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都市小说 > 阿成和三舅 > 第23章 开门见山提亲事

第23章 开门见山提亲事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雨断断续续的下了一天之后,第二天放晴了,人们穿着胶鞋走在街道上,空气中满是泥土被水泡过的气息,人们把原本的黄土路,永脚下的胶鞋给搅拌成了带有疙疙瘩瘩的,斑驳的泥巴路。就连路边的野草也都被人们踩的塌扁在地上,带着满身泥土。当路上已经被晾的半干的时候,人们早已用自己的那双脚,踩踏出来一条细长的,伸向远方的路。

    这天晚上,天似黑非黑的时候,一个穿着千层底布鞋的人走进王佳妮家里。

    “哎呦,爱华来啦。”刚好从厨房出来的王佳妮看到李爱华来家里了,那时候的农村风俗纯正,家家都穷,家家也都没啥值钱的东西,贼来了也没关系的,你偷就是了。

    那是贼去偷都没得偷的时代,很多时候家家都不关门,那时候去别人家串门,一般都是先推门进去,要是在院里没看到这家的人,就喊一嗓子“家里有人吗?”就行了,要是有人答应你,那就是这家主人在家的,要是没人答应你,你就再喊两遍,来确认一下是否是主人在家而没听见,要是喊完两声还是没人答应你,那你就自己走出别人家门就行了,不须多问,要么就是家里真没人,要么就是这家里的人正在屋里做着些不可名状的事情,只是忘了关门。当然,也有的时候是你来人家的家里时候,人家此时躲在屋里不想见你,你要识趣就赶紧走了就行。

    “做饭呢?”李爱华边往院里走,边问王佳妮。

    “刚做好了,正好,在俺家吃饭啊,屋里坐屋里坐。”王佳妮邀请李爱华在自己家吃饭,又让她来堂屋里面坐下来。

    “我吃过了,这不是刚从后庄回来嘛,回来俺家里那口子就做好了,我吃完饭来的,你赶紧吃吧。”李爱华坐下来,又嘱咐着王佳妮赶紧吃饭。

    “好,我去掀馍去。”王佳妮去掀馍馍去了,“掀馍”就是掀开锅盖,把蒸好或者是馏好的馍给盛到馍筐里。

    阿成的三妗子张小燕哄着俩小孩子在院里玩,刚才看到这李爱华来家里打了声招呼,这会儿去哄着俩小孩子帮他们的奶奶去掀摸拿菜来堂屋里,李爱华看着俩小孩子笑呵呵的说:“这都这么大了,长的怪快嘞。”

    “小孩子都没咋长个。”张小燕接话说道。

    “之前在街上看见你带他俩出去玩,还没这么高咧,这会儿都这么高了。”李爱华手比划着高度。

    “啥时候啊?”张小燕问李爱华。

    “去年这时候吧,这小闺女也比那时候好看多了。”李爱华看着张小燕女儿说道。

    “哦,这比着去年确实有点长个了。”张小燕笑着说。

    “婶子,吃馍~”凤儿端来刚掀的馍让李爱华吃。

    “我吃过了,这馍蒸的还不赖嘞,谁蒸的?”李爱华看着热气腾腾的馍问。

    “俺娘蒸的,恁吃吧婶子,我去忙了。”凤儿说着就又去了灶火帮忙。

    “恁忙恁忙~”李爱华挥着手让凤儿去忙吧。

    “婶子,吃呀。”张小燕让着李爱华吃馒头。

    “我晚上吃过了,恁吃恁的,甭管我。”李爱华摆摆手,坐在那里看俩小孩子吃馍。

    凤儿刚才给妈妈烧着火,农村的地锅土灶,需要一个人烧火,另一个人做饭,这样两个人做饭,相互搭把手,做一顿饭也就很快了,还能让家里成员都能出动,反而很和谐。王佳妮掀馍出来,这会儿不需要烧火了,也就帮着王佳妮把掀出来的馍给拿到堂屋里,一部分放到饭桌上,另外一部分放到堂屋另外一个桌子上放着晾一晾热气。

