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章 出考场
这时,已过了晌午。
诸葛云疏停下笔,并没有急着把草稿纸上的内容誊抄到答题卷上。
她打开考篮,拿出里面的吃食,慢慢咀嚼起来。
说实在的,一大早四五点吃的早饭,诸葛云疏觉得像她这样的大胃口能够坚持到现在实属不容易。
虽说稀碎的馒头和葱油饼这样的干物口感不佳,但是起码比对门那两人揉成球的馒头渣要强上不少。
诸葛云疏学着对门那名女考生,向差役买了一碗热水。
县学考试所提供的水都是要银钱的,这一碗水大概花了诸葛云疏三十个铜板。
这不得不让她有些阴谋论了,难怪县试不让考生自己带水,原来是在这里等着他们呢。
诸葛云疏接过差役端来的热水。
就这样一口馒头,一口葱油饼,一口水的这样慢慢吃喝起来。
她一边吃,一边仔细检查草稿纸上四书题答案有没有出现错别字、需要避讳的字眼等。
一盏茶的功夫,诸葛云疏吃完自己带的吃食,她赶紧把书桌上的一些杂物整理好放在考篮里。
这时,已经一个上午没有如厕的诸葛云疏,又举手示意,表示自己想去茅房。
经过一番操作,一名女差役这才像监督犯人一样的紧紧地跟在她的身后。
解决完‘人生大事’,诸葛云疏这才呼出一口气。
她难以想象以后的府试、院试等,该是怎样的严格。
诸葛云疏坐在考桌上,趁着脑子中的灵感赶紧结合草稿纸上内容,把这最终答案誊抄到答题卷上。
在这个过程中,诸葛云疏很是小心,她谨记那些需要避讳的字眼及容易写错的字,所以每写一句话,都要在脑子中过个好几遍,方敢下笔。
她不能让自己出现任何纰漏。
大概半个时辰左右,诸葛云疏这才放下手中的毛笔。
她转了转僵硬的脖子,然后抬起头打量了下天色,但是也不清楚现在到底是个什么时辰。
没办法,诸葛云疏只能小心翼翼的把刚写好的答题卷放到桌子的一边继续晾干墨迹。
现在的她准备趴着闭目养神一会儿。
诸葛云疏也没敢让自己睡的太死。
毕竟桌子上还有一些笔墨砚台之类的,要是一不小心把墨汁打翻到卷子上,那是想后悔都找不到地方哭。
一炷香后,最后一道考题终于被差役举着考题板展示在所有考生面前。
作诗一题。
也就是所说的五言六韵试帖诗。
题目为:赋得‘鱼戏莲叶西’得‘鱼’字。
诸葛云疏看到这个题目,不由感慨一句不愧是县试第一场,总体来说还是挺简单的。
想要做好这首五言六韵试帖诗,这道题的关键之处就是要知道‘鱼戏莲叶西’这句的出处。
试帖诗一般都是有出处的。
有的是前人诗中的一句,有的是一个成语,更甚者是一个典故。
而本次试帖诗命题选自汉乐府《江南》诗中的一句,原诗为:‘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这首诗歌主要表达了江南地带百姓采莲时欢快愉悦的场景。虽说只有短短的几句,却将当时百姓采莲的地点,场景,季节,都生动有趣的展现在读者眼前。
而‘鱼戏莲叶西’说白了,这句就是在描写鱼儿在荷塘里嬉戏的动态场景,结合上下句由东到西,由南到北。
其实就是采用反复吟唱的方式。
因此,这道题‘鱼戏莲叶西’就得往这方向贴合,其中试帖诗题目中的四个字,如‘戏莲叶西’,一定要在诗中体现出来。
而五言六韵试帖诗,全诗一共十二句,每句五个字,每两句为一联,称为上下联,一般下联押韵,也就是每一联都要有一韵。
而本题中的得‘鱼’字,也就是说,像这道试帖诗中,每一联都要有“鱼”的韵部来进行押韵,只要能做到这些,这首诗也不会出现什么太大的问题。
