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其他小说 > 女配也有金手指(快穿) > 第43章 第43章

第43章 第43章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时光飞逝, 眨眼间就到了八月份。

    春草和徐秀才的婚事成了冯家当下最要紧的事情。

    冯友光满县城地跑,拿着徐秀才写的请柬邀请亲戚上门。冯大山去联系做席的大厨,柳氏和村里的婶子们说好哪天来帮忙, 还要收婚宴那天要用的鸡鸭鱼肉。

    春草和绿芽也不得闲, 家里大王氏挺着大肚子也帮不上忙,只有她俩和沅昭布置院子。隔壁李婶子若得闲, 也会过来帮忙。

    忙活了大几个月,过完八月十五,又过三天,春草穿上自己准备的嫁衣出了门子。

    大王氏哭成泪人,抓着春草的胳膊叮嘱:“春草, 千万别回头啊!”

    红盖头下, 春草泣不成声。

    新娘子被接走, 族里送亲的随着迎亲队伍去男方家里吃席,娘家亲戚则留在冯家这边。

    给春草压箱底的是沅昭卖美颜膏得来的三十两银票。

    她也实在没什么能拿得出手的, 只希望春草手头宽裕些, 往后在婆家也有底气, 至少想做个小生意不至于束手束脚。

    少了个常走动的人, 家里一下子就空荡下来。

    一向活泼的绿芽变得安静,忙完手里的活计后,时常就盯着一个地方发呆。

    三日回门, 春草和徐秀才带着回门礼到冯家。

    瞧着春草红润的气色, 大王氏原本的担心散了几分。

    “姑爷对你可还好?”大王氏偷偷问春草。

    春草羞红了脸颊, 轻轻点头,“嗯。”

    “那娘就放心了。”接着大王氏又问了问春草徐秀才往后的打算, “在书院的差事可定下了?”

    “定下了。”春草道:“相公说, 除教书外, 他还能抄书卖给书肆,一本也有七八钱银子。”

    “那便好那便好。”大王氏拍着春草的手,一脸欣慰。

    冯大山和冯友光父子每日都要赶牛车去镇上卖豆腐,婚后,春草和徐秀才不时结伴蹭牛车过来冯家探望。

    看着两人一日好过一日的感情,大王氏彻底放下心来,转而将目光投向了年岁正好的绿芽。

    她找到柳氏商量,“绿芽的年纪也不小了,早早定下婚事,也免得像春草一样临到头还要四处寻摸,险些都误了大好的婚事。”

    柳氏琢磨着倒也是这样,“早早定下也好,改天我问问张媒婆手头有没有合适的。”

    大王氏搓了搓手,笑得谄媚,“娘!”

    柳氏看她一眼,“还有别的事?”

    大王氏重重点了两下头,”有。”她凑近些,小声道:“能给绿芽也找个镇上的夫婿吗?两姐妹都在镇上,往后才能互相帮衬走动。”

    柳氏:“……”白了大王氏一眼,柳氏忍了又忍还是没忍住,“你当整个县城的好郎君都任你挑呢?”

    “也不看看咱家是个什么情况?春草能嫁一个那般好的夫婿是正赶上了!不然等春草相公考上秀才后再去说,你看看人能瞧上咱家?”

    “是个好的就不错了,你还想着要镇上的?但凡你吃酒的时候能有粒炸黄豆,也不至于能说出这么蠢的话!”

    柳氏实在气不过。

    镇上是好,那要是镇上的郎君个个都喝酒赌钱,你是不是也要说给绿芽?

    况且绿芽的性子活泼单纯,不如春草稳重,镇上人家的规矩多,进了门光婆媳妯娌关系都够春草吃一壶的。

    被堵了一嘴,大王氏讪讪笑了笑不敢再提。

    给秦暮归把完脉,沅昭快速记在脉录上,“还是老样子,近来天气热,有些上火,去我家拿些菊花茶回去泡水喝。”

    秦暮归摇摇头,“不了。”

    沅昭头也没抬,回答道:“不要钱的。”

    “不是这个原因。”秦暮归纠结半晌,才道:“沅昭,我要走了。”

    “你又要进山了?”沅昭停下笔,看着秦暮归问道:“是婶子的病又严重了吗?”

    秦母的病无非就是心病,沅昭曾去看过,单靠吃药是解决不了问题的。每每病重之时,都得用参片吊着一口气。

    秦暮归打猎赚的钱,一半用在秦母日常的汤药上,还有一半用来买人参。

    “不是。”秦暮归摇头,“我娘的族兄找来家里。”

    沅昭:“然后呢?”

    “他们要带我娘离开,我也要跟过去。”秦暮归道。

    “噢,是要带婶子去治病吧?”沅昭问他,“去哪里?那什么时候回来?”

