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第十二章
可悲的是,瑞王的身体情况不容许他站起身,那双曾经足以征战四方的腿,如今已因受伤而不能承载他的身躯。
瑞王曾是沙场英勇的将军,每次出征,必胜归来。但如今竟连身体都支撑不起。他试图挪动脚步,却忘了双腿已不再听使唤。刚要立稳,身子如断线的风筝,轰然倒下,只听旁边众人震惊地叫喊:“王爷!”
公孙先生站在背后掉眼泪,上前一步道:“王爷,我先扶您回房间,今日皇上喊了黄太医来给您请脉。”
瑞王却连抬头的力气都没有,平静地喘着气,任由家丁将他搀扶进间。
他缠绵病榻已久,房中一股挥之不去的药味。
公孙先生坐在病榻前:“四爷很快就会为您寻到东壁先生,只要东壁先生来了,就能治好你了。”
太医在一旁拿起王爷的手腕,脸色凝重地为他诊脉:“石东壁是久负盛名的医圣,但已有数载未闻其音讯。传言他遁入深山修炼,若真如此,他如今的年纪……想来也是岁月不饶人。哎,不过若是石东壁来了,兴许……还有一线希望。”
可东壁先生活着的概率并不大。
况且公孙先生知道,即便是石东壁这位医圣,恐怕也难以为瑞王带来真正的起死回生之术。
像往常那样,太医诊脉后,在纸上写了诊疗书,就提着药箱回宫了。
这份诊疗书一送至太医院,便有司礼监的太监迅速过来查验,细细研读后,再奏报给皇上。
陛下非常关心瑞王的病情,确切而言,是关心他什么时候死。
去年刚将瑞王从宣城接到燕京,皇帝疑心他是装病,遣了大半个太医院过来给瑞王诊脉,得到所有太医一致的诊断,都说瑞王时日无多,他还不肯放心,依然每隔七日,让院判来给瑞王请一次脉。
太医一走,瑞王便如烛光摇曳,渐渐陷入沉沉的睡梦。不知是不是认错了人,嘴唇动了动。
“王爷,您说什么?”
公孙先生弯腰,听见瑞王嗫嚅出来的咳嗽:“静声……不要做傻事。”
公孙先生双目一睁,看见瑞王深深闭着眼睛,继而沉默地躬身,将他轻轻地将那双已失去往日矍铄的老手,小心地放回了被褥下。
夤夜,内廷。
李勍在庆和殿外长跪了三个时辰,方得曹公公步出,以手示意他得以入内:“王爷,皇上宣召。”
曹公公含笑望来,声音中满是歉意:“王爷,真是有些不便。皇上方才闭目打坐奴才不敢擅自扰乱。没想到让您跪着久等如此。王爷可有疲累?”
“不敢,陛下静修,臣子当跪。劳烦曹公公通报了。”
李勍面带微笑,解下披风给天痕,随之入内。
皇帝李殷时年四十九岁,身材瘦高,面带长须,两颊带着常年服用丹药的青灰色,眼下凹陷而目露精光。
此刻李殷身穿宽大明黄常服,赤脚席地而坐,淡淡喊道:“李勍。”
“臣在。”
李勍下跪行礼。
李殷那宽大的袖袍落在地面上,手掌心里攥着一串佛珠,朝他看过去:“平身,你剿倭有功,朕当论功行赏,说吧,想要什么赏赐?”
长陵王以贤名著称,人前又是一贯的温和、无欲无求。
李勍道:“臣别无所求,只恳请陛下,谅解臣老父年迈,陛下开恩,让老父回宣城安享晚年。”
“宣城?”
皇帝眉头微皱,“瑞王虽有封地于宣城,但他生于燕京。若说老树归原,燕京才是他的归宿。你刚回京,可曾探望过你父王?”
