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内阁有变
黄立极,字中五,直隶大名府元城(今河北大名营镇乡黄庄村)人。崇祯看着黄立极的资料,已然是位花甲之年的老人了,天启五年黄立极将方御史震孺等人从魏忠贤的屠刀下救出,并将魏忠贤的同党顾秉谦拉下马,这是崇祯第一次详细的查看内阁首辅黄立极的资料。
看着资料崇祯思考着:“拉下顾秉谦后黄立极上位首辅,这到底是黄立极为谋上位的一次冒险与魏忠贤对着干,还是跟魏忠贤演的双簧?大概率应该是前者。也不是说谋上位就是不对的,人都往上爬的。
如果需要有所作为,那么做了首辅之后就需要跟魏忠贤缓和关系,否则势如水火的斗下去,大明这艘船就沉了,必须得有一方妥协。而他在历史上为什么会下台呢?真的是因为他是阉党,还是斗阉党的果子被人摘了呢,把他搞下去了?”崇祯心中五味杂陈,一时也难以确认。
“臣,内阁大学士黄立极拜见陛下,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崇祯等他行完礼才说道:“爱卿乃我大明元老重臣,不必多礼。”
“爱卿,朕这次叫你过来是有一份奏折是关于你和一些内阁大臣,还涉及到一些朝廷官员。将奏折拿给爱卿看一下。”
黄立极接过奏疏,睁着昏花的老眼仔细的阅读后说道:“奏折所述臣之事属实,然则朝臣之事,臣确实不知,此乃臣的失职,臣身为首辅用人失察。己身不正,难以堪大任,臣请乞骸骨。”
其实御史言官捕风捉影,一般奏折中也都是没有实质证据的,但是这个奏折是有证据的。内阁首辅顾秉谦下台之前,魏忠贤与黄立极私下是通了一封信,信中对魏忠贤不乏阿谀之词,并且暗示自己要拉倒顾秉谦上位,并与魏忠贤达成一些交易。
本来黄立极这边收到信看后就立即烧了,但是魏忠贤他不识字,找一个亲信读给他听,恰巧这个人又喜欢赌博,被人有了可乘之机获取关于魏忠贤的一些情报,获取了信的内容。但是一直被人压着不让爆出来,直到崇祯登基,最近的倒阉运动有越发壮大的趋势。
“爱卿,且回去上个自辩折子,等着朕一定给爱卿一个公道。”
黄立极一听就知道,这个事情一时之间完结不了,朝堂可能迎来狂风暴雨,想了一下说道:“陛下,老臣有几句话不得不说,还望陛下恕罪,如今的大明如蜩如螗,如同沸腾的汤,添不得大火了,还望陛下明白老臣的心意,行事斟酌再三。”
黄立极作为内阁首辅,自然对大明的情况了如指掌,奈何是能力有限,实在是无扶天倾之力。
一众阉党在魏忠贤下狱后就抱头鼠窜,不少人上折子要辞官回乡,都没有被允许。当听说内阁首辅因亲近阉党被弹劾,并且乞骸骨,一时间就更加坐不住了,到处找路子,担心被清算,阉党此时方寸大乱自然就不可能在抱团取暖,这也是崇祯的目的,病急乱投医,哪怕魏忠贤再次出狱为自己做事,也不再像以前那样权势滔天为所欲为了,一定会被绑住手脚。
内阁中几位阉党也是夜不能寐,因为对新皇帝的手段还不太了解,觉得一个小皇帝,就怕没轻没重的,内阁的头顶上出现了一片阴云。
在天启七年十二月,已经死掉的崔呈秀突然上折子了,这可是一件诡异的事情。后来众臣才知道是崔呈秀死之前递上的折子,一直被崇祯留中。可是崔呈秀此时怕是尸体都快烂光了吧,这时候拿出来说事?
