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9章 盲帅(7)
虽然三十多年过去,容貌发生变化,但原主的形象早已深深地刻印在他们脑海中,岂是些许变化就认不出来?
华清心里有些唏嘘,在原剧情中,这些帮助原主翻案的老部下,也被治了罪。
他们跟着原主时,大部分人刚参军,未得寸功,退役后过着平凡的生活。
原主回来后,却是竭尽全力的帮助他,他们发自内心地感谢原主当初几乎凭借一人之力,保住了全城,保住了他们的家人。
最后也因原主的归来,遭受牢狱之灾。
华清不会让相同的事再度发生。
他眼眶湿润,声音哽咽:“愧对家乡父老。”
正所谓一将功成万骨枯,当时跟他身陷敌阵的五千精兵大部分都是家乡子弟。
华清是回来了,但是那些人却是永远地留在了异国他乡。
现场一片啜泣之声。
华清在魏红玉的搀扶下,走下门前的台阶,伸出手摸了摸离得最近的几个老兵,感慨道:“虽然老汉瞎了,但能再次听到你们的声音,真好!
“知道你们活着,老汉心里真高兴。”
老兵们都异常激动:“魏帅。”
“魏帅。”
“魏帅。”
……
华清摆了摆手:“都起来吧,老汉已经不是什么魏帅了。”
“不,不,您永远是我们心目中的魏帅,是我们稻城的大英雄。”不仅老兵们,连周围的父老乡亲都泣不成声。
华清长叹了一声:“造化弄人啊。”
一时间,众老兵都围了上来。
大家又哭又笑,共同回忆着以前在沙场上的趣事。
“姐夫,你回来了。”一个五十多岁,满脸沧桑,灰白胡子的男人挤了过来。
华清竖起耳朵,一脸欣喜:“是奇志吗?”
孔奇志忙回:“是的。”
魏红玉扶着华清向孔奇志走去,众人纷纷让路:“听红玉说,岳丈还活着,我正要去看他老人家。”
孔奇志有些心酸地说道:“老爷子一直卧床,精神也不太好。”
“今天早上听说姐夫回来了,他心情大好,精神提振了不少。”
“让我接姐夫过去。”
华清回头给女儿说道:“红玉,我跟你小舅去看望姥爷。”
“你在家看门。”
魏红玉还没答话,一个老兵抢着说道:“魏帅,你们一家人团圆去吧。”
“有我们在,看谁敢闯帅府?”
他来的时候,就发现华清家两扇大门朝里倒在地上。
立马有几个老兵附和:“对,有我们在。”
“魏帅请放心。”
华清没有矫情,感激地说道:“那就辛苦你们了。”
他们套上驴车,小舅子孔奇志在前面牵着驴,拉着华清三人向外走去。
一路上全是人,人们恭敬地避让。
华清他们刚走,一个在当地德高望重的老兵掏出一把铜钱,对一个老兵说道:“劳驾,麻烦你去请位工匠,给修一下门。”
那老兵哼了一声:“给魏帅修大门本来就是我等份内的事情,何须拿你的钱?”
他转身便去找工匠去了。
孔家本是稻城第一大富商,这些年受到魏国忠的打压和排挤,财富明显缩水很多,勉强算个有钱人。
来到小舅子家门前,一家人都在门前迎接,华清三人下了马车,寒暄一阵后向院子里走去。
推开门进入岳丈的卧室。
他一脸褶子,头发眉毛都白了。
头顶上的几根毛发,稀稀落落,数都数都得过来。
蜷缩着身体,瘦骨嶙峋,已没有几斤重,一个女子都能单手轻易提起来。
岳丈在男仆的帮助下,在病床上翻了个身,看向门的方向。
“是华清回来了吗?”
华清在红玉的搀扶下赶紧上前,红了眼眶:“岳丈,是我,华清,回来了。”
岳丈上下打量了一番华清:“三十年,在塞外不容易啊。”
“眼睛都瞎了。”
“不过,回来就好。”
华清用力地点点头。
岳丈缓了几口气,对于他这个重病缠身的耄耋老人来说,刚才的几句话消耗他不少力气。
他伸出发抖的手,拍了拍床沿:“来,坐。”
华清在魏红玉的搀扶下,坐在岳丈边上。
两个人干枯的手握在一起,不同的是,一只手强劲有力,一只手软的像一团泥。
华清十分小心,生怕一不留神捏碎岳丈的手。
“华清啊,我有两个儿子,只有一个女儿。”
“现在家业丢失了大半,好在两个儿子都还健在。”
“但女儿啊,女儿啊。”说着,岳丈落下老泪。
“她是我唯一的掌上明珠,从小就是我的心头肉。”
“在她最需要的时候,我却没能力帮她。”
“华清,她死得冤啊。”
华清用力点了点头:“我知道。”
岳丈柔和地笑了笑:“我吊着最后一口气,本来是想看到你回来后,能给她平反,但是”
他实在没想到自己的女婿成了个瞎子,语气甚是凄凉,带着些许无奈与失望。
“算了,我和两个儿子无能,没照顾好玉儿,小菲和小广。”
“希望,你回来后,我不奢望他们能过上大富大贵的生活,能过上正常生活就好了。”
华清又用力地点了点头:“岳丈,您放心。”
岳丈长舒了一口气,之后闭上眼半天没动静,最后好不容易半睁开眼,小声说道:
“我的心愿…都了了。”
“奇才,奇志,我要去和你们娘亲团聚了。”
华清的大舅子,小舅子都走上前来,用袖子擦着眼泪哭道:“爹。”
“华清,我要去见我的掌上明珠了。”
“我一生最愧对的就是她,不知道她肯不肯见我?”
华清擦了擦眼泪,安慰他道:“会见的。”
呼~
岳丈终于吐出了最后一口浊气。
“爹。”
“岳丈。”
“姥爷。”
……
“老爷西去了。”一个老仆擦了擦眼泪,对外面喊道。
下午,华清穿着孝衣坐着驴车,带着魏红玉和小菲,一起赶往乡下。
跟在他们身后的是一支长长的老兵队伍。
他们在郊外村子里一座宅子前停下。
那户人家早已得到消息,他们出来看时,见到浩浩荡荡地人群,早已吓破了胆,齐齐跪在门外迎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