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其他小说 > 在大秦当完美太子 > 第 27章 章 博弈

第 27章 章 博弈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对敌之策差不多就是这样,剩下的细节要等到开战之后再根据局势调整。&lt;/p&gt;

    秦王政接过蒙毅速写下来的计划书查看一遍,确定没有疏漏,点了点头。&lt;/p&gt;

    “扶苏。”&lt;/p&gt;

    扶苏乖巧答道。&lt;/p&gt;

    “散布流言的人手,你和王老将军交接一下。战场上形势瞬息万变,他需要及时决策。”&lt;/p&gt;

    要是每回赵国的消息都要在咸阳这边转一手,很容易延误战机。&lt;/p&gt;

    倒不如交由王翦全权负责,什么时候流言需要推进到下一步,由他自己决定,这样效率更高。&lt;/p&gt;

    扶苏自然无有不应:&lt;/p&gt;

    “是,父亲。”&lt;/p&gt;

    情报人手交到主将王翦的手中,那么之后任何事情都会第一时间告知王翦。哪怕咸阳能得到消息,也会慢上一步了。&lt;/p&gt;

    王翦对于王上的信任十分感动,连忙抱拳领命。&lt;/p&gt;

    别看这种操作好像是应该的,前线大将本来就该最早得知消息。实际上很多君王都做不到这一点,生怕大将在外仗着有兵有情报就拥兵自立了。&lt;/p&gt;

    更有些脑子不好使的君王,还会下令将领不许轻举妄动。每次都只能等坐镇都城的君主下达指令,毫无自己决策的机会。&lt;/p&gt;

    秦王政大概是另一个极端。&lt;/p&gt;

    战事商量好了,将领任命完了,他就甩手不管了。他自己只在关中调度粮草,确保前线士兵不会缺衣少食。&lt;/p&gt;

    至于每一场仗怎么打、为什么要这么打,任由将领做主。无论是输是嬴,班师回朝之后再细细讨论。&lt;/p&gt;

    将领们就很喜欢这种甩手掌柜的操作,这在他们看来是君王的信任。&lt;/p&gt;

    不过有一说一,没有君王在后头胡乱指挥,大秦确实很难打败仗。&lt;/p&gt;

    扶苏却是做不到像他爹这么潇洒的。&lt;/p&gt;

    因为扶苏很乐于参与进战略的商讨中,恨不得亲自到前线去充当军师发光发热。只可惜无论是上辈子还是这辈子,他的身份都注定他不能乱跑。&lt;/p&gt;

    曾经有一回他差一点点就能御驾亲征去打匈奴了,韩信都答应带他了。&lt;/p&gt;

    结果!被王贲和蒙恬给联手撅回去了!可恶!&lt;/p&gt;

    扶苏依依不舍地目送将军们整装出发,心已经飞到了两军战场上。&lt;/p&gt;

    整个坑死李牧的计划都是他和王老将军一起商讨的,他不在多不好啊。中途出现变故,就只能靠老将军一人思考对策了。&lt;/p&gt;

    秦王政无奈地把儿子拎回去:&lt;/p&gt;

    “别看了,你给寡人老实待在咸阳修养身体。”&lt;/p&gt;

    扶苏开始了每日一次的替自己伸冤:&lt;/p&gt;

    “我身体很好,没有那么虚弱。”&lt;/p&gt;

    秦王政充耳不闻:&lt;/p&gt;

    “就算身体好,你也休想去前线,那里太危险了。”&lt;/p&gt;

    千金之子坐不垂堂,前线刀剑无眼的,万一出了什么状况可怎么办?他总不能再半路改去培养长孙吧?&lt;/p&gt;

    扶苏只能老老实实地待在咸阳等消息。&lt;/p&gt;

    第一场战&lt;/p&gt;

    役爆发得比众人预计得都要快。&lt;/p&gt;

