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魏忠贤的过山车
历史没有意外,剧本早已编好,如今杨所修弹劾崔呈秀等人这件事情经过崇祯这个编剧重新改编,事情的发展出现了变化。
那就是崇祯没有第一时间留下崔呈秀,而是命人去核实,虽说核实的人也是阉党成员,崇祯也是有犹豫要不要就此机会除掉崔呈秀的心思的,最后还是否定了,给一些压力就好,未来机会还很多,此时行动很可能阉党直接狗急跳墙。
魏忠贤觉得皇帝是有除掉崔呈秀的心思的,这件事隐藏的属性就是皇帝在不断地对付阉党对付自己,想到此处,魏忠贤的心慌就此再也不能平下来,虽说这次弹劾是个偶然事件,但是皇帝对自己不满是真实的,自己如今尚有余力反击,是不是要给崇祯一些颜色看看。
“王公公,陛下是有动崔呈秀的心思?”
“这个还真不好说,可以说有也可以说没有,态度很模糊。”
“态度模糊不是立场不坚定的表现吗?我等是不是要给陛下把立场坚定一下。”
“魏公公还是静观不要有大的行动,以免被人抓到把柄,如今杨所修的弹劾这件事已经过去了,魏公公应该防备的是接下来会不会有人再次借机继续弹劾,把事情搞大。”
“这次陛下似乎有意把崔呈秀的夺情之责引到咱家身上。”
“魏公公,咱家认为陛下年龄尚小并没有实力与魏公公掰腕子,魏公公只要别被抓到把柄,必要的时候牺牲一下崔尚书也未尝不行。”
“那可是咱家的干儿子。”嘴上这么说心里却是认同这个意见的。
毫无疑问崇祯往魏忠贤身上泼脏水的本意就是让魏忠贤跟自己的狗腿子做切割拿狗腿子顶罪,像剥洋葱一样,这种剥离还要靠他们自己剥。况且那些脏水本来就是魏忠贤身上的,他太脏了。
如果不能找出足够分量的替罪羊,脏水泼的过火了再去洗就困难了,这里面崇祯也需要把握一个度。
事情做了,实力不够就要安抚,崇祯打一棒子给个糖,颁旨嘉奖魏忠贤、王体乾在登基典礼上的功劳,给他们的亲属荫锦衣卫都指挥佥事;后又觉得安抚的还不够,又以表彰江东战功的机会,再次嘉奖魏忠贤、王体乾以及兵部尚书崔呈秀,给他们的亲属荫锦衣卫都指挥同知。
一时间魏忠贤风光无限,接连不断的圣旨表明他在新帝登基后依旧圣眷正隆。
杨所修的弹劾风波还没过去多久,果然如王体乾猜测那般还会有弹劾,国子监司业朱三俊弹劾自己的学生陆万年龄,上演了一码老师大义没亲的戏码。
陆万龄可以说是极其无耻的,人不能也不应该因为权利而不要脸,如果不要脸了只会爬得更高,陆万龄恰恰深谙此道,奈何不要脸的太过于明目张胆,张罗着给魏忠贤在国子监立生祠,要将他抬进孔庙成圣,这不是妥妥的蠢货了吗。
自己的基本盘是儒家道统出身文官士绅等群体,你这行为就是刨儒家的坟啊,你可以是学习孔孟学问儒家出身的贪鄙庸碌之辈,还是能被儒家这个群体接受的。但是你刨儒家坟头,在坟头蹦迪,那你就把路走窄了走死了,巴结魏忠贤不成,也不会为为文官所接纳了。
因此陆万龄迎来了自己老师的大义灭亲,对于这种小人物,而且如此丢人的事情,魏忠贤也是不敢接这个锅的,但是弹劾的事情却是真实发生了,发生了自己就要想办法应对。
崇祯光速处理,颁旨立即逮捕。
经过之前的弹劾风波与不断地封赏,魏忠贤已经有一些疑神疑鬼了,因为他看不清了,现在越来越看不清崇祯的态度了。
由于陆万龄是自己的铁杆支持者,之前因为把魏忠贤抬进孔庙的事搞的人尽皆知,必须撇清关系。
不得不说玩政治的心黑,玩政治的老人心都脏的黢黑的,魏忠贤立刻进宫表示陆万龄就是一个无耻小人,自己跟他毫无瓜葛。
对于魏忠贤的态度,崇祯知道自己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接下来丢车保帅肯定会很快的被阉党执行。在陆万龄这件事上,崇祯不打算做文章,这件事只能拿来恶心魏忠贤,起不到实质的打击魏忠贤,总不能拿魏忠贤想成圣的上进心说事吧。
魏忠贤回到住所后复盘了这几次风波,发现这些都不是皇帝安排的,除了杨所修的弹劾,崇祯在处理意见上做了一些几乎等于没有逾越的逾越外,所有的处理都等同于是偏向于魏忠贤的。但是,不断地风波,也让魏忠贤的神经开始紧绷,他相信接下来还是会有人不断地试探皇帝的态度,弹劾不会停止。
这不,江西巡抚杨邦宪上述夸赞魏忠贤,为了表忠心,表示希望可以为魏公公在江西各地再修一些生祠。
咱们不知道这个杨邦宪是真的铁杆支持魏忠贤,还是混入魏忠贤队伍的刺客,还是魏忠贤的猪队友,这一封奏疏一上,魏忠贤这个刚消停的老骨头又忙着请罪,不识字的塔,找亲信代写上了一封《久抱建祠之愧疏》,魏忠贤真有种日了狗的感觉。
崇祯如历史上的崇祯那样处理的,表示魏忠贤在先皇时就辛苦为国,修一些生祠也无可厚非,但是毕竟是内侍,传出去不好听,有损皇家颜面,今后如果已经开始修的,就继续修好,还未动工的就不要在修了,此事到此为止。崇祯这么处理等于直接盖棺定论,这件事就这么过去了,不再追究。
但是吊诡的是崇祯接下来的问话,“修生祠这个事情,是魏公公主动要的,还是地方上感念魏公公的辛苦,主动修的?”崇祯当然知道其中原委,只是嘴贱没忍住问了一句,对这件事情太好奇了。
这不是问太监裤裆里有没有肉铃铛,这不是明摆着明知故问吗。魏忠贤肯定不会承认是自己主动要求的,表示自己并不知情,当知道消息的时候,很多地方都已经建了生祠,阻止已经来不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