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诈降真降?
吴国陶濬部先一步抵达建康,作为亲眼见证双方实力差距的,就知道现在只有投降一条路。
陶家父子作为能在吴主孙皓暴虐统治下,仍能坐稳封疆大吏的位置,除了自身的实力之外,那就是从来不跟孙皓唱反调。孙皓做出决定前,从不提个人意见。
琅琊王部和王浑部有泰山压顶的压抑感,已经让建康城危如累卵,再来王濬的水军精锐,怎么守住建康?怎么保卫建康?
这个问题萦绕在陶濬心头,无时无刻不在思考,但就是想不出办法,即使在朝堂上也为这个问题出神。
吴主孙皓在大殿上,问陶濬心中所思:“陶将军,怎么守住建康?怎么保卫建康?”
心里想无数次,却没有答案的问题,那就来个一问三不知:“臣初回建康,不知东路两军实力,也不知新增援的西路军战力几许?宜有历经此前与东路军战斗之将军谋划部署,攻其弱点,方能一战克之。”
陶濬明知不可为便不为,手下都是来自极南之处的交州兵,千里迢迢驰援建康,打的却是必败仗。心疼手下的兵,不能做无谓的牺牲。
交州兵不能牺牲,交州和中原天高路远,谁能平叛?军队远征而来,得胜而去,趁驻军少的空虚,交州叛军还是会复叛。
反复拉锯中,中原朝廷耗费的军费开支会越来越大,交州却会和中原的距离越来越远。所以这支忠于中原王朝的交州兵太宝贵了,是真正无价之宝!怎样保全,只能靠一个字,拖!
只有启用的罪臣派大臣还不放弃。
罪臣还朝,重新得势,荣光不过昙花一现。
吴主孙皓看着朝廷的罪臣派,既为曾经的残暴惭愧,又觉得他们会为无罪受罚之苦对自己不尽心,感到格外孤独。
吴主孙皓看到朝臣的领袖薛莹薛兼父子,温柔地询问:“薛爱卿,守城有何高见?”
吴主姿态放的极低,以至于让饱受流浪虐待之苦的薛莹不计前嫌,甚至受宠若惊,跪伏在地上禀告:“陛下,臣建议在玄武湖操练的张象将军与增援的西路军王濬一战高下。只要赢了,建康还能与东路军形成隔江对峙相持的局面,那么建康就守住了。”
陶濬心想,什么好主意,王浑部不攻,是因为实力不够必须等待王濬军增援?
其实是皇命难违,固守原来的总部署。即使侥幸打败一支王濬部,东路军琅琊王部和王浑部南下,照样守不住。
想想也是心疼,这群朝臣有血性,吴主暴虐苛政时好心规劝以命相谏,落得或流放或入狱或惨死的结果。
现在形势严峻了,被折磨的遍体鳞伤的罪臣放出来使用,但长时间的与世隔绝,脑子里的想法根本跟不上当前的形势了。
吴主孙皓看到此时薛莹如此尊敬自己,也认定其为自己人,当即同意张象带建康城内最后的家底——两万水军。
就像张象的封号游击将军一样,游而击之,打的过就打,打不过就跑。消灭不了西路军的有生力量,也得让其困乏疲惫,陶濬将军再冲上来一举消灭。
陶濬微服私访玄武湖,看看友军的训练情况,看到的是矮小瘦弱的残兵,甚至还有娃娃兵,这就是建康城最后的家底。同时,十分想见见张象,这个此时敢于和晋军叫板的后起之秀,不看不要紧,一看大失所望,三十岁的样子,脸上还有些青涩,教着会戏水的娃娃,做一些基本训练。
军中庆祝张象被委以重任的欢呼声此起彼伏,张象渐渐在欢呼声中迷失,已经成了不知称重几斤几两的大象。
就这样一支水军,只能蜷缩在小湖里称霸的小蛟,要是到了江海见到巨龙,不敢想象。
陶濬无比失望,但大战不等人。西路军王濬部乘风破浪,又赶上顺风,朝发夕至。
张象以为坐拥地利优势,以逸待劳,当浪里欢腾的小蛟,可在长江真正遇到海中巨龙这样的庞然大物,才发现自己之前的无所畏惧原来是源于无知。
娃娃兵更是慌了,“张大帅,张大帅,长江这么宽,怎么巨船都把长江填满了,怎么船上满满的是穿着盔甲的士兵都。船高的像大楼一样,上面的巨幅旌旗连成一片能遮天蔽日了,”另一个娃娃兵喊:“大帅,他们烧起五丈的火龙,火龙喷过来,我们就要被烧死了!”
