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其他小说 > 天子崇祯 > 第23章 军营附近的村落

第23章 军营附近的村落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崇祯在营地到处走,登上瞭望台看到远处有村落,问道:“附近有多少村落大概有多少人?”

    “有五个村落,估计人丁在三百人上下。”

    如今才是一月,不是农忙时节都在村落里闲着,崇祯提出去村落看看,骆养性带着几十个甲士跟着崇祯一起。

    崇祯带着甲士进村,村民一开始很紧张都躲在家里不出来。由于这是皇城脚下,一般不会出现军人随意进村杀人劫掠,因此也没有逃跑。

    崇祯环视四周看到错落有致的茅草土坯房,前世的崇祯其实住过茅草土坯房的,由于毛坯房都仅仅留一个很小的窗户,有的干脆就不留窗户,采光很差,通风也不好。其实古代的农村土坯房子不仅不四面透风,而且冬暖夏凉,根本不是想的四处透风那样,而且是自建的夯土砖,室内也很干燥平整。

    崇祯敲了一户人家的门,很快门就被人小心翼翼的打开,门开了之后主人并未请崇祯进去,只是畏畏缩缩的问道军爷有何贵干。

    崇祯听到里屋有人咳嗽,问道能否进屋坐坐,汉子犹犹豫豫转身进屋一趟之后,才让进去。进屋之后崇祯看到的是一间大通屋,可能汉子比较勤快,用芦苇编了隔断隔成了三间,堂屋既做卧房也做厨房还兼具堂屋,堂屋里摆了先人的灵位。

    崇祯闻到一股牛粪味儿,是左边一间放了牛,牛作为农业社会的重要生产工具,几乎是贴身防护的,夜里都会有人睡在牛所在屋子的附近防止被偷。

    在九十年代的皖北农村,砖墙都被小偷给撬了个洞牵走了牛,睡在牛屋里的人因为没有察觉而被人笑话很久,那时候已经是新中国的九十年代了。而在那时候牛耕完地都是煮了豆粕水加了盐喂他,金贵的不舍得累到牛。

    崇祯没有进去里屋,因为看到放下的帘子还在摆动,就知道可能不方便进去。右间堆了一些农具和一个芦苇编的小粮仓。

    汉子看到崇祯盯着粮仓,顿时紧张起来。崇祯笑道:“勿忧,我只是过来看看,我军驻扎在附近,是邻居,我过来看看是否有兵士过来骚扰过你们。”

    “没有没有,村子里从来没有来过兵士。”

    “老汉怎么称呼?”

    “回军爷的话,杜十贵。”

    “哈哈哈,好名字,我刚刚听到有人咳嗽?”

    “是老妻感了风寒,还没有好。”

    “杜老汉可有孩子?”

    “有的,两个孩子出去给他娘抓药去了,还未回。”

    “老汉养了两个孝顺的孩子,这北方一直是时常干旱,我看你家还屯了粮食,去年收成还可以?”

    “这都是存粮了,去年干旱,种的小麦减产严重,几乎没有收成,缴纳了赋税之后,所剩无几,谷仓里其实已经不剩多少粮食了,勉强能撑到春种,春种之后就得借贷了。我家属于自己祖传的地,尚且还能勉强维持一家人吃饭,那些佃户家里早就没有余粮了,已经欠了地主家几年的粮食了。春种之后,估摸着我家不借贷也得卖土地才能活命。”

    崇祯咂咂嘴,没有继续说粮食的事情,转而说道:“你家的牛在下可否看一看?”

    老汉犹豫“这这这,恐怕不太方便,老妻在那边睡着,染了风寒怕传染给军爷。”

    崇祯便不再坚持,问道:“老汉养牛养的如何?可否养过其他牲畜。”

    “我家的牛可以说是这附近几个村养的最好的。”老汉略带骄傲。“早年间我曾养过豕养过羊。说起来,家财万贯带毛的不算,养了一头猪,还没长成就病死了,而且长得还慢,因此就再也没有养过了。”

    又寒暄了几句,崇祯便告辞而去,家里实在没什么坐的地方,都一直站着。临走的时候给了老汉一百两银子,告诉他让他去买粮食分给村里的人。

    “你派个锦衣卫偷偷跟着,看他买了多少粮食,如何分配的。”

    骆养性安排下去后跟着崇祯回到军营,崇祯带着贴身太监抬着箱子来到军前,打开箱子说道,你们在这里一月有余还未领到饷银吧,这里是你们的饷银,朕给你们带来了,每人每月三两银子,月的银子在下个月初十发放。

    顿时军营传来一阵欢呼,一年就是三十六两银子,就没见到过这么高的饷银。崇祯压压手说道,军士为国家效命,领取饷银是应有之义,另外每人发五两安家费。

    听着他们的欢呼,崇祯脸上一阵发热,边关的将士朕已经欠了近八百万两饷银了,一时间还补不上。

    朕丑话说在前,这些银子都是天下百姓的银子,你们也都是穷苦百姓出身,拿了百姓的银子就要守规矩,朕把他们的银子交给你们,你们也要护他们周全。今天起,你们称为安防卫,安防卫的行军纪律如下:

