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实验
接下来的时间里,他们要对王松涛的听觉、视觉、触觉进行相应的刺激和建模,还有对语言、动作和意图进行数据采集分析。
虽然这与直接从大脑皮层获取信号有所区别,但能最大程度提高电极植入的精准度和成功率。
第一阶段,通过几天的高强度训练,eva已经能通过脑电信号的变化准确地还原王松涛听到和看到的文字信号,甚至能通过他的想法进行语言交流。
第二阶段,在随后几天,王松涛已经能随心所欲地通过“意念”与eva进行交互,eva甚至可以还原出他眼睛看到的景象,只是内容缺少细节。
第三阶段,通过各种监测仪器,王松涛发现eva已经可以获取他的情绪波动和一些生理反应,甚至能结合他的心理活动和情绪对他后面的行动做出一些预测和主动配合。
第四阶段,eva开始尝试反向输出,通过电极组合向王松涛的大脑发送各种微弱的电流信号,在他不用意识控制的情况下,成功地实现了转头、点头、张嘴、抬手、蹬腿等动作。
王松涛通过改造实验把eva变成他的第二大脑,eva也同时通过他的身体获得了各种感觉和生理反应。
随着实验的不断深入,体外介入的局限性已经不可忽视,手术植入的必要性也显得越来越高。
通过不断优化和组合,王松涛头上的电极也从200个减少到40个。
这样还可以接受,不然……想象头顶被200个密密麻麻的小孔钻成筛子的样子,王松涛双腿一紧。
eva连接状态监视屏幕上“感觉”一栏里,出现两个红色的大字:“尿急”。
第一批电极的样机已经完成调试,开始进行应用检测实验。
同时,王松涛也需要做一次肢体植入试验,以观察生物融合程度和排异反应情况。
测试点选在左右手臂的腕骨突起上。
一方面这个部位能便于观察,且在发生意外情况时方便自行拆除;另一方面这里有直接暴露在浅体表的骨骼用于钻孔固定基座,比较接近头骨的情况。
在肖萌的细心操作下,植入试验手术很快完成。
王松涛看着两只手腕外侧两个仅有两毫米的小小的圆孔,开始慢慢活动手腕。
“这么小,一点感觉都没有!”
底座连同外面的螺纹直径大约不到5毫米,但植入后仅剩两个小小的圆孔。
探头本体还没有安装,安装座里暂时空着。
“看上去挺成功,并没有发生排异反应!”
肖萌抓起他的手腕仔细观察。
“内排屑骨骼空心钻孔手术的效果很好,这样只要控制好深度和速度,就可以完成脑部植入。”
“不用担心,操作过程是eva控制手术机器人自动完成的,需要人工干预的操作不多。只要做好应对意外的准备就可以了。”
王松涛抚摸女孩的手,轻声安慰着。
“希望这次能积累出充分的经验和技术,如果效果理想,就开始你的改造准备。也许这项技术还能推广应用。”
女孩看着他的眼睛,坚定地点点头。
超算的模拟进度已经全部超过了80,其中最高一项达到855。
王松涛他们的账户余额也超过了300万。这是他让eva留出来的流动资金,其他80部分继续由eva打理,用于创造收益。
这些天两人一直在忙,已经错过一次赶集,冰箱里的存货已经不多,肖萌也十来天没见姑妈了。
于是两人决定明天去赶个集,就当休息一下。
第二天一大早,王松涛检查完超算,便坐上肖萌的机车一起去了趟西集新村。
“哎呀,这才几天没见呢,松涛你要出家当和尚啦?”
姑妈看到王松涛帽子下的光头,故作惊讶地开玩笑。
在姑妈家吃了午饭,在集上补充了食品用品,两人匆匆赶回,继续开展实验。
植入腕骨的底座已经与自身组织融合,王松涛的电极也已经开始调试。
电极只有米粒大小,却集成了信号采集、生物发电、无线传输等功能。
由于底座上采用了石墨烯柔性纤维丛注入式多分支电极,因此这个名叫电极的小装置上并没有真正与脑组织接触的部分,而是把电路与可更换部分做成整体,集成在这些米粒大小的树脂胶囊里。
王松涛小心地夹取一粒胶囊,轻轻塞到手腕上植入的底座小孔中。
胶囊到位的瞬间,屏幕上的曲线波动了一下。随着王松涛活动手腕做出各种动作,屏幕上的曲线也随之波动起伏。
随后王松涛又安装好另一只手腕的胶囊。
随着王松涛的动作,屏幕上一个彩色的3d人偶的手臂也随之挥动,直到与视频画面中王松涛的影像动作慢慢同步。
经过反复的测试和筛选,王松涛选定了一批反应灵敏信号一致的胶囊,正式准备植入。
如王松涛所想,在eva的操作和肖萌的配合下,手术顺利完成。
镜子中,王松涛的光头上多了几十个暗红的血点,很多点的位置竟与中医记载的人体穴位惊人地吻合。
其中12个更是整齐地在头顶前部排成三列,象极了和尚头上的戒疤。
它们组成了一个电极阵列,将用于实现视觉信号生成,使王松涛能够看得见eva传送的图像。
当然,那还要通过大量的训练才能实现。
在耳后附近,有两个比其他稍大的孔,是用来安装植入式内传导耳机的。它们将微小的声音信号直接传递到鼓膜,以最小的能量产生最佳的效果。
其他电极则分布在大脑皮层的各个区域,负责生物电信号的双向传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