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历史军事 > 两江总督李宗羲 > 第64章 放任知县

第64章 放任知县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沈西序考中了进士,就一定能进入翰林院吗?

    答案是否定的。

    有清一代,翰林院都是一个备受尊崇的机构。供职于翰林院,是无数读书人毕生的梦想。官场上也有“非翰林不入内阁”的说法。也正因为此,只有极少数优秀学子,才能在经过层层筛选后进入翰林院,当上翰林。每科200多名新科进士中,除了一甲3名进士能够立即进入翰林院(状元授翰林院修撰,榜眼、探花授翰林院编修)外,二、三甲进士还要在保和殿再经过朝考,综合前后考试成绩,择优进入翰林院,成为庶吉士。其余要么用为六部主事、中书,要么外放到地方上,担任知县等职。

    所以,沈西序在殿试之后,又参加了一次朝考。在这次朝考中,他考得不太理想,最终未能进入翰林院。

    现在,摆在他面前有两条路,一条路是留在京城,进入六部担任主事、中书等职。一条路是外放到各地,直接任职知县。

    怎么选择呢?沈西序感觉有些无所适从。想来想去,还是去找曾国藩。曾国藩自道光十八年(1838年)考中进士,点了翰林以来,一直在京城做官,至今已经6年有余。他早就厌烦了京官的清贫生活,渴望有朝一日外放到地方上任职。

    当沈西序前来征求他的意见时,他几乎没有犹豫,就提出了建议:“沈老弟,我劝你到地方上去吧。”

    “留在京城不好吗?”沈西序问。

    “京城里圈子太小,是条猛虎也得给饿死。地方上就不同了,圈子很大,有你发挥的空间,前途无量啊。”曾国藩说。

    “如此,谢谢曾大人指点迷津。”沈西序毕恭毕敬地递过去一个信封,里面装着一张100两银子的银票。

    就这样,沈西序选择了外放知县这条道路。很快,他的知县任命书下来了。不过,由于官场上是“一个萝卜一个坑”,在正常情况下没有空缺。沈西序的知县任命属于候补,必须等某地的知县职位出现空缺后,才能补缺到位,正式任职。

    于是,沈西序就和旺儿、唐黑子住在客店里,等候补缺。开始,他干巴巴地呆在客店里,干等。后来,在有心人的提醒下,他隔三岔五到吏部走动,请主事们出来喝点小酒,送几两银子给他们花花,希望在某地知县职位出现空缺的时候,第一个想到他。

    做这些事情,都离不开花钱。沈西序这次来经常参考,旅途费用,再加上在京城居住大半年各项开支,花费了三四千两银子,让他原本在开县首屈一指的富裕家庭,也不堪重负了。父亲沈廷辉写信来,要他节约点用钱,不然家里都要被拖垮了。

    好在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坚持了大半年时间后,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春天,沈西序终于等来了一个空缺,被朝廷分配到贵州,担任普安县知县。

    贵州是西南偏僻省份,普安县又是贵州的西南山区,很多人都不愿意去这种穷地方任职,认为没有多少油水。沈西序却不以为然。他想,我当官并非为了一己私利,而是为朝廷分忧,为百姓谋利,又何必在乎任职的地方是富裕还是贫穷呢?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