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第106章
对于赏赐西域和蛮胡粮草绸缎从而平息战争一事, 皇帝并没有表态。
可满朝上下都能看出来,皇上对这个提议不满意。
大齐连年征兵,已经到了连原主和孙平安一般大年纪的孩子都不放过的程度。可即便如此, 大齐的兵力依旧严重不足。
雍州三十万大军, 梁州二十万大军,加上与黑水国接壤新陈立的十五万大军, 以及京畿护防十万大军,总数也不超过百万。
而这不足百万的士兵中,后勤军就要占上三分之一,剩下的三分之二中也有相当大一部分是老兵、新兵。
所谓的精兵良兵,便是有二十万三十万数, 分散到三个地方也终究杯水车薪。
更遑论, 西域和蛮胡这些年抢掠梁雍二州, 又有内部人员暗中资敌,早已是兵强马壮。
而大齐国内, 虽到不了民不聊生的地步, 但随着青壮劳力的从军, 土地逐渐荒芜、人口下降、粮价一日高过一日, 不少百姓为了口饭吃选择卖身为奴。
这些入了奴籍的人,理论上不再需要服役。
如果开战,则国库不支, 还极有可能战败;不战, 就像范英所说一般, 赏赐西域和蛮胡粮草绸缎,可这两方筹谋已久策划良多, 想满足他们的胃口, 势必要动摇大齐国本。
然而后者又能保大齐多久呢?
西域和蛮胡狼子野心, 大齐稍显颓势他们就要急不可耐开战,而那时伤了根本的大齐又哪有反抗之力?
对着那份军报,皇帝左右为难。
他年纪大了,私心里是不想开战。可不开战,难道要掏空国库来安抚西域和蛮胡吗?
皇帝沉思良久,终究没有拿定主意。事情不到火烧眉毛的时候,心里总要抱着那么点万一的想法。
万一呢,万一军报上那个偶然得来的消息是假的呢?万一西域和蛮胡的联盟还没开战便散了呢?
由于皇帝模棱两可的态度,圣旨传到雍州军后,驻军将领即二皇子岳父陈伯齐便只当做了寻常慰问。
也因此,陈伯齐吩咐大军加强戒备时也只是寻常口气,导致下面的兵将并没有十分重视。
毕竟蛮胡经常南下偷袭抢掠,每次蛮胡过境之后,大军总要警惕一阵子,以防蛮胡再次南下。
可谁也没有想到,就在一个干燥的夜晚,月黑风高,蛮胡突袭,拿下雍州军城外一个五万人的驻军营。
一把大火,烧掉了驻军营未来一个月的粮草。
事发突然,侥幸从蛮胡大军手下存活、并回到城内向陈伯齐报信的士兵人数不足五百。
陈伯齐听完,惊吓万分,当场从凳子上摔下来。
好在一旁的副将反应机敏,马上命人向各个驻军营报信,并吩咐留在城内的士兵关上城门,开始死守城池。
发生了这么大的事,五万士兵加粮草的损耗,按理说陈伯齐应该立马向京城报信。
但陈伯齐吓破了胆子,思及不久前刚接到圣旨说要加强戒备,可没几天就出了这么大的纰漏,生怕皇上降罪革职,他便打算先瞒着。
粮草没了不要紧,挨家挨户去收粮;五万士兵没了也不要紧,挨家挨户抓壮丁。
陈伯齐这一举动闹得整个雍州城人心惶惶。
并不赞同他做法的人暗中命人向京城传信,不成想送信的人马刚出城就被陈伯齐派的人拦下灭口,甚至顺藤摸瓜摸到了那些人身上。
陈伯齐为了不被降罪革职能做出隐瞒军情的事情,如今险些东窗事发又怎会放过泄密之人?
杀的杀,死的死。
有些脑子转得快的乡绅世族已然嗅到了不同寻常的气息,再命人去四处打听打听,也差不多能猜出来这是发生了大事,立刻吩咐家里人收拾细软偷偷离开雍州。
陈伯齐敢杀报信的人马,却对这些打着各种名义或探亲或走商甚至科考离开的人束手无策。他能扣住一个两个一家两家,但越是如此,想要离开的人就越多。
再者雍州城上下三十万大军也不是他的一言堂,事情发展到这个地步,已经引起了所有人的注意,他再遮掩也无济于事。
为今之计,也只有在阻拦军情的同时,将功折罪击退蛮胡。
到时这五万的军马粮草,陈伯齐大可用战损一笔带过。他是二皇子妃的父亲,今上又向来看重二皇子,定会对这件事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抱着这种想法,陈伯齐连夜命人八百里加急向梁州送信。
——借兵。
信中委婉地表明,蛮胡深夜突袭,烧杀军马粮草,并围困雍州城。
如今雍州危矣。
徐广山接到信拆开,一入眼就忍不住皱起眉头来,而后大惊失色,最后愤恨地扔掉信纸。
“一帮废物!”
徐广山猛一拍桌子,恨恨道。
梁州形势并就比雍州严峻,西域兵强马壮岂是蛮胡散兵比得上的?况且雍州毗邻京畿,又有军候率领的十万精良骑兵随时支援,如何用得着向梁州借兵?
简直闻所未闻!
徐广山气愤过后连忙命人去请沅昭一行。比起借兵一事,他更在意的是蛮胡那边已经有了行动。
明明事先已经向皇上禀告,西域蛮胡勾结,提前预备的情况下陈伯齐那老小子还输了兵马,当真无能!
