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其他小说 > 空间囤货求生,拯救末世文明 > 第112章 海水入侵 44

第112章 海水入侵 44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秧苗在幼时,和稗草非常相似,但是细微之处还是略有不同。

    稗草的叶片表面比较光滑没有毛,秧苗的叶子呈线状披针形,摸起来手感非常粗糙。

    秧苗的叶脉有5脉,中脉成脊,所以她手里的这株肯定是秧苗。

    但是水稻喜爱高温多水的生活环境,生长发育阶段的平均温度在18度至25度中间,京市十月份的平均温度就开始低于18度。

    林茜站在田间沉默了半晌,她看着随风摇摆的叶片,默默的想,这些种子还真是顽强。

    有些是在牛嘴里漏出来,死里逃生。

    有些是没有被完全消化,苟且偷生。

    最后都柳暗花明又一村。

    既然都叶片都出来了,那就继续种下去吧。

    林茜把所有的秧苗都检查了一遍,不过有些刚冒出个头,没法确定田里新长出来的是否全都是秧苗。

    也有可能是牛吃下去没有来得及消化的草籽,落地上长出的稗草。

    大部分苗发育情况良好,这让她更上心了。

    如果天气太冷,就只能请人过来搭小拱棚保持温度。

    所谓小拱棚,就是高约15米,宽3米的拱形小棚。

    58年华国就已经能自行生产农用聚乙烯薄膜,那时候就由北京开始向东北地区推广使用,她还在黑岭屯用过。

    把搭小棚的事记心里,林茜又抱着一丝希望去旱地,这次奇迹没有发生,旱地一点动静都没有。

    拿着锄头把旱地翻了一遍,林茜去种子库领了两包冬小麦种子。

    冬小麦播种前也要晒种,这样能打破种子休眠和提高发芽率,还可以杀死种子携带的病原菌和虫卵,降低生长期病虫害的侵扰几率。

    接下来,她又开始了早出晚归的田园生活。

    云天收夏色,木叶动秋声。

    深秋时节,林茜找人来水田搭了一个中小棚。

    过来搭棚的是几个农大的学生,不止她一人,苦主联盟群的很多人也在实验田里搭起了棚子。

    晴天的时候,阳光透过薄膜,温度被薄膜牢牢的锁住, 棚内的温度基本上可以维持水稻的正常生长温度。

    冬小麦就没有搭棚这个需求,甚至下雪对冬小麦的越冬是利大于弊的,不仅可保暖供水,还可以杀灭部分病虫。

    老农人常说:“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意思是说如果冬天能连下三场好雪,来年的麦子必定大丰收。

    不过冬小麦的生长周期是水稻的两倍,10月份播种的冬小麦,要到翌年5月份才能收获。

    如果一切顺利,保暖效果到位,水田里的水稻收获期大概是1月初。

    最近能量棒的第一笔分红已经到账,不出所料,在国外市场卖得挺好。

    林茜拿到钱后,第一时间向秦院长申请建单独的实验室。

    一应设备,仪器,试剂等全部从她那走账,学校方面提供场地和购买支持。

    因为有些东西不是个人想买就能买到的。

    秦院长拿着她的申请,表示会找其他校领导协商,林茜觉得这事绝对能成,因为秦院长还有一个身份——校党委书记。

    两个月后,实验室一切准备就绪,林茜低调的挂了个杂交水稻研究室的牌子。

    研究室面积不大,只有35平,方便她平时在周末的时候验证文献上面一些大牛们的实验结果。

    实验室到位后,分红一下子就没了一半,后续还要买一次性的耗材。

    要不以后实验室的负责人怎么叫老板,因为要提供实验室研究经费和学生劳务费。

    现在的导师们还好,作风大多都比较务实清廉,包容心也很强。

    十几年后,就真的只是“老板”了。

    实验室是个吞金兽,所以能量棒那块不能放弃。

    还要继续推陈出新,去西方市场割韭菜,不,满足他们的健康需求。

    北风寒,燕南度。

    林茜很纠结,下雪吧,对旱地里的冬小麦好。

    不下雪吧,对水田里的水稻好。

    真是手心手背都是肉。

    12月初,雪还是纷纷扬扬的落下,水田的小棚已经盖上了二层膜。

    下雪后温度更低,林茜学着苦主群的方法,晚上开始在大棚内加碳盆。

    现在白天的太阳还是比较给力,太阳光被棚膜反射和吸收后,棚内会积聚大量的热能,使得地面受热土壤升温。

    而在棚内燃放烧炭也是一种较为常用的保温和增加二氧化碳含量的方法。

    适量的二氧化碳会提高植物的呼吸作用,从而促进植物生长。

    到水稻扬花期,林茜在每日例行检查的时候,发现了一株特别的水稻。

    她从随身携带的小包里拿出一个放大镜,观察了一会,心头怦怦直跳。

    放下放大镜后,拿出小镊子和剪刀,剪开几个小穗子查看,一个念头突然出现在脑海里: 好像这是天然的雌性不育株啊!

    林茜采集了几个小穗子,飞奔去实验室,放在显微镜下看,这样更能判定到底是不是雌性不育株。

    确定后,心态反而平静下来。

    这算是变种吗?她不由得开始思索。

    研究杂交水稻的过程中,在平老的三系法出现之后,两系法杂交稻也在十年前突破技术难关。

    两系法是利用光温敏不育系水稻为基本材料培育的。

    这种光温敏不育系水稻非常神奇,其生育能力是随着光和温度的变化而达到一系两用的目标。

    简单来说,这种水稻在夏季高温下,表现为雄性不育,和另外一种水稻杂交,出来的就是两系杂交水稻的种子。

    但是在秋季低温下,又变成了正常的水稻,自花授粉。

    在理论上,雌性不育的水稻因不会产生自交种子,所以是最理想的恢复系水稻。

    然而雌性不育的水稻在自然界极之罕见,亦难以自行繁殖,迄今为止无人发现。

    第二天,林茜去畜牧业的农场,找到负责喂饲料的管理员,询问了牛日常吃的饲料品种。

    她目前有两个推测,一个是种子发生了基因突变,另外一个是棚内的温度变化导致雌性不育株的出现。

    这些都要做实验去一一验证,林茜觉得这里面有很多东西可以挖掘,如果结果稳定,这将是一条崭新的道路。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