    秦国调集兵马的动静瞒不了人,赵国早已得到了消息。所以李牧赶在大军压境之前就已经抵达邯郸,从赵王迁手里拿到了大军的指挥权。&lt;/p&gt;

    来之前,李牧特意叮嘱了代地大部队不要擅动,小心防备匈奴。跟随他南下的只有机动性强的骑兵,来得倒是不少。&lt;/p&gt;

    ——代地那边有赵长城,步兵留下守城倒是不怎么困难,这才能抽调出骑兵来。若是要出关主动袭击匈奴的话,骑兵就不能调走了。&lt;/p&gt;

    根据赵国那边传来的消息,李牧进宫面见赵王时不是很愉悦。&lt;/p&gt;

    当时赵王迁是和郭开一起接见的李牧。&lt;/p&gt;

    郭开皮笑肉不笑地敲打这位老将:&lt;/p&gt;

    “最近城中有一些不好的传闻,说是武安君有意勾结秦国。当然,我和王上是信任将军的,所以此战将军可要好好打。”&lt;/p&gt;

    李牧眉头一皱,他对这位相国很是不喜。但毕竟是活了这么大岁数的人,也不是一点人情世故都不懂,不至于当场给人撂脸子。&lt;/p&gt;

    所以李牧只是表情冷淡地表示:&lt;/p&gt;

    “老夫一心向赵,若真有勾结外敌的心思,三年前又何必将秦军打退?王上与相国放心便是,这次也必让秦国滚回关中!”&lt;/p&gt;

    老将军自认为已经很给郭开面子了,都没有直接叱骂奸臣误国。他这个人就是这种性子,能为自己辩解两句已经是说软话了。&lt;/p&gt;

    但是吧,有些人他小心眼。你冷脸、你语气硬邦邦的,在他看来就是你看不起他。&lt;/p&gt;

    虽然李牧确实看不起这对君臣来着。&lt;/p&gt;

    想要维护好关系,那就不能只做“我以为”的事情,要方方面面照顾到。不然就是前功尽弃,不仅达不成目的,反而更惹人记恨。&lt;/p&gt;

    赵王迁对李牧甚是不满,倒是没有当场表现出来,等人出宫之后才发作。&lt;/p&gt;

    赵王很不高兴:&lt;/p&gt;

    “他刚刚那是什么表情?埋怨寡人误解了他?”&lt;/p&gt;

    郭开劝道:&lt;/p&gt;

    “武安君为人傲气,被误解了自然会心生不悦。他忠心耿耿,大王莫要因区区谣言就与将军离心。”&lt;/p&gt;

    不劝还好,越劝越来劲。&lt;/p&gt;

    赵王迁想起来李牧有亲戚在秦国当将军,两边的血缘关系还挺近的。似乎李牧的父亲和秦国的南郑公李崇是亲兄弟?&lt;/p&gt;

    赵王迁于是又问:&lt;/p&gt;

    “秦国这一次派了那李崇出征吗?”&lt;/p&gt;

    郭开答:&lt;/p&gt;

    “并未,但是派遣了李崇的孙子领兵。”&lt;/p&gt;

    战场上要和堂侄兵戎相向,这让赵王迁如何能不怀疑两人是否会私下往来?李氏在秦国混得可谓是风生水起,李牧若想改换门庭,简直轻而易举。&lt;/p&gt;

    郭开假模假式地说公道话:&lt;/p&gt;

    “当初李昙带着长子李崇入秦,幼子李玑却没有跟去,想来对我赵国绝无二心。李牧是李玑之子,自然和他的父亲一样忠心。”&lt;/p&gt;

    赵王迁撇撇嘴。&lt;/p&gt;

    李玑忠心那是李玑的事情,这人确实看着父兄混&lt;/p&gt;

    得那么好也一点都不心动。但这不代表李牧也忠心,&lt;/p&gt;

    毕竟李昙祖上还一直都是赵国臣子呢,&lt;/p&gt;

    李昙不照样弃赵事秦了?&lt;/p&gt;