    秦暮归的回答等了好长时间,“去北境。不知道何时。”可能三年五年,可能十年八年。

    沅昭:“……”

    她隐约明白了秦暮归的意思。

    “什么时候离开?”沅昭问。

    秦暮归:“后天吧。”

    “明天,还是这个地方,我有东西要给你。”沅昭在想,目前手头上还有什么现成的药。

    回到家洗洗手,沅昭钻进专属于她的药房,连夜鼓捣出来一大筐各种类型各种效果的药丸、药粉、药膏。

    由冯友光背着上山,交给秦暮归。

    “这里头是沅昭给你的,功效都写在了里面。下头垫着一双靴子,是我娘你柳婶子早些天就给你做好的,听说你是最近的生辰。”冯友光拍拍秦暮归的肩膀,“保重!”

    秦暮归背上竹筐,回头看了一眼,对冯友光摆摆手,“冯大哥,回吧!有缘再见!”

    冯友光:“哎!保重啊!”

    秦暮归离开的事情,沅昭后来也从李婶子嘴里听到了。

    还是和她知道的不一样的版本。

    “秦猎户的娘子,原是北境一大家族的千金,当时秦猎户应征去北境服役,这就拐了人家姑娘回来,又生下秦小郎君。秦猎户死后,消息传到小娘子的家中,这不就紧赶慢赶,要将人接回去算账吗?”

    沅昭满脑袋疑问,“算账?算什么账?”秦暮归明明说的是接回去治病啊?

    “就是轻则罚跪祠堂,重则开除族谱。”李婶子道。

    沅昭:“……”她默默咽下嘴里的茶水,“婶子,编故事也编得像样点儿。出嫁的女儿本就是要从族谱上划掉的。”

    春草就是如此,族谱那页划去,在页面下方记下一句:于xx年八月十八,嫁予青山镇徐芝安徐秀才。

    李婶子摆摆手,“嗨呀!也不止我一个人这样传,镇上茶馆酒楼的说书先生都是这样讲的。”

    少了一个练手的工具人,为了积累经验,沅昭把主意打到了族里其他人的头上。

    ——义诊!

    动手做了块牌子,每日后晌时分,沅昭就抱着专门去族里人聚闲唠嗑的地方。

    开始根本没有人在意,后来有好奇多过看热闹的村邻尝试,沅昭都来者不拒。虽然多是小毛病,但小毛病惹人烦,沅昭’大展身手’给人治好后,渐渐的她小大夫的名声还真传了出去。

    就连隔壁几个村子的百姓都慕名前来让沅昭诊治。

    除沅昭的医术每次都药到病除外,更多的原因是她几乎不怎么收钱,偶尔给的药丸药膏都是免费赠送。

    很快沅昭就积累了厚厚一大本的脉录,还细心地给每个前来看病的百姓做了一份病例档案。

    随着经手的病人越来越多,沅昭的医术越发精湛,偶尔还会走街串巷向人打听疑难病例。

    几年后,冯家靠着做豆腐赚下厚实的家底,买田买地,又在镇上买了宅子。

    绿芽的婚事定的是张媒婆婆家堂兄弟的孙子,读过两年书,现下在镇上铺子里做账房。张家村和青山村隔着不长的一段路,绿芽成婚后,倒比春草还时常回家。

    除冯家日渐富裕外,冯氏的豆腐生意也十分热闹红火,每月村里的族人都能分上一笔不菲的银钱。

    渐渐的,村里一座座青砖瓦房拔地而起,青山村也成为十里八乡有名的富裕村子。

    原本大家以为日子就这么过下去,却不想突然有一天,冯氏的族长对外宣布公开豆腐方子。

    不止族人们可以去豆腐坊学习,就连外村外族甚至毫不相干的陌生人都可以过来学习。只要交上两文钱,再在豆腐坊做上半年工。

    消息一出,轰动周边几个县城。

    就连很久都没幺蛾子的黄步忠都派人来过问,“莫非又是河神的指示?”

    族长点点头,回答那个差役,“确实如此。河神说,此等方子不该为凡人私有,能特允我冯氏一族独占五年已是大恩。”

    陆陆续续,不少人都从青山村豆腐坊学到如何做豆腐。随着消息的再一次传播,一时间整个青山村日日都有外来的百姓进出。

    而当这些百姓学成归乡后,青山村的名声再一次得到传播。

    久而久之,‘豆腐之乡’、‘河神子民’、‘神眷之村’的称呼,称为青山村冯氏的代名词。

    时光流转,大宝二宝到了下场科考的年纪,两人一鼓作气拿下秀才。

    紧接着,大宝、二宝和徐芝安一同去州府参加乡试。

    年底,大宝和徐芝安考取举人的消息传到青山村,二宝名落孙山,准备三年后再战。

    考上举人后,大宝和徐芝安并未归乡,而是接着赶去京城参加三年一度的会试。

    ……

    青山县,沅昭背着她的药篓,再一次钻进大青山。

    作者有话说:

    下面是番外

    说一下啊,男主都是一个男主,她俩的感情线较慢,前面几个世界都不he,后面也有be的世界,但大结局是he!!!

    he(高亮)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