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 恩宠散尽
“太后娘娘……”
有宫女从窗子里望过去,有些不忍道:“丽贵……丽贵嫔晕过去了。”
吴太后站在窗子里,一双秀眉紧蹙:“哀家是瞎了吗?看不见吗?你这么可怜她,陪她去雨里一起跪着如何?”
那宫女忙跪下说不敢。
她的确可怜丽贵嫔,宋首辅已经被皇上判了秋后问斩,宋丞相虽然逃过一劫,但也被皇上撸了官职,听说现在在宋家的日子很不好过。
宋家那些族人也大小程度的被清算,偌大的一个宋家,顷刻间说散就散了。
丽贵嫔本是高高在上的贵妃娘娘,如今却成了后宫人人都可以踩一脚的丽贵嫔。
太后娘娘有意搓磨,怕是这身子也要毁了。
雨夜里,一片阴影笼罩在丽贵嫔头顶上,夏禾抬头望去,就见蒋采女举着一把油纸伞,不悲不喜得看着晕倒在地的丽贵嫔。
“皇上……皇上……”
迷迷糊糊的丽贵嫔眯着眼睛,还以为是皇上来救她了,她虚弱的抬起手,想要抓住那如梦似幻的泡影。
“贵嫔娘娘看清楚了,臣妾是蒋采女。”
蒋媛冷笑一声:“当初臣妾为娘娘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可臣妾被皇后陷害,被打入冷宫受尽苦楚之时,娘娘您在做什么呢?是不是连一个眼神都没分给臣妾,一点也不顾臣妾的死活呢?”
丽贵嫔趴在地上,两只手撑着湿滑的地面,努力的瞪大自己的眼睛:“蒋采女?你来……你来做什么?”
在看清蒋媛冷漠的脸后,丽贵嫔眼底迸发出强烈的恨意:“救你?要不是你和珍嫔那个贱人,本宫怎么会落得今天这个地步。我只恨不能当初就把你们两个贱人烧死在冷宫,也不至于今日让你们小人得志。”
想当初她罚姜昕玥跪在御花园的烈日下时是多风光神气?
后宫中人无人可与她争锋。
这才不过一年光景,人与人的际遇就翻天覆地。
珍嫔一跃成了皇帝心中最宠爱的嫔妃,而她……却是落魄得像条狗一样,还要在这里被蒋媛奚落。
蒋采女又是一声冷笑:“与臣妾和珍嫔娘娘有什么关系?要不是你们宋家不把皇上放在眼里,何至于今天这个下场?”
“你什么意思?”
“臣妾没什么意思,娘娘想不明白,就继续恨着臣妾与珍嫔娘娘吧!”
蒋采女目露讥讽:“当初娘娘对臣妾见死不救,如今臣妾却不会做那狼心狗肺之辈。”
她对身后的太监道:“等天亮了,就送丽贵嫔回长信……哦不……她已经不是高高在上的贵妃娘娘了,皇上下旨让你去洗荷殿与臣妾同住了。”
而且蒋媛以末等采女之身住主殿,丽贵嫔却以高位嫔妃之身住偏殿。
帝王恩宠散尽,原来是这么不念旧情的。
蒋媛走在大雨中,小小的油纸伞也遮不住她的肩膀被飘雨打湿。
撑伞的太监更是浑身都湿透了,却还在担心蒋采女会因为淋雨而降罪于自己。
看啊!
宫里就是这样,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虾米吃沙砾的地方。
可有朝一日,像珍嫔这样的小鱼,也会长成北冥有鱼,将所有的大鱼小鱼都吞入腹中。
皇后娘娘……得意不了多久了。
珍嫔不愿与她联盟也没关系,她自己一个人,也能挖皇后的心。
解决了宋家,宣武帝最近心情都十分不错,就连蒋采女都被提为了蒋婕妤。
加之蒋家最近因斗败了权势滔天的宋家,得到朝臣巴结,蒋合围的名声也越发大了起来。
只姜堰昆得了姜昕玥的嘱咐,每每当人问起,就把功劳全都推给蒋合围,尽力弱化姜家在这件事里起到的关键作用。
她还建议把族中那位“始作俑者”大堂伯送回益州老家,努力不让任何人记起这个人来。
姜昕玥信上说的也很有道理,她说宋家树大根深,虽然宋首辅已经没有复起之日,但宋丞相还在,宋家散却没有完全散,掀不起什么大风大浪,但对付蒋家和姜家是绰绰有余的。
如果在宋家颓败之时,姜家却得意嚣张,难免会刺痛宋家人的眼睛。
到时候被他们报复,姜家这新起之秀是抵挡不住的。
再说了,姜堰昆已经拿到最实际的好处,被宣武帝提拔为正三品大臣刑部尚书了,还要那些虚名做什么?
姜昕玥还另外写了一封信给堂伯姜堰锡,说会让皇帝在合适的时候想起他来,到时候宋家也不足为惧。
姜家嫡系一脉要是真有大本事,也不会至今为止都只出了一个地方官府的师爷了。
姜堰昆也劝自己的堂兄:“玥姐儿入宫之后,先后斗败了好几位皇上宠妃,就连入了冷宫也有本事让皇上放她出来,并且还晋了位。我能做成这刑部尚书,也全靠她在皇上耳边吹枕头风。锡堂兄……咱们要听玥姐儿的话,姜家飞黄腾达之日不远了。”
姜堰锡被他说得慷慨激昂,特别是姜堰昆还让他在族里挑几个会读书的送来京城,说会在姜府建一个族学,考校几个孩子的功课,看看他们能不能和泽哥儿一起参加今年的秋闱。
姜家能出更多年轻有为的官员当然是再好不过的,他一人的前途反而没那么重要了。
姜堰锡立马备了马,连姜堰昆准备的马车都不要,嫌马车累赘。
他要快点回益州,把消息告诉族里,然后带着族里那些后辈早早的过来,不然怕路上耽搁,该赶不上了。
原本秋闱是定在八月的,但是出了宋家科举舞弊的事,皇上把时间推到了年底。
这都不叫秋闱叫冬闱了。
此去益州,一来一回也得一个月呢!
所剩的准备时间可不多了。
乡试过后,明年二月会试,会试结束,三月就是最后一场殿试了。
时间还是挺赶的。
虽说乡试在益州也能考,但姜堰锡觉得,族里最有出息的人是姜堰昆,他当年就是科举的一甲榜眼。
所以他还是决定把族中子弟都带来京城,转个学籍到京城来。
姜家是益州首富,益州知府还指望着京城这边有点人脉,不仅不会为难他们,还巴不得快一点给他们办妥,莫耽误了考试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