崔呈秀的折子就是死之前给崇祯的一些罪证,希望免死的,但是没成功。他弹劾内阁的几个阁臣和四十多个官员,亲近内侍,弄权攫取私利。
崔呈秀人虽然死了,但是人家切实掌握了大量的证据,也都交上来了,你拿死无对证来搪塞都不行。
这下朝堂地震,连带两位阁臣在内的几十位官员递交了辞呈。崇祯光速同意了施凤来、张瑞图两位阁臣的辞呈,同时罢免了二十多位在军中任职或有瓜葛的官员。
随着魏忠贤的下狱,阁臣以及一众阉党的革职,朝堂大量的空缺需要填补。内阁首辅乞骸骨,阁臣和阉党革职,一时间朝廷运行为之一滞。
同时,随着魏忠贤的下狱之前犹豫要不要乘胜追击继续倒阉的人开始加入倒阉运动。而聪明人看得出,崇祯只是拔掉了魏忠贤在军中的影响力,而朝中的大部分阉党并没有受到处理,因此依旧选择别闭口不言,不知陛下是不是想高高举起轻轻放下。
内阁都要空了,没人主持自然是不行的,崇祯下旨以非常时期非常处理,不能因为朝廷的问题致使黎民百姓受苦的借口要求黄立极回到内阁首辅的岗位上当差,并拟定内阁的阁臣人选预选。大量的空缺也一时没有合适的人选只能由下一级暂代。
崇祯其实非常担心黄立极是阉党,别搞到最后敲打完魏忠贤,最终还是搞成了内阁都是阉党的,但是魏忠贤又不能不用,至少是目前的钱袋子,魏忠贤就像是沉疴病人的一根山参,用了就多吊命几天,不用就被病痛折磨至死。
如果魏忠贤死了,那就真得接受朝臣捐赠20万两白银来打脸,其实20万两白银这件事本身就极大地损害了朱家的皇权威望,皇帝沦落到募捐,穿破衣的程度,皇权的威严,不靠军权就得靠财权,二者只有一个都能做成很多事,若是魏忠贤死了,财权丢了,军权也没有,真的就什么事情也办不成,军队都被文官拿捏的死死的。
明末的朝堂,内阁首辅如走马灯一样换,其实也是满朝勋贵文臣都在等着朱家天下灭亡的表现,新任内阁一看苗头不对就辞官归乡著书立说游玩,新朝来了还得依靠他们士绅,整个朝堂对大明的精气神已经空了。
如果能重拾精气神的,那就是依靠对外战争的大胜来获取红利,可是腐烂的身体是无法撑起大战的。
因此,崇祯也明白,依靠现在的军队和朝廷体制,能勉强维持防守尚且捉襟见肘,只能依靠“新”,新的武器、新的军队、新的作战思想、新的军队思想,这些东西一般都是从废墟中总结而诞生,但是如今只能依靠穿越的强行建立,建立一个庞大的军队有难度,建立一支小规模的具有威慑力的军队还是可以的。
黄立极重回内阁当差后,可谓是门庭若市,大批的空缺让满朝官员都在互相走动,直到一个月后,也就是崇祯元年二月,才初步拟定出了三位,内阁算上首辅一起扩充设置五位大臣,内阁现有成员为黄立极和李国,李国自动升任次辅。
崇祯望着冬日的阳光,担心着自己的命运,继位三个月有余,看似权利行使流畅,实际上未涉及具体的政务上的变动,仅仅在人事上腾挪,因此没有遇到难以克服的压力,官员毕定都有政敌,你方唱罢我登场,其实人事变动并不会引起朝臣的巨大抵触。
突如其来的寒风让崇祯一冷,让崇祯想着种种的困难,又想着摆烂了,但是又心有不甘,难道就眼睁睁的看着神州陆沉衣冠尽丧?但是太难了,作为一个化工的教授,他甚至可以以土法弄出高性能的材料和烈性炸药,但是体制问题没法搞啊,我大清都买了马克沁和铁甲舰了,还是被按在地上摩擦,为啥?兵不知为谁而战,民不知国为谁主,士绅贪鄙害民,满鞑寄生吸血,朝廷不明国要卖国求荣。
那么明末呢?也没好到哪里去,思想趋于保守,士绅不知国只知家,民深陷自然灾害,兵亦不知为谁而战,都在摆烂,还有皇室养的一群寄生虫。想一想都头皮发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