当然了,如果想要出彩的话,还是得下一番功夫。
诸葛云疏仔细思考起来。
像这首诗,既要点出‘鱼戏莲叶西’中的‘莲叶’来确定其季节还要结合主题全诗,点出其所表达的情感及传达的
想到这里,诸葛云疏这才提起毛笔,在草稿纸上写下——赋得鱼戏莲叶西得鱼字。
县试第一场考试退场时间在下午三点到四点之间进行。
而这第一场考生退场又被称为‘放头牌’。
据说在‘放头牌’期间交卷的考生一般都是想取个好兆头。
其实要诸葛云疏来说,就是在这个期间交卷的考生,会在县令那里留下一个好印象。
毕竟,哪位考官不喜欢做题又快又好的考生。
但又说回来,哪位县试考生不想在县令面前留下好印象。
所以这个‘放头牌’期间,有不少考生在盯着。
特别是那交卷前十的名额。
诸葛云疏当然也不想错过这个好兆头。
只见,时间一到。
她赶紧示意差役,表明自己要交卷。
差役检查了下她的考篮后,又拿出封条把她卷子上的姓名之类的信息封上。
等做完这些事后,差役便示意诸葛云疏跟着他一同出去。
这里的出去,可不是出考场。
而是去之前点名的院子里等待其他交卷的考生。
县试规定,在放头牌期间,只要等齐十人交卷,他们这十人才可以提前走出考棚。
所以只要有些能力的考生都想在这个期间提前交卷。
不仅有面子,还能让县令最先批改自己的那份考卷。
一个县这么多考生,县令批改起考卷,越往后难免会有审卷疲劳的时候。
所以说,最先交卷的那一批考生卷子也是会被县令最仔细优待的那一批。
诸葛云疏被差役领到之前点名的院子时,她发现自己是第个一交卷的。
此时,空旷的院子里只有她一个考生。
四下连个休息的地方也没有。
等差役走后,诸葛云疏这才把手里的考篮放在地上。
反正闲着也是闲着,她准备活动活动筋骨。
没过多久,诸葛云疏就见差役领着三人走了过来。
巧的是,其中有两人她还认识。
一个是她的堂姐诸葛云初,一个是她的师姐王怡。
而这边,被差役领着过来的诸葛云初和王怡两人,在看到诸葛云疏时朝她这边挑了挑眉。
意思不言而喻,好似早就猜到了一般。
虽说她们三人是熟人,但是由于此时还在考场内,就算她们这些人提前交卷了,也是不可以聚在一起闲聊的。
而另一个考生,大概二十左右的年纪。
诸葛云疏并不认识。
但是出于读书人应有的礼貌,她们三人还是朝着那名男考生点了点头。
四人默契的站在一排,除了眼神交流外,都在安静的等待着。
只要再有六人提前交卷,他们就可以提前出考棚了。
然而,没让他们等太久。
又有三名差役带着六人走了过来。
这六人中,除了诸葛云疏认识的云木镇镇学秦霜玉外,还有一个是她号舍对面那名陌生的熟悉人。
就是在她揉太阳穴时,朝她得意一笑的那个家伙。
诸葛云疏看了那男考生一眼,故意对着他露出一口雪白的牙齿。
那考生看了诸葛云疏一眼后,非常冷漠的扭过头去,一脸的不屑。
诸葛云疏无所谓的耸耸肩。
她就是故意的。
下午三点半一到,差役奉命打开考场大门。
只见大门打开的那一瞬间,外面便响起了此起彼伏的声音。
“放头牌喽放头牌喽”
随之就是两名差役上前,把拦在考场门前的木格栅拿开。
诸葛云疏这十人就是在这样众星捧月的场景下,被差役送出了考场。
挤在人群里的诸葛云疏,回头看了一眼,此时的差役已经把考场的大门关上。
她想,下一次考场大门打开的时间应该就是“放次牌”,然后是“放三牌”,直到最后的“放末牌”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