    郭开想了想:&lt;/p&gt;

    “王上不如再看看,若他真勾结了秦国,必然瞒不住,很快就会露馅的。”&lt;/p&gt;

    这番对话刻意没有避开旁人,是以赵国贵族很快就听闻了。&lt;/p&gt;

    众人哪里想到这是郭开在故意为自己营造好形象,只当他郭开虽然奸佞了一些,大事上还是拎得清的。&lt;/p&gt;

    大战在即,郭开能替武安君说好话,劝一劝王上,说明这人还有救。&lt;/p&gt;

    殊不知郭开这是在为李牧挖坑,配合秦国的下一步计谋。赵王迁本就疑心李牧对自己不满,接下来只会看什么都吹毛求疵。&lt;/p&gt;

    郭开原本都没指望能说服赵王迁相信李牧背叛赵国,所以他想了另一套更稳妥的说辞。&lt;/p&gt;

    大致就是——李牧对王上您不理朝政的行为不满已久,已经暗中勾结了其他公子想要扶持对方上位。&lt;/p&gt;

    按照正常逻辑,赵王应当不会怀疑李牧叛国。倒是李牧想换个赵王的可能性,更有说服力。&lt;/p&gt;

    尤其是他赵王迁本就是被先王废长立幼扶起来的,原本的太子赵嘉是嫡长子,颇有美名。&lt;/p&gt;

    结果没等郭开掏出这么完美的说辞,赵王迁自己先给李牧找到了叛国的借口,怀疑人家想去投奔亲戚。&lt;/p&gt;

    郭开:“……”&lt;/p&gt;

    这可怪不得我啊!我还什么都没说呢!&lt;/p&gt;

    郭开实在是搞不懂赵王迁的脑回路。&lt;/p&gt;

    两边的李氏族人都尽心尽力地为自己的国家征战,怎么人家秦王就没怀疑过陇西李氏叛国呢?&lt;/p&gt;

    人比人得死。&lt;/p&gt;

    大概这就是悼襄王废长立幼的报应吧。&lt;/p&gt;

    越跟赵王迁相处,郭开就越觉得赵国要完。若非如此,他也不至于着急找下家,能在赵国一手遮天不比去秦国当个不一定有实权的高官舒坦?&lt;/p&gt;

    郭开唉声叹气地回府去了,反倒让暗中盯着他的人觉得他是真的在替李牧担忧。&lt;/p&gt;

    这也就是那群贵族不知道当初廉颇归国失败是郭开收买了使者干的,不然他们绝无可能这么天真。&lt;/p&gt;

    回府之后郭开只是冷笑。&lt;/p&gt;

    整个赵国上下全是蠢货,唯一有点能耐的公子嘉也十分天真。&lt;/p&gt;

    糊弄这些蠢货,随便做做戏就行了。他现在表现地越信任李牧,后续处决李牧的时候就越不容易穿帮。&lt;/p&gt;

    机会很快就送到手里了。&lt;/p&gt;

    李牧到底是知道了邯郸出现过对自己不利的流言,于是战事上越发尽心,避免被人抓到把柄。&lt;/p&gt;

    只是武将有武将的思维,他们理解不了傻缺君主的想法。&lt;/p&gt;

    李牧觉得自己只要牢牢把守住了重要的城镇关隘就可以,在这个基础上再将秦军打退,那便万事大吉。如果局势好一些,能顺便抢几座秦国城池,便再好不过了。&lt;/p&gt;

    所以为了大局计,发现秦国派遣小股部队去打某个没什么要紧的城池时,李牧稳住了没有妄动。&lt;/p&gt;

    打仗很难一座城都不丢,而且那城池附近也没什么险地可以防守。左右这种丢城只是暂时的,等打退了秦军,轻轻松松就能收复回来。&lt;/p&gt;

    以往的七国互相攻伐都是这样的。&lt;/p&gt;

