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4章 姬诵要对唐国动手
“太师,我们现在该怎么办?”姜尚、邑姜、姬诵、姬旦和姬奭五人从姬发居住的房间走了出来。众人穿过正院,快到院门的时候,姬旦和姬奭二人停下了脚步,转身朝姜尚三人看了看,语气颇有些沉重地问道。
“我……”姜尚扭头看了看边上的两位宗室,正欲开口,却被边上的外孙姬诵挥手打断。
“诵儿,你这是……”姬诵这一举动,不说自己的外公姜尚,自己的叔父姬旦、姬奭吃了一惊,便是连自己的母亲、西伯侯夫人邑姜也着实被吓了个不轻。
“母亲,外公,二位叔父。我觉得……令姬姨娘方才说的话颇有些道理。”年逾十五的姬诵,自十年前其父姬发第一次脑中风开始,周国的宗室、重臣们便知道这周国未来重担以后便要由这个当时看起来还是弱不禁风的小男孩来承担。
自那之后,其母邑姜每次出席重要的场合,都有意无意地带着其参加。其外公、一众宗室的叔伯们教导起这未来的储君亦是不遗余力。十年的锻炼下来,现在在治国方面,每每有建言的机会时,其都展现出了一国之储君必备的素质来。看在其母、其外公以及一众宗室和重臣眼里,自是颇为欣慰。
尤其是这两年,随着年纪增大,参与国政建言的机会愈发地多了起来。现在已经渐渐有了其父当年的风采,所欠缺的不过是经验而已。
“你令姬姨娘……说的哪句话?”邑姜开始头疼了。
这几年的时间里,自己这个侯夫人每日里忙的最多的反而是替代自己的丈夫和一众外臣打交道,谋国事。而姬诵,不陪着邑姜出席重要场合的时候,就喜欢往自己的父亲、西伯侯姬发的住处跑。
这些年因为姬发感觉到了自己的身体每况愈下,想在自己还能教导自己亲儿子的时候,多将一些治国的心得和体会传给自己唯一的继承人。而姬诵,随着年岁增长,也开始懂得了自己肩上的担子有多重,所以一有机会便会来到父亲的住处,聆听父亲的教导。所以父子二人因着共同的目标,反而相处得比其他人更融洽。
多年前,令姬因着意外流产,导致身体受了伤害,已经不能再生育。加之其弟死在了故虞国与唐方的战阵之上,多重打击下来,人反而变聪明了。自己已经不能生育、自己最大的靠山、西伯侯姬发的身体也是……所以必须趁早给自己找一个依靠。思来想去,这依靠便是这个经常来与其父亲探讨治国之道的小男孩。
姬发因着几次中风,口齿早已不清。但令姬硬是靠着自己坚强的毅力,习得了能听懂姬发言语意思的能力。所以当姬诵来向自己的父亲请教的时候,令姬便充当起了翻译的角色。
这令姬本就是姬发之妾、亦算是姬诵的长辈,平日里姬诵总是姨娘姨娘地称呼着。姬发、姬诵父子二人相处的时候,母性焕发的令姬在旁边一边充当着翻译,一边伺候着父子二人的吃、喝。长此以往,三人相处得反而更像是一家人。
姬诵十二岁那年,在听到自己的母亲和婢女交谈之时,那婢女称呼令姬姨娘为“蠢女人”的时候,第一次向自己的生身母亲发了脾气。虽然当时姬诵没有直接向自己的母亲开火,但那个陪邑姜聊天的婢女……后来坟头草已经老高了。
自那以后,邑姜才开始正视起这个自己还一直当做小孩子的儿子来。直到那个时候邑姜才发现,自己儿子的成长、发育阶段,自己错过了好多。自己的儿子,至少已经将令姬姨娘视同和自己一样身份的人。
现在,邑姜听到自己的儿子终于当着外人的面,开始维护起这个“蠢女人”来,心头的火有些压不住。但看到儿子的唇边开始渐生的绒毛,邑姜也知道,姬诵再有不到三年的时间便要成人。到了那时随时可以继承其父的西伯侯之位,若是将来灭了商,地位更是尊崇。所以,现在该给足孩子脸面和尊重。
邑姜强压住了心头的火气,开口朝姬诵问道。
“令姬姨娘对父亲说的,现在商王已然崩逝,接下来的三年时间里,我大周无法发起灭商之战。让父亲下令准备春季发动灭大唐国的战争。我觉得令姬姨娘说的颇有道理。”姬诵看了看自己的母亲、外公以及两位叔父,口气很是坚定地说道。
“我……”姜尚不听还罢,这一听,顿时眼前一黑,便要跌倒。幸亏边上有两个正当壮年的姬旦、姬奭二人一把将其扶住。