李勍双眼微垂,地面黑沉沉的反光映射出他轮廓分明的容颜:“臣还未曾赴府。”
李殷盘着佛珠道:“朕担心皇叔的身子吃不消,之前听太医说,瑞王深思永宁郡主,是不是心中孤寂?既如此,朕命世子入京,陪伴在他身边。至于你剿寇的军功,过几日朝上为你加封。”
李勍埋首未曾说话。
曹公公轻咳一声,声音尖细道:“王爷,该谢恩了。”
李勍:“臣,谢主隆恩。”
李殷朗笑:“曹康,赐酒。”
李勍得旨后退下,他饮下皇帝赐的三杯酒,从午门出,上了马车道:“天痕,去瑞王府。”
乌云蔽日,马车行经的燕京小巷,只有车轮的声音在此寂静的夜里作响。到瑞王府时,已过子时,李勍进府,周围前呼后拥。李勍抬手:“都退下吧,不要吵醒我父王了。”
突然,公孙先生身披衣裳从屋内出来,脸上有些疲惫:“小王爷,您这是刚刚才从宫里出来么?”
“嗯,”李勍进门,温声问,“公孙先生,我父王怎么样了?”
“今日太医过来把过脉,还是……哎,还是老样子。”
屋里没有点灯,只烧了两盆炭,李勍进去看了瑞王。
他坐在一旁的椅子上烤火:“公孙先生,你辛苦了,先回去歇着吧。”
“王爷可是要守着老王爷?那小的陪您一道守着。”
李勍不由分说道:“天痕,带先生回房歇息。”
公孙先生知他脾性,并不像表面上那么好脾气,只得听从。李勍便从夜深坐到天明,中途瑞王醒过一次,嘶哑地喊了声:“静声……”眼神似乎在他身后寻找些什么。
李勍握着他的手掌:“爹,静声在。”
瑞王张了张嘴,喉咙里有痰,声音听不真切。
李勍以为他在喊永宁郡主,俯身仔细去听,才听见他在说什么。
“不要……做傻事。”
“儿子何曾做过傻事?”
李勍宽慰地拍了拍他的手背。
“不要……谋逆。”
后面两个字几乎是气声,瑞王挣扎着在他耳边说的。李勍听完,表情都没变:“爹多虑了,儿子不会。”
瑞王还是看着他,有气无力地让他去:“书架上,第四个架子,第三层,第二十本书,拿来……”
“好。”
李勍将书拿来了,是一本《管子》。
瑞王喘着大气道:“第,六十页,你翻开念给我,听。”
李勍手里捧着书,但并未翻开,只道:“第六十页写,天子出令于天下,诸侯受令于天子,大夫受令于君,子受令于父母,下听其上,弟听其兄,此至顺矣。”
瑞王气息微弱地笑了:“静声,你还记得,好……”
李勍早慧,这些书早就倒背如流,聪明但并不外显。
瑞王咳嗽几声,又闭着眼嘶声喊:“桐儿……”
李勍看他慢慢昏沉睡去,弯腰替父亲掖了被子,才低声道:“爹你忘了,管仲还说,为人君者,倍道弃法,而好行私,谓之乱。”
李勍坐近炭火,一张脸庞被微光照得半明半昧。
翌日晨,公孙先生才对李勍全盘托出:“王爷这口气,全靠永宁郡主的消息吊着命,起先是世子爷来信,说您亲自将郡主接回来了,王爷陡然间就有了精神,说您不会骗他。可谁知道……”
公孙先生语气一顿:“您带回来的姑娘,当真不是小郡主么?”
“不是,他并非女子。”
李勍言简意赅。
公孙先生:“什么?他……”他回过神来,将林金潼的样貌回忆一番,的确是男子不假,愁眉道,“这、这……这可如何是好。”
到正月初七这日,李勍还待在瑞王府。
林金潼则在长陵王府,左等右等,若非裴桓拦住,都要杀进宫里了。
“王爷怎么不回来?裴桓大哥,我不想上课了。”
林金潼坐不住,李勍虽然不在府上,但让裴桓找了个嬷嬷教他常识。一开始嬷嬷还不明所以:“是要老身教这位公子礼仪么?”
裴桓道:“王爷说,公子什么都不懂,让嬷嬷费心一些,什么都教。”
“什么都教……?”
嬷嬷不知道林金潼身份,只知道是长陵王从琼州带回来的,便问他:“林公子和王爷是什么关系?”
林金潼想了半天:“我不好说。”
嬷嬷看了看他的脸:“是……侍卫?”
