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婚事第章 诗会
明宣一听,就忙摆手道:“那算了,太麻烦了。家里的这群人本来就很跳,在掺和金家的破事,怕不是没多久就得给他们收拾烂摊子。”
王氏也是这么想的,“只是这姑娘实在是个经商的好手,所以想着,肥水不流外人田。”
明宣却更清醒,“她再好,有个那样成天想着攀附权贵的爹,也是不成的。”
“最后一个身份上就差了些,父亲生前只是个百户,也没什么钱财,弟妹年幼,若是出嫁要带着抚养长大,不过倒是个镇得住场子的姑娘。”
明宣问道:“那这个姑娘生的如何?”
“天生丽质,所以以她那等苛刻的条件也有不少人想娶她,但最后都不了了之。”
明宣好奇地问:“为什么?”
“这位姑娘随了她父亲,身手不凡,寻常男子不是他的对手。不过,这位姑娘也不是那等只会拳头,不讲道理的人。”
明宣拍板道:“那就这位姑娘吧。舅母你和她说清楚,条件好说,等大伯母过两天到了,就安排他们相看。”
快到中午了,王氏便让仆人传膳,“今儿在我这里用午膳吧,我特地让人做了你喜欢的酸笋老鸭汤。”
明宣左右看看,不见舅舅回来,“今日舅舅不是休沐吗?怎么不见他?”
“他呀,本来说好在家里等你的,宋先生突然来约他去爬山,说是参加一个诗会,陶源先生也在。你是知道的,你舅舅与陶源先生是至交好友。”
诗会。陶源先生。
明宣莫名的觉得很是熟悉,但又说不出来,午膳后便告辞了三舅母。
马车驶过正阳大道时,人头攒动,马车停滞不前。
明宣不明所以问丁香:“怎么不动了?”
“小姐,今日可是采花贼被斩首的日子,大家都往刑场去看热闹呢。”
采花贼!陶源先生!
原来是今天!
明宣终于想起来了,在原书中是魏王查案的开端,大理寺少卿死在了采花贼斩首的同日,有旧人潜伏在陶源先生的诗会上,将其杀害,还是死了次日才被发现。
想到这里,明宣立马吩咐丁香,“你回去和大伯说,我去趟竹泉山,傍晚前回。”
丁香劝道:“奴婢也陪小姐一起吧。”
“不用,我只是找舅舅说句话,你先回去告诉家里人,让他们不要担心。”
然而待丁香下车后,明宣却让车夫驶向竹泉山,车夫绕不过明宣,只得前往。
竹泉山。
这座山在京城附近其实不算出名,既不是最近的,又不是景色最好的,又没有金山寺那等古刹,唯独一口甘甜可口的泉水,和茂密无际的竹林。
但也不少文人雅客独爱竹林,不少诗会都在这里举办,陶源先生也不例外。
“陶先生,趁着夏日,何不作诗一首,好让我等瞻仰一二。”一位书生借机讨好陶源先生。
陶源却谦逊道:“今日是年轻人的主场,我这老头子就不要参与了,把机会让给年轻人吧,要是不嫌老夫托大,今天我就和渊明做个评委就好。”
“以陶兄的才华,不下场才是给这群年轻人活路呢。”宋先生转身就对年轻书生勉力道:“你们可都要拿出真才实学,别丢了老夫的脸。”
宋先生是松山书院的先生,想趁这个机会让学子们给两位老友留些好印象。
“是,先生。”众书生作揖应道。
往日的竹泉山鲜有访客,但今天却是一波又一波。
先有宋先生和老友及松山书院的学子爬山设宴,后面还有奋力赶来的明宣。现在还多了几位不速之客。
“七弟,今日怎么想起到这竹泉山来?”
“这不是皇兄近日总是忙于公务,太后老人家看不下去了,让我带陛下出来转转。”
来的一行人正是建昭帝和魏王。
“主子,前面是陶源先生、大理石少卿和松山书院的学子在开诗会。”王肃前来禀报。
“这大理寺少卿怎么和陶源先生有交情?”魏王不解道。
这事王肃倒是知晓,“顾大人和陶先生以及松山书院的宋先生是多年的至交好友,每次陶先生来京,几人都会一聚。”
“既是学子诗会,皇兄可要去看看,明年就是春闱了,没准还能提前发现几个好苗子呢?”
建昭帝听他这么说,便派王肃前去和顾宁告知一声,免得暴露了身份。
于是等一众学子采风写诗作画归来,就发现评委又多了两位年轻人,不过看那不凡的气质,侍从众多,一看就非富即贵。
真正的学子不在意,甚至想着能多个贵人更好。但,潜伏其中想伺机杀害顾宁的贼人就不是那么开心了。
他左看右看,凑到才名最盛的学子身边,想要挑拨一二,最好把那两位给气跑了,人少才方便自己动手。
“林兄,你看那两个年轻人,也没什么才名,怎么能做我们的评委?”
林书生惊奇的看着这位同窗,“你不想他们评你的诗,你走不就好了,说这些做什么。”
他简直要被眼前的书生气死了,怎么就听不懂人话呢,但也只能按下怒气,继续阴阳怪气道:“我只是替林兄不平罢了,以林兄的才华都没能做评委,凭什么他们可以。”
但林书生脑回路不同,“别说这两位看起来就富贵的男子,哪怕是目不识丁的农人,也是能说上两句的,诗不就是写来让人品赏的吗?”
“说得好!读书人就该这般谦逊,诗写出来是给人看得,不是拿来供着的。”
还未等他作出反应,宋先生便开口称赞,又对他语重心长的说:“子明,你得学学他的谦逊,而不是把心思放在这些小事上。”
杜子明是这位贼人假扮的学子的名字。
“是,学生谨遵先生教诲。”事到如今,他也只能另寻时机了。
待他走远后,林书生颇为惊奇的对旁人说:“奇怪,子明是会计较这些小事的人吗?这不太像他。”
“仔细想想确实不像。不过,也可能是见到那等人物一时糊涂也说不准。”旁边的李书生搭话道。
“请问,平时的他不是这样的吗?”
两人谈话时,一道陌生的声音插了进来。
“你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