    “爱华来啦,咋不吃馍啊?”赵保从外面回来。他坐在堂屋里,和李爱华斜对着坐的,说话时候看着俩小孩子,他只觉得俩小孩连吃馒头都挺香。

    “俺在家吃过了,吃过了。”李爱华回复道。

    王佳妮从灶火屋端出来些菜,凤儿也跟着端了些菜来堂屋里。

    “咋不让让恁婶子吃馍啊。”王佳妮笑着跟张小燕说。

    “咋没让啊,让了让了,小燕让我好几遍呢,我吃过饭来的,别让了,恁吃吧。”李爱华赶紧为张小燕说话。

    “再吃点呗。”赵保又让一边李爱华一起吃饭。

    “不了不了,确实在家已经吃饱了。”李爱华对这一家的热情感动的有些受不了了。

    “你看看,再吃点,新馍,你尝尝呗。”王佳妮又让一遍说道。

    “嫂子,真的在家吃过了,恁吃恁吃。”李爱华面对着王佳妮拿来的冒着热气的馍推着。

    “那俺吃啦。”王佳妮坐下来说道。

    “恁吃恁吃,甭管我。”李爱华只感觉就不该这饭点来他家。

    “爱华,今晚吃的啥呀?”赵保刚才搬了个小板凳坐到饭桌上,看着家里人让着李爱华吃饭,他也就没有说话,这会儿看大家都在吃饭,空气有些宁静,就边夹菜就着馒头吃边说话。

    “跟你家一样,也是吃馒头,就着菜。都没啥吃嘞。”李爱华说着。

    “那可不,一年到头也就这几样菜。”王佳妮说。

    “以后就好了,慢慢生活都会好起来的。”李爱华说。

    “我吃好了。”张小燕女儿说着就拿手抿了抿嘴,这时候张小燕儿子也说:“我也吃好了。”

    “脏~,去院里玩去吧。”张小燕拍着女儿抿嘴的手,拿毛巾给女儿擦完嘴又给儿子擦一下。

    “这俩小孩怪可爱来。”李爱华咧嘴一笑。

    张小燕也笑笑,她收拾着俩小孩子的碗筷又给王佳妮说:“妈,一会儿我来刷碗,恁唠唠吧。”

    “这媳妇真好。”李爱华直夸。

    “中啊,等会儿我让凤儿跟你一起刷。”王佳妮回复着这个儿媳妇,又看了看凤儿,凤儿也吃完了饭,收拾着碗筷。就这样陆陆续续的都吃完了饭,凤儿把餐桌也收拾了一下,去厨房帮着嫂子张小燕刷碗去了。只剩下王佳妮和赵保还有李爱华在堂屋里。

    “咋没见你家老三啊,这俩小孩他爹呢?”李爱华问。

    “跟着对门的国振还有峰军去四川打工去了。”赵保说着。

    “跑那么远,四川可距离咱这不近呐。”想着说道。

    “年轻人儿,出去跑跑好,见见世面。”赵保说。

    “你家里那个老五,老六呢?我咋也没见?”李爱华又问。

    “不知道去哪野去了?这吃饭时候都忘了,经常这样。”王佳妮说。

    “这哥俩,让你省了不少心,吃饭都不着急的,哈哈哈。”李爱华双手抱着右腿膝盖说。

    “这还省心,天天能把我气死,这孩子里面没一个省心的。”王佳妮说这话时候看着赵保。

    “我这今个去后庄了,给你家老五问过来了。”李爱华说完这话,王佳妮和赵保都欠了欠身坐直了。

    “咋说?”王佳妮说。

    李爱华先是笑了笑,没说话。这看的王佳妮和赵保都感觉事情不妙的样子,但还是听李爱华说:“是这样,那个李灵儿对吧,她家跟恁家差不多,她家呢,她上面有六个哥,最上面还有一个大姐,大姐已经出嫁了。”

    “她呢?”王佳妮追问着,这时候赵保说了一句:“你看你急嘞,让弟妹慢点说呗。”

    “她啊,现在在家呢?倒是听说有媒人给她说媒,好像没看上,一直在家呢帮着爹娘还有她那几个结婚了的哥家带带孩子。”李爱华不急不慢的说着,这让因为她的刚开始的笑导致的赵保和王佳妮脸上的紧张感都放松了下来。

