇嘴又张了张嘴,最后咽了口唾沫,把到嘴边儿的话一起咽了下去,看着岳静,终究是没敢再开口废话。 学校想的周到,头一天下午带学生坐着高铁到了西安,晚上便伴着这同bj一般是几代古都的西安城的古韵入眠,转天儿休息好了,吃饱喝足才坐着动车往红色圣地延安而去。 海升平这种杠精并不少见,比如刚因为年级组长侯老师身体力行做表率而心有感动的王祯羽,昨晚就在班级群里念叨什么“又不是走着去,我们也不能共情“这种说出来就令人无奈的话。 【据说老师昨天把王祯羽拉过去促膝长谈,三堂会审,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班级学生群里不知道谁开启了单口儿相声,一句句的汇报起昨日在酒店走廊里的见闻。 【老师说了,没有当年先烈们的付出,你今天怎么可能坐着高铁去看这些遗址遗迹】 【王祯羽与老师舌战八百回合,最终不敌群儒,败下阵来】 转眼大巴都已经到了目的地。在群里高谈阔论的这位同学,冲出门去,就是捂着胃好一阵子长吁短叹。 “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双手搂定宝塔山。”
看着游学手册上所写的引入词,盛安宁念出声来,“为什么读着这句话,就感觉有一种思念母亲,依恋故土的旋律伴随着响起?”
盛安宁和华倩念叨着,就打开手机开始搜索,可能是中文的语言魅力使然,这首诗的后两句,果然将这片土地比作母亲。 遥望宝塔山上宝塔,与山西双塔寺的宝塔形制上没有过多不同,具是八角形,倒是宝塔山的宝塔是九层,还要比双塔寺的十三层双塔矮上十米不止。 移步近前,便见摩崖石刻于绝壁之上;范仲淹诗刻并范公井与题;古城墙与烽火台不掩摘星楼锋芒。 “日本工农学校?”
遥望过远方,盛安宁的视线又重新回到了手里的游学手册上,“抗日的时候为什么会有日本工农学校?”
“居然是日本共产党人!”
盛安宁看着介绍,越发的惊奇起来,“咱们平时讲历史没有这么细致,这段儿得细查查。”
对于盛安宁来说,游学就是个引子,虽谈不上走马观花,但短暂的时间里毕竟是学不全的。 借游学的机会,在网上查资料有了既定的方向,不至于盲头苍蝇乱撞,还能亲身与自然和文化共鸣沟通,实属难得。 依山而建的窑洞叠成几层,当这种陕西的特色民居建筑真正地展现在学生们面前。 一群学生才真正了解到地理课本上那些看似浮夸的话语,甚至并不能完全展现出千百年来劳动人民的智慧。 尊重自然,了解自然,利用自然,盛安宁突然理解了这些年总在讲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 曾经以为这种理念是一种新时代的创造,但尽阅祖国的山川大河才发现——这是一种传承,是一种与新时代需求结合的创新。 一路往山上走,一处处痕迹都记录了曾经的岁月。 窑洞再集合了智慧冬暖夏凉,也逃不开土里深入骨髓的寒意。即便有同道卫国的理想,也终究是以理想画饼充饥,精神的饱足,并不能代替身体。 “安宁,有时候我就在想,咱们现在从家里住到酒店都会觉得换了个环境住不踏实。”
华倩看着面前的窑洞组织着语言缓缓开口。 “你说曾经长征的时候,日夜兼程,从东南到西北,抗日的时候伏击游击,从平原到山林……” “他们是怎么坚持下来的,他们的身体真的……”学文的孩子大多感性,更别提华倩这种性子温柔的,说着说着不由得带了点儿哭腔。 这种事儿盛安宁也知道华倩不是做作出来的,多少大人看着手机上记录了历史的文章都能热泪盈眶,更何况亲眼看到了这种艰苦的环境。 盛安宁沉默了许久,开口仍旧有些词不达意,“我觉得,因为他们想要我们现在的生活吧。”
“什么意思?”
华倩愣了愣,微微吸了吸鼻子。 “他们想要我们现在的生活,但是山河破碎,他们享受不到的,他们便希望子孙后代能够享受到。”
“他们期待温饱,期待山河在中华民族人民的管理之下复兴。”
“也许他们爱这片山河不只是当做母亲,也当做孩子,希望它能够茁壮成长。”
“不亏是我们出口成章的安宁啊!”
看出盛安宁说着说着也沉浸到了自己方才的情绪当中,华倩开了句玩笑。 盛安宁尴尬的笑了笑,“不是这个……真的,有时候想到这些真的会有一种难以说清的情感。”
“所以我有的时候真的不敢去博物馆啊,各种红色遗址,我怕我过于愤慨,然后就像咱们上次夏令营的活动,真的就……” “知道侵略不是他们人民的错误,但是真的没办法释怀。”
一看安宁又开始有些较真儿了,华倩微微皱眉,开口劝慰,“安宁,其实你看看,咱们刚还看到日本工农学院是日本共产党人授课。”
“其实只要思想是正确的,未必要用国籍去定义一群人。”
华倩说着,又举了个例子,“就像我们政治书上的公民与人民一样,思想与和平是没有国界的。”
盛安宁眨眨眼,抿着嘴点了点头,深深叹了口气。 没一会儿,世昕来找了盛安宁,三个人继续往上走着,登上了宝塔山的宝塔,俯瞰着如今车水马龙的延安。 公交车和私家车来来往往,远处的高楼大厦新旧交叠。是了,这就是他们想要的生活。 他们用自己的艰苦岁月,为我们这一代人换来了他们毕生追求着的盛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