沅昭和秦暮归、顾书剑三人先到,六皇子、曲元景和贺兰昭则姗姗来迟。
这些天沅昭三人在西域先锋军的营地附近探查情况,绘制地图、布下阵法,打算在西域大军压境之前拿十万先锋军开刀,好重创对方。
据大齐安插在西域皇庭的探子传信,皇庭大肆攻占周边部落,部落勇士皆收编为军,至今已有五万。
加上西域原本的三十万骁勇兵马共三十五万,对上梁州军二十万,就算拼个你死我活,梁州败局也很明显。
除非有剧情中军候的十万大军相助。
但此时雍梁二州有难,雍州身为京畿门户,皇帝就算为了自保也只会命军候驰援雍州。而更大的可能,则是皇帝根本不会允许军候带兵离京。
看完雍州来信,沅昭拧着眉头。
原剧情里这位陈伯齐将军因为收到裴长风密信,密信中言西域蛮胡勾结,此时正是排除异己、取立大功的机会,所以率军在雍州城外守株待兔,擒获蛮胡十万散军,立下大功。
陈伯齐好大喜功,若只言前半句他定不会信,但加上后半句他几乎没有犹豫地就相信了这位同阵营、刚起势却深受二皇子倚重,同时是自己侄女心上人的少年将军。
现在按照结果往前推,怕是变故出现了皇帝那里。皇帝的态度让陈伯齐没那么重视圣旨,故而出现了大纰漏。而陈伯齐敢做不敢当贪生怕死,干脆就瞒信不报,打着将功折罪的念头向梁州借兵好击退蛮胡。
把自己的猜测说出来,徐广山心头那股灭了没多久的火气又熊熊燃烧起来。
“蠢货!”
如今外忧内患的局势,陈伯齐竟敢对圣旨敷衍了事从而酿成大错?
好在雍州军情瞒不了多久,怕是已经传回了京城,有京畿十万大军支援,雍州蛮胡那里不成气候。
也好在,梁州这里沅昭打从一开始就没想和雍州、和京城借兵。
像剧情里那样,裴长风在军候十万大军的支援下战胜,最后名声归他,苦劳归军候。固然有二皇子抬举裴长风,皇帝抬举二皇子的意思,可军候势大功高引皇帝和二皇子忌惮也是事实。
裴长风那个‘天生将才’的名头名不符实,是以他以军功立足于朝廷,后半生却舞权弄势。
可顾书剑不同,他和自己的祖父一样决心后半生守在梁州,必然不能弄虚作假,而要有货真价实的军功在身。
而如今梁州唯一的限制,怕是只有粮草。
是以这些天六皇子、曲元景和贺兰昭愁得头发都掉了一地。
两军开战,又是以少对多,你起码得让军马吃饱吧?可裴长风这人太能作,丁点儿钱粮都没给他们留。
前阵子的补给也撑不了多久,马上就见底。
六皇子费了老大劲才让商队同江南那边的粮商定了十万石的米粮,买粮的银两大半都是向他母妃和外家借的。
然而商队渡过重重关卡来到梁州,十万石米粮已经不足八万石,损耗全部进了那些贪官污吏的肚子。
这么大的动静,便是皇帝也察觉到了。更别说近日贵妃的穿着都朴素了不少,自小跟在六皇子身边的小太监成了拍卖行和典当楼的常客,金银首饰、铺面庄子,就连六皇子小时候启蒙的书本画册都卖了出去。
曲元景和贺兰昭那里也都大差不差,长公主府上据说连鱼虾肉蛋都不上桌了,宴会也统统取消。
换成的银票让军候手下的人八百里加急送到梁州。
二皇子初闻,心中的各种算计浮现,开始疑心这位六皇弟如此大手笔的筹钱是不是有了心思。
没有最好。便是有,二皇子也能绝了他的路。
当即二皇子便让安插在老皇帝身边的人说了些似是而非的话,言他这位皇弟心思不安分。
刘玉一个皇子,吃穿不愁,去梁州从军一应需求也自有军队供应,哪里要用那数十万的银票?
不得不说,二皇子所谋甚大,花费不少,他更想命人偷偷将人拦下,银票收为己用。
但刘玉筹措银票一事满京城都知晓,送信的人更是军候下属,军候掌握京畿十万兵马,二皇子纵是有那个贼心,也没那个胆子。
听完‘谗言’,皇帝面上没有反应,实则心沉沉往下落。
小六是个什么性子他再清楚不过,从小这孩子就没有那份心思。他也实在觉得小六过于心思简单仁善重情重义,当个闲散王爷最好,可做皇帝终究缺了份心智。
他这些孩子里面,也唯有老二手腕心计都不差,独少一份良善,可这份良善对于帝王来说可有可无。
但他没想到这些年来的倚重养大了老二的胃口,也养大了他的胆子。
暗卫搜集来的证据令人触目惊心。
结党营私、卖官鬻爵敛财、纵容手下挪用军粮卖予蛮胡资敌敛财、为一己之私污蔑功臣良将、污蔑亲生兄弟……
罪名数不胜数。
老皇帝闭了闭眼,这些他都知道。
如果不是事先知道小六筹钱是为梁州军购入粮草,老二是不是还要告小六一个谋反?
老皇帝后悔不已,如今内忧外患,老二却只想着内斗丝毫没有大局观。他的那份心计手腕,现在看来也只是为他自己做打算罢了。
捏紧手中的军报,老皇帝撑着虚弱的身体坐直,命人传旨军候,率两万精兵支援雍州。
同时,革除陈伯齐镇北将军的职位,与其他一并玩忽职守的将领即刻押送回京。
作者有话说:
马上这个故事完,下个故事是最后一个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