    “那不是跟俺家凤儿差不多吗?也是这帮着俺俩还有她那几个哥带带孩子,那按你这样说,这姑娘应该挺好的呀。”王佳妮有些欣喜的说。

    “你家老五就喜欢这姑娘吗?”李爱华问道。

    “是哩啊,唉,闹好几遍了,非这李灵儿姑娘不娶呢。”王佳妮说完这话,顿时感觉好像是说岔劈了,李爱华不应该这时候再问一遍这个问题啊,一定是有啥事儿不方便说,她想到这里就又问道:“咋了啊华,有啥恁就跟嫂子说呗,俺这边也是想知道个实信儿,咱都是一门子的,你放心吧,你这边说完,我跟恁哥绝不会出去乱传的。”

    “这个我是知道的,你放心嫂子,我都有啥说啥的,你跟俺哥在咱们村这么好的为人,我哪会不知道哎。”李爱华把她那双收抱着的腿又换了一换,现在是双腿交叉伸直了坐着,她又继续说道:“这个李灵儿呢,之前呢,她爹娘逼着她换过亲。”换亲这个词儿,赵保和王佳妮是听过很多次的,在当时河南南部的农村地区,换亲这一现象每年都有。说到这里,李爱华停顿了一下,她想看看赵保和王佳妮这一对夫妻的反应,赵宝和王佳妮都看着她没有说话,只是在等她说下去。

    在这里解释一下这一个词条“换亲”,所谓“换亲”就是交换婚姻的意思,是指男子以自己的姐妹给女方的兄弟做妻,以换取女方作为自己的妻子的婚姻方式,俗称“姑嫂换”。来源于古老的氏族外婚制,即两个氏族之间互换姐妹为妻或互换女儿为媳,在封建买卖婚时代曾盛行。这种婚姻方式违背当事人的意愿,带有严重的包办、强迫性质,违背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婚姻自由原则,应予禁止。笔者本人是遵纪守法的好公民,支持国家政策。

    于是李爱华又接着说到:“这个李灵儿是给他三哥换的亲,据说是她嫁到那边去之后,跟她那边的婆家老是吵架,婆媳关系不合,她那边那个丈夫呢,听说好像也是不太会处理这婆媳关系,一直向着他娘,这不是吵的多了,她就回娘家了。她这不是一回来,人家那边也把自己闺女叫回去了,两家都没生孩子,她就一直在她娘家这边了。”

    “噢,那怪不得,这样的好像也不太好说媒。”赵保接了话说道:“那她那个哥跟嫂子过的咋样啊?”

    “他那哥啊,还挺好的,他们村都传着说啊,他哥跟她那个嫂子挺般配的,俩人性格都挺慢了慢的,有啥事儿都是商量着来的。”李爱华说。

    “有那种换亲一边不顺,另一边很好的那种,估计他哥就是这样的。”王佳妮说着,赵保也点点头。

    “那可不,后庄村里都传着说,这要不是她先回来了,她哥就说不定给她生个侄子了。”李爱华说着笑了笑,她的笑里有一种惋惜的感觉。

    “那可真是的,有些姑娘家的,要是有主见,不是被父母逼着的这种换亲,说不定都过的好的很呢。”王佳妮说道。

    这时候门外传来威枋说话声音:“来来,你看看,看看大大给你弄哩啥?”“啥呀?啥呀?”俩小孩着急的围着威枋问:“大大,快点给我看。”

    威枋从身后拿出来两条用草绳系着的小鲫鱼,俩小孩赶紧去墙角拿了一个盒子装了水,威枋把两条鱼放进水里,那鱼翻着肚子,还有生命的在吐着泡泡,俩小孩拿着草绳在那里拨动着鱼,试图让鱼翻过来正常游泳,但是每一次拨过来正常状态下之后,不一会儿鱼又翻过去露出肚皮了。

    “我这还有俩,来看我的。”赵海棠把自己的两条鲫鱼也放进鱼盒里,俩小孩高兴的直跳。赵海棠是阿成的六舅,也就是赵保和王佳妮的地六个儿子,他也是凤儿的六哥。

    “威枋,海棠,恁俩别把他俩身上弄脏了,鱼腥里跟啥一样。”王佳妮从堂屋里喊着说:“小燕,你看着点他俩。”“好,我一直看着呢。”小燕回复说。

    刚才刷洗碗筷完毕,凤儿和小燕在院里弄了些昨天割回来没摘完的韭菜,边摘菜边跟俩小孩子说话。张小燕这会儿看到威枋跟海棠回来了,就一直注意着这俩人,生怕这俩当大大的人,再把俩小孩子弄一身汗或者什么的,这晚上不得闹心死,当看到俩大大弄的是鱼,也就放心了。

