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朱雄英舌战群儒,始皇帝终于入庙
把秦始皇抬入帝王庙,是朱雄英当初对辘轳剑的承诺。
只是一直不到时机,朱雄英才没有提起。
拿下倭奴后,就又不同了。
多项实质性证据表明,倭奴的文明确实来自于徐福,和始皇帝关系不小,可以借题发挥。
去年朱雄英便想趁凯旋归来,提提这茬。
无奈赶上过年,人心浮动,心善的太孙殿下便暂时按捺住了。
到今年,蓝玉领兵出征后,朱雄英总感觉皇爷爷和父王好像对自己抱有愧疚之心。
又赶上祭拜帝王庙,天时又至。
朱雄英这才不再迟疑,果断提出正视始皇帝历史地位,还天下一个公道。
礼部郎中迟疑了,朱雄英可不会迟疑。
眼前这一幕,他几年前就在心中预想,早就有应对方案。
直接夹枪带棒数落道:“这什么这?说到底,谁都知道长城的用处、好处。
长城是不能拆的,如果可以,多建一些才好。
可是作为长城这一军事部署的主要设计者和操作者,秦始皇却被你们借着不合逻辑的旗号骂了几千年。
这公平吗?孔夫子老人家是这么教你们以怨报德的吗?”
礼部郎中:“这……。”
朱雄英摆了摆手:“没有争辩的能力,就别学人家强出头,入列吧。”
礼部郎中羞红了脸,弱弱回到队列。
见其他人不顶用,礼部尚书刘仲质亲自站了出来:“细细想来,殿下的话并非全无道理,始皇帝身上的污名确实应该洗刷掉一些。
只是焚书坑儒这桩事,却是无论如何也洗脱不掉的。
书,承载文化;儒士,教育万民。被粗鲁、血腥对待,实属不该。”
“是刘先生啊,你也转不过这个弯?”朱雄英笑道。
“还请殿下解惑。”
“书,有好书坏书,人也有好人坏人。
若是刘先生能拿出始皇帝焚烧的书籍名单,并证明这些书不该烧,那孤立刻离开奉天殿,绝口不再提始皇帝入帝王庙之事。
同理,先生若能证明天下儒士都是好人,并且愿意为他们作保,有儒士办了坏事便一起连坐的话,孤也就此离开。”
“这……。”
沉默了片刻,刘仲质十分有涵养的抱了抱拳,一脸愧疚的退了下去。
眼见堂堂礼部尚书都败下阵来,那些或各怀心思或榆木脑袋的官儿急了,当即又推出一个代表来。
“秦始皇为了统一六国,造成秦国和六国多少死伤!
为了提供士兵和粮草,他在国内横征暴敛,使得夫妻离散,家家素缟。
难道殿下也有说辞替他遮掩这些事吗?”
朱雄英依旧不慌不忙:“孤先来说战死士兵的事儿。
很显然,任由诸国混战,死伤只会更多,所谓宁为太平犬,不为乱世人,便是此理。
帝王庙中的汉高祖、汉光武、隋文帝、唐太宗、宋太祖、元世祖等,不皆是因为结束乱世,开创一个和平朝代而为人传唱?
何以到了始皇帝这里,又又又被区别对待?”
“这……。”
“再说横征暴敛的事儿,就算始皇帝处置操切了些。
可大争之世,时间不等人,只有快刀斩乱麻,才能尽快结束战乱,还百姓以和平。
磨磨唧唧的,等同于钝刀子杀人。”
“但诸国本可以实行仁道,有事好好谈,而不是打来打去,徒增伤亡,子曾经曰过……。”
朱雄英抬起右手,作势要扇这官员。
官员下意识躲了一下。
朱雄英笑道:“你看吧,孤要扇你,你无法左右孤的决定,更没法立刻用仁道感化孤,你只能躲闪。
这不禁让孤想起儒文化最鼎盛,但也被别国欺负最狠的大宋朝。
同样是诸国环绕,秦朝选择打,而宋朝选择谈,结果如何?
秦朝一统天下,结束战乱,虽出了不孝子,二世而亡,可时至今日,天下仍在用秦朝那一套框架。
而宋朝自太宗以来便屡屡战败,损兵折将,饱受屈辱,先有靖康之耻,后有崖山一跳。”
“这……不管怎么说,动手灭人家国家总是不好的,应该讲理,臣……。”
“呵呵,照你这样说,大明先前动手灭掉倭奴也是不对的喽?
既然你觉得不对,大明发兵前,你为何不劝阻?
这是你身为臣子的本分吗?孔老夫子是这么教你忠君爱国的?”
“这……。”
朱雄英撇了撇嘴,袖子一甩,不再多看这官儿一眼。
其他文官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终是没有站得住脚的理由,又没有守节赴死的决心,一个个弱弱不敢言。
而像是胡惟庸、杨宪这等精于谋事的文官,则压根不想掺和。
大儒宋濂和国师刘伯温更不必说,都是得了道的人,早就看透其中关节,没出来给朱雄英站台就算对得起自己所处群体了。
“既然无人再反对,那这事儿便定下来了,就照太孙的意思吧。”朱元璋很满意乖孙儿舌战群儒的气魄和口才,一锤定音道。
朱标想的要久远一些,认为一动不如一静,反正始皇帝都是死了几千年的人了,翻不翻案又能如何?没必要得罪那些读书人。
说到底,帝王中总得有个反面教材。
不是始皇帝,也得是别的皇帝,没准别的皇帝更冤呢。
但想到父皇为了维稳,不让雄英带兵北伐,心存愧疚的朱标终是没忍心出面反对。
这事儿,也就这么定下来了。
朱雄英抱拳道:“既然始皇帝要入帝王庙,便得有人陪祭。
孙臣主张由秦朝名臣内史腾、王翦、蒙武以及修建都江堰的李冰陪祭。”
朱元璋照准:“下朝后,礼部跟工部协商一番,尽快拿出条陈来。”
从始至终默不作声的工部尚书这才站了出来:“臣领命。”
刘仲质心中叹了口气,也站了出来:“遵命。”
朱雄英:o( ̄︶ ̄)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