    一时半会儿的得失做不得数,要看战事彻底结束之后、谈判也完毕了,什么城由谁占领、又有哪些城割让给谁,那才是结束。&lt;/p&gt;

    因此丢掉第一座大城时,李牧眉头都没动一下。&lt;/p&gt;

    王翦看他不动作,立刻变本加厉,又分了几队兵马去攻其他几座城,快速拿下了更多的城池。&lt;/p&gt;

    秦国一分兵,李牧就觉得机会来了。&lt;/p&gt;

    敌人主动削减自己的人数,他岂能坐视不理?当然要上前去打一波试试水了。&lt;/p&gt;

    只是这番试探还没打出结果来,分兵的队伍居然又回来了。李牧也同一时间收到了那几座城沦陷的战报,顿时意识到情况不对。&lt;/p&gt;

    好歹是大城,就算没有他李牧的支援,何至于被攻陷得那么迅速?&lt;/p&gt;

    李牧脸色冷肃:&lt;/p&gt;

    “必然是出了内鬼!”&lt;/p&gt;

    估计那几座城的太守早就有投降之意了,攻打只是个幌子。&lt;/p&gt;

    可惜了,之前分兵的时候没能打疼秦军,现在人家兵力回撤,只怕更难打。&lt;/p&gt;

    这边李牧只想到了城主投降的事情,完全没料到后续还有别的麻烦。战报递到了赵都邯郸,赵王迁直接坐不住了。&lt;/p&gt;

    “这才刚刚开打,怎么就丢了这么多大城?!”&lt;/p&gt;

    赵王迁还特意去翻了往年的战报,似乎没有一上来就丢这么多的。就算丢,那也是丢的小城,和大城根本不能比。&lt;/p&gt;

    赵王迁这下连郭开都有点埋怨了:&lt;/p&gt;

    “相国,你还说李牧没有二心,这是没有二心的样子吗?”&lt;/p&gt;

    郭开当然不能这就顺杆往下爬。&lt;/p&gt;

    如今的局面能糊弄赵王,糊弄不过贵族。而且赵王迁的不满也没有累积到极点,现在就动手为之过早。&lt;/p&gt;

    因而郭开还是劝道:&lt;/p&gt;

    “武安君或许有他的考量呢,一时得失算不了什么。”&lt;/p&gt;

    果然没几天,李牧的奏报就递过来了。其中写明了他怀疑那几座城早已暗中投靠了秦国,否则不可能这么快就被攻破。&lt;/p&gt;

    倒也有几分道理。&lt;/p&gt;

    赵王迁勉强接受了这个解释,尤其是在其他宗室臣子都赞同李牧判断的情况下,赵王迁也不愿意和所有人唱反调。&lt;/p&gt;

    他赌气地说道:&lt;/p&gt;

    “若是武安君能打退秦军,那寡人就信他没有叛国。”&lt;/p&gt;

    众人觉得这不难。&lt;/p&gt;

    他们秦赵国力相当,秦国也没了白起那样的悍将。三年前能打退秦国,现在自然也可以。&lt;/p&gt;

    于是所有人满口答应,一个个都特别信任李牧。&lt;/p&gt;

    然而他们忘了,三年前的局势和现在可不一样。&lt;/p&gt;

    先不说三年前秦国有没有彻底做好准备,是否只是试探着出兵。就说今年的赵国局势,可别忘了那场赶在秋收之前出现的大旱。&lt;/p&gt;

    赵人&lt;/p&gt;

    收成锐减,饥荒遍地。哪怕勉强靠着剩余的庄稼没被饿死,也远不如秦人强健。&lt;/p&gt;

    但凡这群贵族去前线看一眼两边的士兵,就会发现问题的严重性。秦人个个精神饱满、吃饱喝足,赵人却大都面黄肌瘦、不少人还是靠着分发的军粮才吃上饭。&lt;/p&gt;

    吃不饱就没力气打仗,哪怕最近吃饱了,之前亏损的那几个月,也不是一两天就能养回来的。&lt;/p&gt;

