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第23章
济世堂在镇子东面, 沅昭和柳氏熟门熟路找过去,先拿出这些日子来积攒的各种药草,等学徒三七划拉着算盘算出价格来, 沅昭才小心翼翼从兜里掏出来一盒祛疤膏。
“沅昭姑娘, 这是何物?”三七鼻子灵,沅昭甫一拿出药膏来他便闻见了味道。
沅昭打开盒子露出里面青色的药膏, “祛疤膏,若是新伤多则半个月便能消除。”
三七:“……”他挠了挠头,“沅昭姑娘,指甲大的伤疤和手掌大的伤疤,愈合所需的时间应是不同的。”
沅昭点头, “我知道。先前所说的半个月是上限。”
三七震惊地张大嘴, “真……真的?”
“不信的话可以叫你师父过来验一验, 再不成,也可以在病人身上试验一番。”沅昭将盒子盖上, 一边说, “这药膏有毒没毒总归是能验出来的。”
三七一想也是, “但是今天不巧, 师父上门出诊,估摸午后才能来医馆。若是沅昭姑娘放心,可以将药膏留下, 待师父查验过后再论价。”
“那行。这药膏若是正常保存, 半年以内使用最好。”沅昭叮嘱一句, 将药膏留给三七后,同柳氏离开医馆。
一大早从青山村走到镇上, 出发前喝的那碗豆腐脑早就消化完了, 柳氏拎着筐子说道:“咱先填饱肚子再去找你爹和大哥。”
沅昭每次来镇上都要吃那家的卷饼和馄饨, 磨磨蹭蹭吃完又去买了肉包子,两人才去西街那边找冯大山父子。
豆腐摊十分安静,前面的客人并不多,愿意尝鲜的人少,掏钱来买的就更少了。
冯大山接过肉包子咬了一口,“你们吃了没?”
柳氏正四处张望,闻言随口回道:“吃过了。咋个没什么人呢?”
冯友光找了个地方蹲下,同她解释,“先前有几个客人尝过豆腐,只手上没有容器,都各自回家去了。”
“那就好,有人买就行。”柳氏拍了拍胸口,继而皱起眉,“豆腐这么新鲜好吃的东西,咋就那几个人来买呢?”而且他们还给免费品尝,没道理生意这么冷清的。
“咱这是新鲜吃食。”冯大山三两口啃完包子,拍拍手上前,“昭昭娘,我看这买卖一时半会儿做不完,要不你俩先回家吧。”
“还有,这摊位费一天两文钱,若是租整个月要便宜些,是五十文。”冯大山说,“要这生意能做下去,咱是不是交月租才更便宜些?”
柳氏面上有些迟疑,五十文可不是笔小钱,现下还什么利头都没见着呢就一下子出去五十文,她可舍不得。
沅昭站在摊子前四处瞅了瞅,这条街上卖什么东西的摊子都有,筐碗盆菜和一些小玩意,闲逛的百姓也不少,就是没一个肯施舍眼神给他们这个豆腐摊儿的。
沅昭听着四处摊子上不时响起的吆喝声,又想起刚过来的时候见到的安静的摊子,她扭过头来,表情相当严肃,“爹,大哥,你们是不是没有吆喝?”
冯大山&冯友光:“……”
父子俩是如出一辙的茫然加疑惑。
看他们的表情沅昭就知道自己猜对了,她一脸恨铁不成钢,“做生意哪有不吆喝的?不吆喝谁知道咱们卖的是什么?”
柳氏瞪着父子俩,声音里充满不可置信,“你们都没吆喝?!”
“蠢死你们算了!”看到俩人羞愧低头,柳氏怒骂,“白长脑袋,肉包子让你们吃了才叫一去不回!”
柳氏扒拉开父子俩,站到装豆腐的竹筐前,深吸一口气,然后扯着嗓子喊道:“卖豆腐喽!新鲜又好吃的豆腐和豆腐脑儿!豆腐三文钱一斤,豆腐脑儿一文钱一勺,还可以免费品尝小葱拌豆腐!”
沅昭也喊了一句,“先到先得!一人一口!”
冯大山紧接着跟上,“粮食换豆腐也成!”
剩下冯友光,愣在原地张了张嘴,也不知道该说啥,只能看着摊子前的仨人接力吆喝。
果然吆喝完就立马有人上前过问,“这豆腐是何物?怎的之前从未听说过?”
柳氏嘴皮子利索,立马解释,“这是新琢磨出来的吃食。您瞅瞅这又白又嫩的豆腐,不拘老人还是小娃娃都能咬得动。”
冯大山在一旁不住点头,看向柳氏的眼神闪着光,“对!这豆腐可好吃了!咱这儿有试吃的拌豆腐,一人一口,要不我给您来一勺?”
“那成!”有免费的当然要尝一尝。
那人手心里被冯大山放了一勺小葱拌豆腐,松松散散的,白中带着翠绿看着怪好看,凑近了也没闻见什么味道,不知道吃起来咋样。
小心将拌豆腐倒进嘴里嚼了嚼,那人不由自主瞪大眼睛。这拌豆腐整体的口感松软,但细嚼起来便能感受到从没有过的鲜滑嫩,豆子厚重的醇香在嘴里蔓延却不觉得腻,而小葱的味道犹如点睛之笔,让这一口充满了鲜活生机。
“豆腐怎么卖的?给我来一斤!”那人依依不舍咽下去,睁开眼睛就激动地说道,“不!三斤!”
