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蚕食草原,三辅大旱
大量的战利品,很多都是幽州用不上的,必须尽快换成有用的东西。
那些异族的皮甲实在是简陋了一些,李骏准备反手卖给轲比能和步度根。
二人很是开心,这些皮甲汉人看不上,他们可是当宝贝一样,一万多件皮甲被二人平分了,每人又多出了三千匹次等战马。
这下光次等战马,李骏就有五万多匹了,拿来做驽马实在太浪费了,为此李骏特地找来了甄尧
“舅兄,这五万多匹次等战马,对于那些诸侯来说可是宝贝,你把消息传出去,就说我们送货上门,让他们派人来蓟县交易。”
“好,不知道主上想要些什么”
“人口,粮食,铁矿石,土地都行。”
“放心吧,我这就去办。”
“去吧,我等你好消息。”
甄尧下去马上就安排所有商队把消息传播出去,各地诸侯都轰动了,现在有骑兵的诸侯不多只是因为缺马,现在被李骏这么一勾搭,大家立刻就进入了军备竞赛。
以前大家都没骑兵,那也就无所谓,现在如果不组建骑兵,而别人有了,那就是巨大的劣势。
各地诸侯纷纷派出使节,前来购买战马,除了这些次等战马,李骏还拿出了一些阉割过的优质战马,毕竟大家的将领们还是需要好马的。
第一个赶到的反而是孙策,他跟随李骏的商队到了蓟县,除了买马,他也很想来看看幽州骑兵,学习一下幽州骑兵的战术。
对于这个大舅子,李骏还是蛮喜欢的,历史上的小霸王也算个性情之人,比他那个世家傀儡的弟弟孙十万更加讨喜,可惜不善于处理内部矛盾,最后死的不明不白。
不过生意归生意,李骏和孙策争执一番,最后确定以两万山越年轻女人,换取五千次等战马,一百匹优质战马。
对于孙策的要求,李骏也欣然答应,派人送孙策去骑一军学习半个月,走的时候再把马带走。
至于袁术等人就更加简单粗暴,这些世家豪族支持的大诸侯,都有大量隐户人口和存粮,不到两个月,在夏收之前,所有战马销售一空。
李骏的商队大摇大摆地前往各地,送马,然后把人口粮食运送了回来。
五万余匹次等战马,一千匹优质战马,一共为李骏换取了五万余户人口,一百二十万石粮食,至于那些珠宝玉器之类的奢侈品,除了一部分给将领们作为赏赐,剩下的都暗中和各地世家换成了金银、生铁、粮食、人口这些。
这些人口粮食全部被塞进了并州,这些年并州努力发展,再加上移民,总算有了一百一十余万人口,比历史上东汉末年全盛时期的在册人口还多三十余万。
(东汉末年,人口鼎盛时期,并州在册人口也只有七十余万,当然如果包括那些被异族奴役的汉人,还有世家的隐户,个人相信绝对超过百万。)
就在甄尧主持交易战利品的时候,甄俨已经带着工部官员,指挥着几十万异族奴隶,开始往草原上建立受降城和道路。
按李骏的规划,这些受降城以后会开放榷场,用商品和鲜卑人长期交易牛羊马匹,还有皮草羊绒,在这里交易还能免除大部分税赋。
每个受降城都按各郡之名,例如渔阳境内的就叫渔阳受降城,每个城池都会按照一个中等县城建设,四周配置十到二十个烽火台,由各州兵团驻军,各州刺史派人管理。
随着几十万奴隶的辛勤劳作,两个月之内,西起并州朔方,五原郡,东至幽州昌黎,玄菟郡,十座受降城,上百个烽火台,拔地而起。
紧接着就是通往各城的道路也逐渐修通,优惠的政策,吸引了大量鲜卑人前来交易。
以前收购鲜卑人的产品还要自己组建商队深入草原,运气不好遇上不讲理的,命都要丢了,现在受降城就有榷场,还有军队保护,政策也优惠,各地商人纷纷前来交易。
商人一多,需求也就多了,不少移民在官府的帮助下在城中搞起食肆,客栈,没有本钱开店的就出力,很快各城就因为商业而兴盛起来。
李骏还和蔡邕商议之后,在十座城池里开设学堂,教异族人学汉语,并且声明,会汉语之人可以再免除一些税收,那些异族商人为了方便交易都开始学习汉语,慢慢地也开始接受了一些汉族的文化,习俗。
忙完一切,已经是夏收之后了,李骏看了一下自己的系统
“宿主:李骏
领地:幽州,并州,辽州,瀛洲;
人口:一千一百二十七万五千三百一十七人;
兵力:地方兵团十八万人,野战兵团二十万人,合计三十八万人;
存粮:七百三十五万二千一百七十三万石。”
李骏心想,现在自己的实力就算不是最强也绝对是前三了吧,虽然兵力可能不是最多,不过自己的兵马那都是精锐,不像无脑爆兵的袁术,仗着自己占据着膏腴之地,粮食产量大,也是差不多一千万人口,居然有五十多万兵马。
现在各地已经完成了对草原的第一次推进,不仅建立了城池,沿途的草场也被很多家族承包,开始种植牧草,开设养殖场。
在李骏看来,对草原的征服绝对不是简单的打一顿,或是驱逐就行的。
你看匈奴人,被卫霍打得那么惨,最后还不是缓过劲来,东汉末年占据了并州大片土地,后来更是建立了赵汉政权,开启了五胡乱华的至暗时刻。