火龙是王濬精心制作的秘密武器,当年陆逊知道孙吴兵少,就在长江安置铁索,好把楼船截断。
王濬苦心钻研,制作出火龙,水中燃烧火炼烧断铁索,楼船便在长江畅行无阻。陆家三兄弟就是在迎战杜预大军时,见到王濬战船畅行无阻,已来到西陵,两军合并,无法抵抗。三兄弟看到无法挽回,不愿当战场俘虏,引剑自裁!
张象怎能跟陆家三兄弟相比?陶濬还想看看少年郎的血性,没想到张象大喊快逃,娃娃兵就像下饺子一样,扑通扑通,跳入长江。
王濬也是过日子的人,赶紧命人熄灭火龙,接收了孙吴水军的家底。
陶濬看到所谓主力,已经奔逃,自己的交州兵冲到战场就是送死,于是下命还师建康。
我们等着快马的汇报,听到孙吴军不战自溃,都在庆幸战争要结束了。
兵败如山倒,孙吴的效率还是很快,晚上就收到吴主孙皓送来的降书,约定后日举行受降仪式。
琅琊王已经准备好大紫色礼仪长袍,华丽典雅,宽袍大袖也意味着不再用武,战争结束了。
叔父拉着我的手兴奋异常,我们胜利了!
国相反而将投降书掷到地上:“孙吴鼠辈,也无还手之力,还蝇营狗苟。”
琅琊王急问原因,国相解释道孙吴晌午刚败,傍晚就送来降书,皆是有预谋的。
孙吴使者送来降书,国相以剑威逼,迫使说出真相。
原来孙吴派了三路信使分别送给琅琊王、王浑、王濬,就是想跟蜀国姜维一样,让各部为争功挑起内讧,互相残杀,好做收渔翁利。
琅琊王一下子被点醒,好歹毒的用心!
国相不屑笑道,这就是孙吴远远不及蜀国的原因,十七年前伐蜀出现内讧问题。伐吴总方案在此基础上不断修正,确定宗室亲王由负责后勤粮饷,改为冲在第一线,监镇攻击建康的部队不敢也不能反叛,这招干的愚不可及!
卞衮气不过:“好生阴险,给我五千兵马,血洗伪吴朝廷。”
琅琊王却说道:“孙吴占据东南近百年,树大根深,如果真心投降,权且不必计较,毕竟东南百姓将来也是我晋国臣民,不起战火是最好的。如若再生祸乱,则让王浑或王濬斩杀匪首。我之要务是代表朝廷安抚臣民,务必让百姓归心于大晋。”
所有人都为琅琊王的胸襟所折服。
同样激动的还有王浑与王济父子,两人准备好最威武的铠甲,对镜照来照去,做威风凛凛的攻入建康第一军。
王浑招来城阳都尉张乔,命你送给王濬的节制命令送达了吗?
张乔战战兢兢:“送到了,上午听说王濬军至,与伪吴残兵相战时就派人送到了。”
王浑满意点点头:“王濬只配防守西城,避免残孽联动里应外合。我部与琅琊王部击败吴军主力,坏我入驻建康大计。”
王济劝父亲安心,皇命王濬受父亲节制,父亲的命令一下,岂敢不从。
王浑宠爱地看着儿子,提醒其再进一步便是一览众山小,要团结堂兄王浚,这样太原王氏才能成为士族天下第一。
谁也不会想到,王濬竟然不讲武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