    “这老五跟老六回来了?”李爱华听到声音问。

    “那可不,这都天黑了才知道有家。”王佳妮说。

    “这俩孩子我管教少,天天野的很。”赵保有些自责的说道。

    “挺好的,还知道回家,咱村里有的家里娃,在外面野,整夜都不回的都有。”李爱华宽着赵保的心。

    “华~,你说李灵儿他哥这人咋样?”王佳妮又把问题拉回来,继续追问着李爱华这个媒人。

    “挺好的,后庄里,爷们场的都说,她那个三哥,跟她那个三嫂子出去都是一起,她三哥骑着洋车子带着她三嫂子让很多人都羡慕啊,我还听说他三哥给她三嫂子洗衣服啊,擦小皮鞋啊,擦的铮亮铮亮的,好多人都看到过。”李爱华说道。

    “呦,不错啊,那他家都咋样?”赵保问了一句。

    “都挺好的,没跟别人家有啥是是非非的事儿,她家里那么多口子,这样的已经很好了。这世道啊,哪家不都有点不合的东西嘛。”李爱华这样一说,赵保和王佳妮明白了。是啊,家里孩子多,没有点是是非非跟其他人家是不可能的,自己家孩子这么多,也有的,她李爱华说到这里就是点到为止,人家毕竟是后庄的闺女,以后还要回娘家,要是这以后回家听到自己在婆家庄传娘家庄上的人的是非,那自己娘家就难堪了,这点道理赵保和王佳妮都懂的。

    “爱华,生辰八字打听了吗?”赵保问。

    “有,我带了。”说着,李爱华从兜里掏出来一个烟盒里面的那种带有锡箔的纸,递给赵保:“哥,你看看,可以自己算一算,这我哥也懂这个。”李爱华对着王佳妮说这句话,赵保接过纸条打开仔细的看了看,上面写的生辰八字很清楚。

    “这天儿都黑了,我该回去了。”李爱华说着站起来了。

    “再坐一会儿呗。”王佳妮说。

    “这得回去,我出来的时候家里狗还没喂,俺家那口子懒,老是忘喂狗,我回去喂一下,也该睡了。”李爱华整理一下衣服往院里走。

    赵保跟王佳妮也起身送李爱华,凤儿跟威枋和海棠还在院子里,张小燕已经哄着俩小孩睡下了。看到李爱华出堂屋,凤儿、威枋、海棠,也都跟着送李爱华到门口,李爱华出了大门跟赵保说:“这八字也给哥了,这利害关系我也说明白了,你跟嫂子掂量一下,要是感觉中,我再多跑跑腿。”

    “多谢弟妹了,我跟恁嫂子合计合计,等回来给你一个回话。”赵保表明着谢意,挥手跟李爱华告别,让她路上慢点儿,晚上毕竟还有些地方泥巴路未干。

    赵保明白李爱华刚才的意思,李爱华作为媒婆,在没有主家明确表示要说媒的情况下,有些话是不能乱说的,这是一个媒婆的自保,换句话说,也是作为一个人的自保,她也要两边都把握好度的。媒人嘴里传出来的每一句话,以后都有可能是一堆对新人小家庭里面是是非非的话题。

    送别李爱华,赵保回了房间,威枋缠着王佳妮问这问那,威枋知道这是为了自己的事儿的,他想多打听打听,王佳妮早就有点困了,懒得跟这个儿子说那么多,就回房间休息了。凤儿也回了房间休息了,威枋只得也拉着弟弟海棠也回了房间,这俩人出去了一天,昨天下雨,这俩人兴奋的不行,说是要逮大鱼来着,结果今天逮的鱼,除了鲫鱼就是草鱼,没啥大鱼,这一天为了不回家玩的尽兴一些,干脆就把逮的鱼在池塘边直接烤了吃了,没有什么调味料的烧烤,反而觉得很香,这也许是这俩人很久没有吃到肉的兴奋吧,这会儿海棠还哪有什么心情陪着五哥唠嗑,回房间就躺下休息了,威枋看弟弟躺下了,也就胡思乱想的躺在慢慢的睡着了。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