包括后来的大唐,建立都护府的羁縻统治,最后安西军主力回去平定安史之乱,那些西域小国立马开始反复横跳,最后那满头白发还坚守的悲壮安西军,让人扼腕叹息。
(作者看过一本关于最后的安西军的小说《唐骑》,很热血。)
因此李骏的计划就是逐步推进,移民充塞,逐渐蚕食掉草原,在当地建立稳定的汉人聚集点,同时逐步汉化异族人,让他们逐步定居下来,接受汉人的文化习俗,才能真正解决这些异族之人。
鲜卑大战之后,步度根和轲比能渡过了几个月的蜜月期,但是草原民族的特性,使得他们很快就出现了矛盾。
在李骏的刻意扶持下,各地已经有了十几家羊毛加工厂,他们收购羊毛,然后做成毛衣,毛毯,再卖回草原换取牛羊皮革,再运回幽州售卖,十分赚钱。
这些家族倒是很默契地没有和李骏家抢羊绒生意,这让李骏家的羊绒工坊还是能保持日进斗金的效率。
李骏授意兵部大量收购皮革,制作成皮甲,再售卖给两部鲜卑和各地诸侯,赚得盆满钵满。
那些柔软轻便,价格便宜又没有膻味的羊毛制品比那些皮草便宜多了,不仅是鲜卑人,就连羌人和西域人都十分喜欢,不少大汉底层百姓也会购买,因此销量很大。
这就导致现在鲜卑人每年和汉族人交易盐糖粮食和御寒衣物的主要产品,已经从战马和牛羊,变成了羊绒,羊毛。
羊吃草不像牛那么温柔,那可是连根拔起的,一块草场一年只能放牧一次,因此对草场的需求就会更大,部落之间就很容易发生矛盾。
逐渐的,一些部落之间也就会为了草场发生小规模冲突,后面发展到数千人的厮杀。
作为各自的单于,两边一开始还能互相对话,以此来解决一些矛盾和问题,逐渐的,矛盾越来越多,冲突愈加频繁,两人的矛盾也就越来越深了。
两部鲜卑从蜜月期到反目成仇,这是李骏愿意看到的,他最希望这些鲜卑人天天打,把狗脑子都打出来,省得还要他耗费钱粮去打。
就在李骏搞定鲜卑人的同时,建安元年夏,三辅之地发生大旱。
眼见夏收在即,在最需要水的时候整个五月一滴雨没有下,粮食大幅度减产已经是必然了。
刘协和那些世家大臣一开始根本没有在意,只有曹操一个人着急上火,数次上表希望朝廷重视,也被忽视了。
百姓们只能采用挑水灌溉的方式,希望能多保住一些粮食,收效甚微,大量田地因为缺水都干裂了。
看着收获在即的庄稼枯萎而死,百姓们欲哭无泪,夏收的粮食连交租都不够,别说税粮了,不少人被逼无奈,卖儿卖女,或者干脆举家逃荒。
收不上佃租和税粮,这些世家大臣终于有些慌了,纷纷上表,希望皇帝下诏减免税收,开仓赈灾。
刘协刚刚稳定了一两年,日子过得奢侈,原本还指望税粮上来嗨一波呢,哪有钱粮赈灾。
曹操从兖州各地抽调了十几万石粮食用于赈灾,也是杯水车薪。
刘协赶快召开朝会,商议对策。
“各位爱卿,关中大旱,数十万百姓们流离失所,现在该怎么办?”
董承昨夜就和刘协商议过了,因此第一个站出来表态
“陛下,臣家中还有些余粮,愿意捐献五千石,用以赈济灾民。”
有董承带头,其他人也纷纷站出来,捐献粮食,勉强凑了二十万石粮食,其实这些粮食对他们来说根本就是九牛一毛,再多一倍都拿得出来。
就在刘协有些兴奋之时,杨彪出来泼了一盆冷水
“陛下,加上曹太尉送来的十几万石粮食,不过三十几万石,只能吃到冬季,臣测算过,一个灾民每日两顿稀粥,三辅地区四十余万灾民,每日需要消耗粮食近五十万斤,就算补种一季豆子,到明年夏收,至少需要粮食八十万石,再加上军粮,我们至少还有筹集八十万石粮食才够用。”
“什么,这么多”
刘协第一次应对这种情况,哪里能想到赈灾的花费如此之大,有些泄气地看向董承。
董承心中大致的算了一下,就知道杨彪不是危言耸听,只得朝刘协点了点头。
刘协瘫坐在那里,好一会才回过神来
“各位还有什么办法”
王允赶快出列
“臣有几个办法。”
“王爱卿请说。”
“第一,请陛下削减宫中开支,大概能省出五万石粮食;
第二,打开內帑府库,购买粮食,关中世家应该还有些余粮,臣想买个十万石不是问题;
第三,派人去豫州等地买粮。”
听说用花內帑的钱,还要削减开支,那就是要过苦日子,刘协有些不愿意了,纠结了好久才下定决心
“好,传诏,自即日起,宫中开支已经很紧张了,就不再削减了,打开內帑府库,购粮之事就全权交于王爱卿了。”
“诺。”
“好了,退朝吧”
刘协好不容易攒的一点钱全没了,心情很不好,回后宫准备找妃嫔们安慰一下。
王允带人去內帑,取了金银珠宝,开始四处购粮,那些关中世家虽然贪心,还是要给王允面子的,“只是”翻了十倍的价格。
刘协的內帑不过两千多万钱,加上王允从国库里调的一点钱,勉强凑了三千万钱,面对高达一千钱一石的“友情价”粮食,只买到了三万多石粮食,远远低于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