林金潼摇头:“不,我虽然保护王爷,但我不是侍卫。”
嬷嬷:“那你就是……”嬷嬷想起长陵王一直不娶妻,府里隐约有些传闻,便试探地问,“那你是王爷的男宠?”
林金潼:“男宠是什么?”
“……”
嬷嬷终于知道为什么王爷要她来教了,这是摔过脑子了?
嬷嬷道:“男宠就是床上伺候王爷睡觉的!”
林金潼不明所以:“陪王爷睡过几回算吗?在马车上比较多……”
嬷嬷表情复杂:“算,当然算。”
林金潼恍然大悟:“那我就是男宠,行吧,男宠。”
虽然没人教过,他也不知道什么意思,但这个“宠”字他很喜欢。
说明是宠爱的意思,和爱字沾边的他都喜欢。
林金潼得了新身份,嬷嬷开始一通输出,教他怎么伺候人。
林金潼虽然听着觉得哪里不太对,学着学着,便面红耳赤,讷讷不言。
但嬷嬷说:“公子学好这些技巧,王爷定然会更喜欢你的。”
“这样吗……那好吧,那我再学学。”
林金潼还是悉心学习了下去。
只不过,李勍迟迟不回,林金潼学得逐渐没劲,又不能进宫,树上还有人时刻盯着。
裴桓不许他看那些人,又不许他把树上的东厂太监揪下来打,加上裴桓还不爱说话,从不陪他多聊,他只能独自在长陵王府瞎转悠。
这日正月十五,林金潼听见府上有人说起花灯节的事,便央求裴桓带他出去:“那你让我出去玩吧,我都来半个月了,还没出过门。”
裴桓摇头。
林金潼挺直背站在他面前:“为什么不让我出门?”
裴桓看着他:“小公子,你是通缉犯。”
林金潼闻言有些沮丧:“我知道,我是通缉犯,不能随便出去,会给王爷招来不必要的麻烦的。不过,我可以换女装嘛……”
裴桓面无表情:“女装也不行。”
林金潼思索道:“若我想出去找朋友,我穿女装,你能放我出去么?”
裴桓看着他:“小公子在燕京哪来的朋友?”
“有个开酒楼的,说请我吃栗子。”
林金潼想起怀中的扳指,掏出来戴上,“我有朋友的,这就是他给我的。”
“此物……”裴桓目光霎时一凝。
裴桓出身名门,他和兄长裴杨自幼被送入宫中当锦衣卫,这扳指看着实在太过眼熟,但如若真是,又太过难以置信。
裴桓忍不住伸手:“林公子借我看看。”
“哦,好。”
林金潼不在意地抛给他,裴桓在日光下眯眼一看,玉扳指内里刻着几个字,认出字时,他忍不住倒退了三步,看向林金潼:“你……”
裴桓脸色一沉:“谁给你的?”
林金潼很诚实:“一个男的,家里开酒楼的。”
裴桓:“酒楼叫什么?”
林金潼:“叫……叫、想起来了,叫东宫。”
裴桓:“…………”
林金潼看他神色有些呆滞,走上前去:“怎么了?这东西是不是不值钱?”
裴桓将此物攥好,让林金潼在府中待着,随即便出府去了。
不多时,这枚玉扳指便到了李勍手里。“你怎么把东西给他收了?”
李勍倒是很平静,拇指摩挲着光滑冰凉的玉质,“这是太奶奶留给太子的扳指,太子腊月二十九那日在小汤山送给了金潼。”
裴桓没想到王爷什么都知道:“若说是定情信物,可……太子知道林公子是男人么。”
李勍淡淡道:“他尚不知情,眼下还是别让他知道为好。”
裴桓瞬间明了:“王爷想用林公子做棋子,日后牵制太子?”
李勍不言,只起身看向融化的雪水流淌。他墨袍上的银鹤隐隐,风起,黑狐毛领飘摇,方才出声:“我半月不曾回府,嬷嬷可有好好教他?”
裴桓:“属下守在外面,不曾听见嬷嬷教了什么礼仪常识,不过昨日问起,嬷嬷说林公子虽然一片白纸,但悟性极高,说保管王爷会满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