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历史军事 > 两江总督李宗羲 > 第41章 县衙门

第41章 县衙门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第二天一大早,李宗羲独自一人去了县衙门。胡进有心陪同他一起去,考虑到船舱必须有人看守,就留了下来。

    “没事,我虽然是书生,却并不酸腐,官场上的规矩还是略知一二的。”李宗羲笑着说。

    “那我就放心了。李爷保重。”胡进说。

    清朝时期,宜宾县隶属于叙州府。叙州知府和宜宾知县的治所都在宜宾县城,同城办公,但李宗羲只能去找知县大人。他是第一次去宜宾县衙门,找几个人问了路后,几经周折,总算找到了地方。

    他看到县衙的墙壁呈“八字”摆开,真是名副其实的“八字衙门”。县衙大门外面东侧放着一只鼓,是供乡民敲锣打鼓、高声喊冤所用,俗称“鸣冤鼓”,李宗羲一时半会儿用不上。西侧立着两块石碑,一块刻着县衙的修缮历史,另一块刻着乡规民约等。

    大门边坐着两个门子。他们的职责是传递名刺(名片)、通报来访、转达文书之类类似于现代社会的门卫。不过,他们的权力比门卫大多了。任何人想要进入到县衙门里,都必须首先通过他们这一关。正因为此,他们往往将县衙两扇朱漆大门变成一道敲诈索贿的关卡、一个敛钱肥私的肥缺。

    你要过这道关口吗?对不起,此山是我开,此门是我开。要想过此门,请拿“门包”来。如果你不肯给,或者给少了,门子立即冷脸相对,不拿正眼瞧你。既不替你传刺通报,也不放你进门办事,把你拦堵在衙门外面,望门兴叹,等于是吃了闭门羹。

    李宗羲在成都当账房先生时,多次去成都县衙门和成都府衙门办事,知道这些规矩,因此早有准备。他远不远地见到两个门子,就很热情地打招呼,一边从怀里掏出两个纸包,恭恭敬敬地捧给他们。

    门子打开一看,每个纸包里都有2两银子,算是比较丰润的“门包”了。有钱果然好办事。两个门子顿时喜笑颜开。一个说:“这位爷,您先在这里稍候,小的拿您名刺去参见县大老爷。”说完,他飞快地跑进里屋去了。

    另一个门子则陪着李宗羲说话:“这位爷,听您口音,不像是本地人?”

    “我老家是四川开县。”李宗羲说。

    “您来宜宾有何贵干?”门子说。

    “我出来做生意的,最近几天经过宝地,惹了点麻烦。”李宗羲说。

    “没事儿,您是贵人,出门在外定能逢凶化吉、遇难成祥。”门子说。

    “谢您吉言。”李宗羲说。

    “对了,我们知县蒋老爷是从北方来的,听不惯四川方言,等下得辛苦您说一说官话。”门子提醒道。

    这种提醒非常难得,可以避免拜见知县时发生一些不愉快的事情。看来这4两银子花得挺值得的。李宗羲对门子行了一礼,说:“多谢兄台提醒,我一定注意。”他虽然从小就在四川长大,但自接受启蒙教育那天开始,一直在学习官话,对他来说,用官话来交流并非难事。

    他们正聊着,刚才进门的门子出来了,对李宗羲说:“这位爷,我们知县老爷这阵刚好有空,请您进去详谈。”

    “如此多谢。”李宗羲别过陪他聊天的门子,跟着进门的门子后面,进了县衙大门。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