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章 殿中辩王景略任相
苻安的话犹如平地惊雷,苻苌还没有回答,毛贵便先跳出来吃惊的看向苻安:“武都王,您老乃是我大秦的柱石,如今大秦正在用人之际,在此关键时刻,还望您三思啊。”
苻安却好像对毛贵的话充耳不闻,只是依旧看向苻苌说道:“陛下,老臣已经向陛下递上了奏疏,还请陛下恩准。”
毛贵在一旁听的心惊胆战,苻安到底什么时候给皇帝递交的奏疏,而且这件事情苻安根本就没有和他们这些老臣一同商议过,这里边到底是有什么隐情吗?
苻苌看着朝堂上大臣们个个不同的神情,心中顿时畅快不已,嘴角也微微上翘。
“老臣恳求陛下恩准。”苻安说着居然跪了下去。
“叔祖,这…”苻苌则是做出一副十分为难的样子。
“陛下!”苻安却是重重的将头埋在了地上。
苻苌深吸一口气:“既然如此,那孤便同意叔祖的请求。”
苻安听后,心中也是松了一口气:“老臣叩谢陛下圣恩。”
“好了,叔祖,您快平身吧,虽然您辞去了丞相一职,但是以后的朝议,叔祖您还是要来参与的。”苻苌补充道。
“老臣明白。”苻安站起身,重新走回了班列之中。
“陛下,臣有一事启奏。”中书监胡文出列说道。
“胡卿但说无妨。”苻苌点了点头。
“陛下,慕容儁的百万大军已经快要在邺城集结完毕了,一旦燕军集结完毕,那兵锋一定会指向我大秦,臣提议,在边境上布置兵马,用来抵御燕军入侵。”胡文说道。
胡文的话把朝堂上还沉浸在灭凉之战喜悦之中的群臣一下子从胜利中惊醒,他们差点忘记了燕主慕容儁在其国内调集百万大军的事情。
“陛下,我们应该立刻派人去通知广平王他们,叫他们警惕边境上的燕军。”梁楞补充说。
“陛下,恕老臣直言,我们如今刚刚才消灭了凉国,国内可以调遣的士卒也没有多少了,如果燕军一旦大举入侵,我们恐怕难以抵挡。”众人寻声望去,发现说话的人正是毛贵。
“毛太傅此言大谬,想当年先帝麾下也不过数万兵马,却可以定鼎关中之地,而如今我大秦不仅占据关中,还坐拥河西之地,燕贼就算来犯,我们我们未尝不可一战,鹿死谁手,尚未可知。”
苻苌看了过去,发现说话的人竟然是著作郎董荣,说起董荣,苻苌倒是觉得此人一言难尽,在苻苌的眼中,董荣可以说是一个十分有才华的大臣,可是在为人处世上,他却又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奸佞,就好像他的才华全部没有用对地方一样。
在前世的时候,三弟继承皇位,董荣便由著作郎升任为尚书,后来又担任右仆射等职务,而受父皇遗诏辅政的八大臣之中,雷弱儿因为斥责董荣和赵韶败坏朝纲,便遭到二人的诋毁,随后被三弟诛杀,并牵连其满门。
而司空王堕,也因为看不起董荣,遭到其嫉恨,随后董荣亦是在三弟面前进谗言,使得王堕被诛杀,其外甥洛州刺史杜郁也一同被杀,直到后来,堂弟发动政变,以祸国殃民之罪将其和赵韶赐死。
“董荣!你懂什么!燕军如今是以逸待劳,而我大秦却是疲惫之师,一旦双方交战,就算可以战胜,我大秦也会付出沉重的代价的!”毛贵怒不可遏的冲董荣吼道。
“毛太傅,您真的是老了,如今胆子也这么小了吗?”董荣嘲讽道。
“董荣!你个混账!”毛贵当即被气的吹胡子瞪眼,指着董荣破口大骂。
“放肆!”这时,在苻苌的示意下,忠禄看着正在争吵的两人说道:“毛太傅、董著作郎,陛下可还在这呢。”
“陛下,老臣知罪,还请陛下责罚。”
“陛下,臣知罪。”
忠禄话音刚落,毛贵和董荣便立刻收住了架势,朝着苻苌恭敬的行礼说。
“罢了,毛太傅、董荣,这一次就算了,下不为例。”苻苌大手一挥,并没有处置二人御前失仪的罪过。
听皇帝并没有想要惩处他们的想法,二人也是赶紧叩谢皇恩。
“诸位,其实关于慕容儁调遣百万大军一事,根本无需多虑。”苻苌突然站起身面向群臣说道。
毛贵等人在听到这句话之后,眼皮皆是一颤,皇帝这话是什么意思?那可是百万大军啊,怎么能够不引起重视呢?
“诸位皆是我大秦的肱骨,所以孤在此也不向你们隐瞒,就在昨夜,先帝给孤托梦了。”苻苌的这句话一下子引起了轩然大波,先帝托梦,这可不是什么小事情,群臣顿时都窃窃私语了起来。
“陛下,请问先帝可有说什么?”苻安询问道。
“孤梦到先帝在梦中给孤说,我大秦乃是天命所归,纵使慕容儁集结百万大军,也无需担忧,而且先帝还告诉孤,不出半年的时间,燕国国内必有大丧,而我大秦只需要积攒力量,等待合适的时机,待机而发便是,这天下,终究是我大秦的!”苻苌意气风发的说道。
在场的群臣也都被这股气氛所感染,一个个都激动不已:“大秦万年!大秦万年!”
退朝之后,苻苌命忠禄将王猛单独召了回来,君臣二人在偏殿里见了一面。
“臣叩见陛下。”
“好了,景略,这里又没有外人,平身吧。”
“谢陛下。”王猛起身之后,坐在了苻苌的对面。
“景略,如今武都王已经辞去了丞相一职,孤想要让你来接替丞相一职,你可愿意?”
王猛先是一愣,眼神之中充满了惊讶之色,他毫不怀疑皇帝这句话是在故意逗他。
“陛下…这,臣…恐怕难以胜任…”王猛想了半天并没有想到合适的理由去拒绝。
“诶,景略,孤说你可以胜任,你就可以胜任 ,其实孤继位之后一开始就是想要任命你为丞相的,只是为了平衡各方,稳定朝局,这才先任命武都王担任丞相一职,用于过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