    一、严格的听指挥行动;二、不拿百姓任何物资;三、任何缴获归公。四、跟人说话要心平气和;五、遇到买卖要公平;六、借任何人东西要打欠条到期要归还;七、损坏了他人财物要照价赔偿;八、不打骂他人;九、不许损坏庄稼;十、不许调戏妇女;十一、不许虐待俘虏。

    朕称称之为安防卫纪律,崇祯刚说完顿时有锦衣卫出身的兵士皱眉,可没这样的规矩,缴获的东西不都是谁缴获的是谁的。自古以来兵匪不分家,一时纠正观念很困难,而且没有做思想工作的军官,现在也不会有,没有崇高的理想主义哪里来的合格的做思想工作的军官。

    崇祯强调:“朕不是跟你们说闲话,你们的饷银朕不少你们的,你们的军粮朕保证最好的,但是你们违反了纪律,惩罚也是最严厉的。朕还要告诉你们一句话,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与诸位共勉。”

    说完崇祯便带着骆养性卢象升离开回到营帐,训练暂时交给了安防卫副指挥卓聪,卓聪原是锦衣卫世袭千户,他之所以能被选进来。是由于他是最穷的千户了,由于不愿意跟人同流合污,搞的自己很落魄,但是为人刚正还算可靠。

    营帐内崇祯听取了卢象升的训练内容,说道卢爱卿朕是相信的,朕也不懂军事,不过朕这里有几个项目需要你训练,第一、崇祯交代了现代士兵的几个步子,要求必须训练到整齐划一,要求拉绳子训练。第二、整理内务,给我每天抓,一点也不许松懈,并表示会随时派人过来巡视内务。第三、饮水必须喝煮过的水,未煮过的水严禁饮用。第四、大小便要有固定场所,每三天撒一次石灰进去,随地大小便要严厉从众处罚。

    明末的时候瘟疫一直不断,如果一个军营里闹起了瘟疫,哪怕是感冒,都会失去战斗力。

    卢象升不明白崇祯为什么这么要求,但是皇帝既然命令了就必须执行。崇祯在军营呆了两天,一开始想看整理内务的,但是看到士兵自己带的那破破烂烂的铺盖,烂的各种形状都有,就要卢象升去训练其他的项目。

    在离开军营前,崇祯又交代卢象升每七天要举行一次诉苦大会,争取让每个士兵都进行一次诉苦。

    “朕要你将纪律刻印到士兵的脑子里,强化他们是为保护百姓而战的思想,不欺辱百姓这个思想要时时刻刻提醒他们,若有违反严加处置。”

    崇祯回到乾清宫时,就有小太监通知说黄立极求见。崇祯一头雾水,不知黄立极火急火燎的求见所为何事。

    黄立极进入乾清宫行完礼后就单刀直入:“陛下可是去军营了?”

    “是的,黄阁老这有什么问题吗?”

    “陛下,现如今京营情况复杂,陛下不做任何通知就去了京营,万一出了什么差错该如何是好?”

    “黄阁老没有派人去问吗?朕不在京营啊,京营怎么个情况复杂?难不成有人谋反吗?”

    黄立极当然知道崇祯不在京营,回道:“回陛下,没有人谋反,只是军营人员复杂,军伍粗鄙,老臣担心他们误伤了陛下,是老臣着急了。”黄立极本来是担心崇祯看到京营都是一群老弱病残,会勃然震怒雷厉风行的大加诛连,后来打听到不是去了京营。但是文官还是无法忍受皇帝有一支文官不能掌控的军队的,黄立极因此才会如此紧张。

    黄立极主要还是担心崇祯因为去搞脱离文官与勋贵掌控的军队而被文官与勋贵忌惮,会遭遇不测。

    “朕没有去京营,黄阁老不要担心,京营什么情况朕不去看也知道,短时间内朕不会去动京营。”

    黄立极知道京营的情况,但是他没有什么魄力,不敢去做整改,不只是牵扯到的京城勋贵太多,而且也有文官的势力掺搅其中,非常复杂。

    崇祯暂时不想去管的原因也是情况太复杂,牵扯的勋贵太多,自己还没有能力处理这个事情。

    说到京营的整顿,历史上的崇祯命东林党人李邦华主持京营的整顿,到了京营了解之后才知道京营的糜烂,可战之兵只有不到一成,而且都还不熟悉步伐与军阵,营中的火器也大多都不能使用了。军官都在倒卖军火,连储备银都被倒卖了。李邦华整顿也把自己差点给整顿栽了,被利益相关方给弹劾下台去了地方。

    此时崇祯若是着手整顿京营,也会是无功而返的,一定会被抵制,被抵制之后自己还没有反制的手段。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