柳氏屏着的呼吸的松开,脸上露出喜色,“一斤豆腐三文钱,可以用粮食换,您看您要拿什么盛豆腐?”
那人愣了两秒,确实啊,他手上根本没东西能装豆腐。
街对面卖碗的摊主伸着脖子,瞅见这边的情况后灵机一动大喊道:“大海碗四文钱一个!一个能装三斤豆腐!”
沅昭:“……”你就不能不佩服人家这做生意的眼力见儿。
那客人显然是个不差钱的,听见这吆喝立马掏钱买了个海碗回来。
见这人尝过豆腐后立马要了三斤,不少人逐渐围上来,让冯大山分一勺小葱拌豆腐尝味道。
沅昭在一旁不时补充,“白豆腐有很多种吃法,除了小葱拌豆腐,还可以切成块炒着吃、炖菜吃、炖汤喝。或者下油锅炸,成金黄色后撒上盐,配饼子和馒头的味道也极好,同样也可以放在炖菜里面。”
“豆腐多孔,不管做成汤还是炖成菜,都可以吸满汤汁,若是菜里放了肉,那这豆腐也就成了肉的味道……”
随着沅昭的讲述,越来越多的人围到小小的摊子前来,听着那一道道闻所未闻的菜式和形容,嘴里的口水不停泛滥,肚子里的馋虫叫嚣着要吃豆腐。
等沅昭的话音一落,不管尝过拌豆腐还是没尝过的,都一窝蜂到竹筐跟前来喊着要买豆腐。
“给我一斤!”
“两斤!”
“三斤!”
还有开口要六斤十斤的,那疯狂的架势直把这周围的其他摊主看了个目瞪口呆。
也把柳氏和对面摊子卖碗的摊主高兴得都合不住嘴。
谁让这买豆腐都得先去他摊子上买碗才行呢?
冯友光终于有了用武之地,站在竹筐前挡住疯狂的人群,以免他们推搡间波及到豆腐。
这么多人来买豆腐是种甜蜜,也无疑是种负担。
——因为他们拢共才带了十五斤豆腐。
而且先前已经卖出去了七八斤。
无奈沅昭只能规定一人限购一斤。冯大山也得跟失望的客人们说明情况,“豆腐是新鲜吃食,咱们家也是头一次做这个买卖,所以就备得少了些。”
“不过大家放心,明日,若明日是个好天气,我同我大儿一定还过来镇上。”
得了这应承,后面那些买不到的客人才总算放过他们。
很快十五斤豆腐和半桶的豆腐脑儿都卖了个一干二净,对后面买到豆腐脑儿的客人,沅昭还贴心赠送了两份食用攻略:甜豆腐脑儿和咸豆腐脑儿。
收拾好东西后,又买了几个大肉包子,沅昭她们打算这就回家。
柳氏咧开的嘴角一直都没收回来,摸着鼓鼓囊囊的铜板,兴致冲冲道:“咱回到家就立马做豆腐,昨天泡的豆子估摸能出三十斤豆腐,依我看指定能卖出去!”
还没到午饭的时间就往回走,后晌的时候回到青山村,一直到老宅的路上都意外静悄悄的。
柳氏拧着眉,疑惑地嘀咕,“这是咋了,怎的一个人影也瞧不见?”
冯友光提着竹桶,四处张望也是一个人都没看到,“要不把东西放回家后,我去族长和里正家瞅瞅。”
冯大山点头,“行。有要紧的事你别出头,偷偷在一边看个大概就回来给咱报信。”
回到老宅,大王氏和四个孩子都在家没出去,听见动静赶忙从房里出来。
大王氏看到人都回来下意识松了口气,“总算没出事。”
听这话看她的反应好像知道些什么,沅昭问,“大嫂,村里出什么事儿了?”
大王氏接过几人的手上的东西,往门外瞅了瞅见没人才小声道:“听说县令大人来了青山村。”
“县令大人来咱青山村干啥?难道是谁犯了事情?”冯大山随口一问,“到底啥事还能值当县令大人亲自跑一趟?”
大王氏摇摇头,用更小的声音说,“咱村的族人都去了里正家,我先前也过去听了一嘴,像是……为了那神药而来。”
“什么?”柳氏惊呼出声,“哪个蠢货把这种事情也说出去?”叫族里的长辈们知道了,指定是要逐出冯氏的!
沅昭莫名想到今早看见的那个背影,难道会是三房的冯友耀?不过他这样做有什么好处呢?
“不晓得。”大王氏摇头,“我当时担心家里出事就没多待,只同李婶子说了几句。”
不管怎么说,涉及到神药就涉及到三丫,三丫又一向对老宅尤其是沅昭恨之入骨,他们总得多费些心思才行。
于是冯友光又匆匆跑去里正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