    李牧每天都很心力交瘁,带着这样的兵不打败仗已经很不容易了。&lt;/p&gt;

    赵国期待着他能尽快打退敌军,可事实上,李牧只能做到尽可能地拖延秦军的步伐,再找机会反击。&lt;/p&gt;

    战场上局势瞬息万变,若是能运作得好,一举反败为胜打溃秦军也不是不可能,就是等待的时间比较磨人。&lt;/p&gt;

    李牧等得了,赵王迁不一定能等。&lt;/p&gt;

    如此这般拖延到开战后的第三个月,冬季即将结束,快到春耕时节了。&lt;/p&gt;

    李牧算完日子,精神一振。&lt;/p&gt;

    他们赵国因为去岁的饥荒,各家基本没留什么种子。所以春耕不春耕的,耽误也就耽误了。&lt;/p&gt;

    赵地物产还算丰富,之前冬天是因为季节的原因没东西吃。春天一来万物复苏,庶民靠着野菜之类的也能活下去。&lt;/p&gt;

    撑到战事结束就好了,他总会想法子给他们弄到来年的种子。&lt;/p&gt;

    可是赵国无所谓春耕,秦国有所谓啊。他们秦国士兵不得回去春耕的吗?万一耽误了,莫非他们也想像今年的赵人一样去啃树皮?&lt;/p&gt;

    李牧倒是不知道秦国私底下和诸戎弄了耕牛的交易,其实不担心延误春耕。&lt;/p&gt;

    他只下令军队做好准备,等到秦国士兵都生出退兵回乡的想法,再一举反攻,占领气势上的高地。&lt;/p&gt;

    为了鼓舞士气,李牧甚至都没和赵王那边商量,直接做主说若是能提前打退敌军,那么剩下那些调集来的粮草也全数发给士兵们。&lt;/p&gt;

    到时候士兵可以带着粮食归乡,能够借此支援一下家中老小。有了这些粮食,家里就可以少饿死几个人了。&lt;/p&gt;

    李牧会做出这个决定,也是无奈之举。&lt;/p&gt;

    他发现很多士兵打仗的时候不怎么出全力,一开始只以为是怕死。后来才知道,士兵们这是在蹭粮食。&lt;/p&gt;

    如果战事结束,他们就要原地解散回乡去啃树皮野菜了。一个搞不好,不仅家人,自己也得饿死。&lt;/p&gt;

    但是留在军营里不一样啊,赵国提供粮草。他们就算不能顿顿吃到十分饱,好歹也饿不死。&lt;/p&gt;

    这么一对比,士兵们恨不得这场仗多打几个月,打到家里不缺粮了为止。&lt;/p&gt;

    人性如此,李牧也没有更好的办法解决。所以他只能出此下策,用分粮来激励将士。&lt;/p&gt;

    很多人还是做不到只管自己吃饱、不管全家老小的。两相对比之下,与其自己独自在军营混吃混喝,倒不如多带点粮食回乡接济亲人。&lt;/p&gt;

    果不其然,这个决策传达下去之后,整个赵军营地士气大振。大家都摩拳擦掌,恨不得立刻把秦人打回老家。&lt;/p&gt;

    咸&lt;/p&gt;

    阳宫中,&lt;/p&gt;

    秦王父子俩一同查看奏报。&lt;/p&gt;

    秦王政看完之后摇了摇头:&lt;/p&gt;

    “李牧完了。”&lt;/p&gt;

    扶苏赞同地颔首。&lt;/p&gt;

    表面上看,&lt;/p&gt;

    李牧这么做好像是一招精妙的破局之法。秦人着急回乡士气不佳,他们赵人为了分粮一鼓作气,运作得好就能一举奠定胜负。&lt;/p&gt;

    可实际上,李牧这是在自掘坟墓。他不经过赵王同意就做下分粮的决定,这种操作绝大多数君王都是忍受不了的。&lt;/p&gt;

