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灵魂的追问,说还是不说?
上京
正是群臣上早朝的日子,皇帝赵蕴坐在上位,下面的大臣一片寂静。
忽然,“啪”的一声
奏折被扔在地上,皇帝充满怒意的声音响起:
“荒唐!!”
“没想到朕一直以为漳州的匪盗猖狂是因为民风彪悍,没想到竟然还有我大赵官员的手笔。”
“好啊,真是好的很!”
大臣们个个不敢言,最后还是赵若寒站了出来:
“父皇,若是江将军那边人手不够,儿臣愿意带兵过去。”
对于赵若寒现在表忠心的行为,皇帝摆摆手。
“不必,江夏说他有把握,最多一月就可以铲除匪盗。朕现在下一道圣旨,着予江夏便宜行事之权,在剿匪的同时,将相关官员一律下狱,押解回京由朕处置。”
“众卿可有异议?”
赵若寒推到自己的位置上,随众大臣一起答道:
“臣等无异议。”
这件事就这样被敲定下来。
皇帝的诏书八百里加急往漳州送,几乎一两日就可以到达漳州。
这一两日江夏可以说是非常的闲适,毕竟皇帝没有下诏,他现在又不能行动。
不如在这知府府邸好好的享受享受,养好精力用来对付匪徒。
当然江夏悠闲道德同时跟在他旁边的顾长安也悠闲,身为军师,除非江夏有需要,不然顾长安的主要任务就是随从江夏。
江夏最喜欢的就是在晴朗的日子里坐在石桌旁喝酒品茶,最好石桌靠近大树,这样他就可以依靠着大树,享受着树荫,望着天空,肆无忌惮的发呆。
古代的日子,这样已经是最舒服的了吧?
他自己这样做,也带着顾长安。
微风拂过发梢,他穿着轻甲靠着树干,看着好不潇洒。
这个时候最适合谈心不过了。
江夏先起个头:
“长安啊,你能给我说说当初战场上的事吗?”
顾长安不明白江夏怎么会想知道这件事,毕竟战败也算是一件禁忌,现在几乎很少有人提了。
他的脑海中浮现的又是尸山血海,看着身边人一个个死去的无力感。
顾长安抿抿唇:
“没什么好说的,无非是中了敌人的计,最后活着回来的人很少罢了。”
顾长安说的简短,一句话盖过了多少的痛苦无助。有些场景,哪怕是现在,顾长安依旧会梦到。
在狱中的日子,除了身体上的折磨,心灵上的痛苦并不少。
“若是当初· · · ··· ·”
“当初什么?”江夏有些好奇的接着问。
江夏觉得顾长安并非不识大体之人,再加上他是文人,饱读诗书,一些计策还是知道的。最后怎么会打成那样。
如果不是顾长安身上出了问题,那就是主帅或者军中出了问题。
顾长安的声音有些痛苦:
“若是当初的主帅肯听我的几句话,也许死伤可以避免一些。”
江夏神色严肃,在涉及行军打仗时,他的心思会比平常缜密许多。
“那长安你有没有想过主帅赵傲为什么会不听你的话呢?”
一瞬间,顾长安脑海中有什么一闪而过。
为什么呢?自是因为他听了监军方文海的,只管进攻,将蛮族一网打尽。
可是方文海怎么会清楚蛮族一定会用上全部的兵力呢?甚至对蛮族如此了解。
很简单的事情,但是对于当时来不及思考的顾长安来说却是难以看清的事情。
战败之后他就被押解回京了,方文海似乎最后只是被降了几级,毕竟他不是军队的主帅,完全可以在事后置身之外。
顾长安的语气里多了几分波澜:
“因为有人在一旁不停的怂恿主帅。”
看着顾长安笃定的神色,江夏心知当时没想通的顾长安如今转过头来了。
他也没有什么一定要顾长安说的想法,只是许诺:
“既然你已经知道什么了,那日后要是有需要的地方,你只管开口就是了。只要我能帮的,一定帮!”
顾长安没想到曾经让自己那么困扰,不知道如何开口的事情,在江夏的三言两语下,几乎可以说解决了一半。
剩下的就是回京追查方文海,寻找证据。
他的心里又多了什么,他和江夏的关系很微妙。
有时候是上下级,有时候又是好朋友。但有两次比较尴尬的经历,让这份关系更加奇怪了起来。
趁着此时气氛正好,顾长安也想将心里的疑惑问出来:
“江夏,我也有一个问题想问问你。”
看着顾长安郑重的神色,江夏点点头:
“想问什么就问吧,此时你我只是朋友,不用有什么顾忌。”
顾长安直视着江夏的眼睛,随即说:
“我想知道将军心里所在意的,和我重名的那个人的故事。”
江夏愣了,没想到顾长安会知道这件事。
按理说他没有告诉过才对,除非这是上次醉酒的时候说的。
果然,喝酒误人。再给江夏一个机会,他当时一定不会喝那么多。现在的江夏看着眼里满是执着的顾长安,陷入了人生中为数不多的无措。
说,还是不说?这是一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