“诵儿,你缘何如此想?”姜尚稳了稳心神,也开始正视起这个自己一直当做小孩子的外孙来。
“商王崩逝,按礼制,我们确实是三年内不能发动灭商之战。奭叔去岁立春节开始奉父亲之命,整顿军务,力求两年内灭商。现在过去了马上一岁,商王便崩了,父亲当时的军令自是要废除,或者再推迟两年。但奭叔与众将士,以及各诸侯国和方国这一年的努力、国政厅这一年的筹备,若是因着这事放下或者推迟,那可真是让人泄气啊。”
“奭叔曾教导过我,说战阵之时,要一鼓作气的道理。父亲去岁立春节,在国政厅抱恙给众人鼓舞的场景诵儿现在想来还热血沸腾,若是就此泄了气,我不知道以后……”
“外公去岁当着一众重臣、各诸侯国和方国首领的面,拍着胸膛保证说,在父亲发动灭商之战之前,定会劝说大唐国在我周、商之争当中,至少保持中立。现在马上过去一年时间了,我若听说的不错,好像外公这一年给大唐国多次去过书信,那大唐国的首领姜林都没给外公一个准确的答复。可见其人确实还未看清形势,或者其本就是商王之婿,其即便能看清现在的形势,但碍于其妻的身份,大唐国也无法在将来的周、商之争中保持中立。”
“再说,这大唐国自五年前侵占了虞国,将势力直接发展到了大河边孟津渡口那里,现在彻底成了一个阻挠我周东进路上的一个拦路虎。现在即便是其能保证在我周、商之争当中,保持中立也未必可信。我听说大河边上,交通东西、南北的几个大的渡口,这大唐国现在都设了关卡,平时贸易商队以货物的价值课商税、行人按人头收通行费。到时候我大军开拔通过孟津之时,以这姜林以往的卑劣行径,还不知道会生出什么事来,到时候我们几万人马、粮草辎重,光是给这大唐国上税都要把国库上空了……”
“对了,我还听说,大唐国域内已经彻底拒收贝币。甚至还将其国内的铸币推行到了其他诸侯国和方国,便是连我西岐城的市面上都开始用上铸币了。到时候我们就是想上税,也没那么多铸币……”
“所以,我思来想去之下,觉得既然军队、国政厅已经准备了一年,我们何不现在主动出击,将大唐国先收拾一番。至少将大唐国南边的安邑城以及几个小城收回,这样便解决了我周国东进时侧翼的威胁。至于大唐国,只要没了南边的安邑城,等咱们灭了商,借着余威再转过头来收拾他北部的几个城,还不是易如反掌?”姬诵说着,做了一个翻手的手势,望向边上自己的几个长辈。
“诵儿长大了……”邑姜听罢姬诵的一番话,顿时生出一番感慨来。回想着刚才这些话中的道理,甚至还有些暗暗窃喜。
“诵儿说的有些道理。”姬旦、姬奭二人互相看了看,也很是欣慰地赞叹了句。
“诵儿,这些道理,你都是从哪里得来的?”姜尚的脑袋有些昏昏沉沉的,在姬旦、姬奭二人的搀扶下,摸着门廊的墙壁走到门房中,大门卫士平时休憩的门房中设有矮几矮凳,姜尚强撑着身子坐到一处矮凳上,用手撑着矮几朝姬诵问道。
“有些是父亲告诉我的,有些是外公、二位叔父平时教导我的时候告诉我的,但大部分是我自己想的。”姬诵朝姜尚行了一礼,颇有些自豪的意思。
“诵儿,这大唐国,攻不得……”姜尚想到外甥打舅舅的事,极其不悦地说道。
“为何攻不得?”这句话不仅仅是姬诵问的,便是连边上的邑姜、姬旦和姬奭三人,也是一副颇为不解的样子朝姜尚望了过来。
“我师兄说……”姜尚想着自己和师兄书信里得到的那些信息,打算好好说道说道这些年轻人。
“外公,你缘何总是长他人志气灭自己的威风。听我父亲言,你的师兄确实是一个连他都非常敬佩的一个人,所以我也跟着亦很是敬重。但这么多年,每每一说起这大唐国,你总是拿你的师兄说,你的师兄说这样的借口来替那大唐国遮掩一二,是不是有些不妥?”姬诵初生牛犊不怕虎,心中想着什么,嘴上便说了什么。要知道,其实这些话,边上的邑姜、姬旦姬奭三人其实也早就想对姜尚说。现在姬诵如此怼自己的外公,边上三人竟然丝毫没有阻拦的意思。
“我……”姜尚被自己的外孙怼得有些难以为继,又朝边上的三个成人看了过去。看到三人看向自己的眼神,姜尚的心力一瞬散了,眼前一黑,跌倒在侧。