    正常来讲,打仗结束了,剩下的粮草当然要收回来,哪有分下去的道理?&lt;/p&gt;

    粮草多宝贵啊,这可是大争之世顶顶值钱的东西了。&lt;/p&gt;

    李牧分粮,不仅是蔑视国君的权威,也侵犯到了贵族们的利益。而且在粮食这个东西上头多的是贵族能搞的小手段,好些人还靠它捞钱呢。&lt;/p&gt;

    不用任何人提醒,王翦和郭开都意识到了现在就是扳倒李牧的最佳时机。&lt;/p&gt;

    很快,赵国朝堂上就出现了一波人,主动跳出来弹劾李牧。&lt;/p&gt;

    这群人甚至都不是郭开安排的,郭开只是暗中挑拨了一下,他们就自己站出来了。&lt;/p&gt;

    他们向赵王迁进言:&lt;/p&gt;

    “李牧打了三个月,寸功未立。依我之见,不如将他撤换下来,派遣赵葱、颜聚接替主将的位置。”&lt;/p&gt;

    李牧都已经把士气激励起来了,他们觉得接下来随便换一个有本事的将领都能借机打退秦军,也不一定非要李牧上。&lt;/p&gt;

    先换掉胆敢侵害他们利益的李牧,等仗打完了,反口不认之前分粮的承诺,难道那些庶民还敢有意见不成?&lt;/p&gt;

    而且现在换将,还能换上他们自己的亲信。这是多好的给己方将领刷军功的机会,退秦的大功劳,错过了着实可惜。&lt;/p&gt;

    这样一个明眼人都觉得很瞎的提议,得到了赵国朝廷八成官员的力挺。&lt;/p&gt;

    因为李牧这人实在是不讨朝臣喜欢,他脾气又臭又硬。要不是打仗确实厉害,赵国还用的着他,早把人排挤出去了。&lt;/p&gt;

    现在其实也没差多少,李牧已经被排挤得常年待在代地抵御匈奴了。&lt;/p&gt;

    少数一些觉得不妥的朝臣实在是没什么话语权。&lt;/p&gt;

    有人担忧撤换李牧会导致战事失利,却被怼了回去。郭开的党羽配合那些贵族一起反驳,认定现在局势大好,谁当主将都输不了。&lt;/p&gt;

    甚至那群推荐赵葱的人还振振有词:&lt;/p&gt;

    “我赵国难道只有李牧一个厉害的将领不成?不给其他将领历练的机会,又如何能培养出能和李牧匹敌的名将?”&lt;/p&gt;

    可真会做白日梦。&lt;/p&gt;

    最终,换将的呼声太高,李牧被罢免了职位。&lt;/p&gt;

    反正大家只是把他撤下来,让他回代地继续守门,又没打算弄死他。&lt;/p&gt;

    贵族们想想觉得没什么问题,他们一直都是这么干的啊。有事把李牧喊来干活、事情干完了就把人赶走,没毛病。&lt;/p&gt;

    这一次也是一样的,他们只是习惯性地用完就丢而已。&lt;/p&gt;

    李牧就这么被强行召回了邯郸,带着浑身黑气去面见赵王。他想劝赵王放他回去继续指挥作战,不要意气用事。&lt;/p&gt;

    因为是去劝人的,又想起之前邯郸的流言,李牧特意换掉了身上的甲胄兵器,以示自己毫无威胁。&lt;/p&gt;

    然后,他进宫去了。&lt;/p&gt;

    贵族们也没觉得有问题,他们等着李牧闹一场之后无功而返,灰溜溜回代地去呢。&lt;/p&gt;

    结果李牧这一次进宫,压根就没能再出来。&lt;/p&gt;

    赵国贵族顿时傻了。&lt;/p&gt;

    不是,王上您还在猜忌李牧叛国呢?这都过去多久了啊!!&lt;/p&gt;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