当姜尚再次醒来的时候,借着榻边矮几上微弱的烛光,姜尚努力了半天,终于辨清了自己现在所处的地方。这是自己的家,自己的卧房。熟悉的摆设和熟悉的气味,让姜尚短时间内忘记了自己刚才睡梦中的那些忧虑。
但随着心智逐渐恢复,姜尚心中的忧虑渐渐地又涌了上来。
“吱呀……”房门被人从外面打开,邑姜端着一个木托盘从门外走进来。
姜尚感觉有人走了进来,努力地朝门口张望着,打算看看是谁此刻还关心着自己。只是,老眼昏花,人都快走近了还是看不清楚。
“父亲!”邑姜将托盘放在矮几之上,上前看了看望着自己正在发呆的姜尚,开口唤了声。
“是女儿啊。女儿,你今年可有十八……”姜尚听女儿唤着自己,一瞬间好像看到了自己女儿年少时的模样。那个模样,自己一生都忘不掉的。
“噗嗤……”邑姜听姜尚如此说,先是一愣,继而笑出声来:“父亲,女儿现年四十有五,早就过了十八了。”
“四十有五,四十有五……那为父岂不是已经六十有九了?”姜尚听了女儿的回答,从一瞬间的恍惚里清醒了过来。
“是啊。父亲二十三岁那年生的女儿,如此算来,父亲马上要七十了。等明年父亲七十大寿之时,我定让侯爷给父亲做一个隆重的寿礼,以示庆贺。”邑姜上前给姜尚的后背放了一个靠枕,示意姜尚靠稳了。起身端过托盘里的陶碗,吹了吹碗中的粟米粥,开始像喂小孩子一般的喂姜尚用饭。
“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滩上……”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不会因为任何人而停止转动……”
姜尚真的如同一个听话的小孩一般,很是配合地吞服着邑姜喂到嘴边的粟米粥,一边吃着饭一边咀嚼着以往和自己的师兄惧留孙的书信来往中,师兄写的那些姜林所说的句子。
“大唐国的这架大车,现在已经行驶起来了。姜林那小子,只不过是带着大唐国的一众人给这车不断地加力,让车行驶得更快一些。这架高速行驶的大车,现在即便姜林这小子想让这大车停下来、慢下来,都没这个能力了。因为大唐国民众从大唐国这十年的发展里得到的好处太多、太多了,没人愿意在现在放慢速度。”
“落后就要被挨揍的道理世人都懂,但从来没人愿意坦率地承认自己的别人落后。亦无人愿意主动承认自己的思想、走到道路、做的选择与他人,与他国相比,是错的,是偏的。这一点都不愿意承认,还怎么追求进步?这话不是我说的,这话是那个货让我捎给你听的。”
姜尚回想着师兄惧留孙信里的话,心中渐渐地有些悸动。
“女儿,为父想……”姜尚突然拦住了邑姜的手,开口喃喃地说道。
“父亲,你怎么了?又难受了吗?”邑姜想着父亲今日的昏厥,又开始担心起来。
“女儿,我累了……”姜尚一副疲态,闭着眼幽幽地说道。
“那女儿退下,父亲早点休息。”邑姜赶忙转身放下饭碗,就要搀扶着姜尚再躺下。
“女儿,我是说这么多年劳动国事,我累了。不但累了,这思想还有些跟不上你们年轻人,已经拖了周国的后腿。我要向侯爷请辞,想趁着还能动弹,再出去走走,舒缓舒缓心情,好好享受几年幸福时光。”姜尚一把抓住了女儿的手,终于将自己的心事道了出来。
“啊?父亲,如此大事,你怎能……?”邑姜有些急了。
“诵儿大了,侯爷身体尚能支撑几年,又有旦公子、奭公子辅佐,不会有事的。”姜尚知道,唐、周迟早会有争端,这争端若是处理的好,无非就是谁做谁的属国而已,若是处理的不好,自是要灭国的。但不管是什么局面,自己这么一个角色夹在中间,真的是太累了。
尤其是到了这个时候,姜尚发现即便是自己挑明了姜林的身份,对事情亦是无补。以现在的实力,周国若想灭了唐国,自是不可能的。反之,唐国能与周国打个平手,索性将压力抛给自己的师兄。外甥打舅舅肯定是打不得,但舅舅打外甥,自是会手下留情的。
有师兄惧留孙拦着,结局应当不会很差吧……
“我意已决,不要再劝了。”姜尚见自己的女儿又要开口,伸出一根手指,竖在女儿嘴边,这是父女俩以前经常玩的游戏。现在姜尚再一次堵住了女儿的嘴,女儿却泪流满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