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 量不变即为无量
枯木山不高,山顶也不大,略微起伏的峰峦连起来方圆不足二里。
待杜源慢慢爬上山顶,天已入夜,下午只是把留影阵基础布完,要将其中景象转化为灵念能进入的气场,留影阵才算彻底完成。
白天人多眼杂容易暴露,所以他才等到夜晚躲到山顶。
杜源将指尖精血在空中划过,留影阵四周一圈极淡的光影一闪而过,只见一座缩小版的枯木山全景悬浮在山顶空中。
随着他指尖精血不断挥洒,山景化作亿万光点在空中不断变换,反复推演。
他观察了近半个时辰,将山景生灭过程记于脑中,接着他将灵念波动放缓到最慢,然后闭目冥思,分神入念。
前文讲过,常人灵念波动的范围在一千到一万赫之间,也就是灵念一刹那波动一千到一万次。
杜源现在的灵念波动为一赫,那么怎么能调整到一千这个数值呢?那就得说说墨老头幻阵总纲里提出的一个新概念了。
灵念每波动一次称为量,量是变数,可以小到一个点,也可以大到宇宙天地,构成量的基本法则称为量子。
一灵念见千量即为千赫,杜源此时正在摸索这个状态。
只见黑暗虚无中,枯木山静止悬浮空中,他控制着识海内念头不停闪过,山中景色依然没有任何变化,因为此时他灵念波动为一赫,只可见一量,便是目前这静止的枯木山。
随后他灵念骤动,刻意控制山中一颗石头滚动,山景在他面前一分为二后,灵念波动立马又恢复如初,此时他面前两座山景几乎一模一样,只有一个石头的细微变化。
他将这两座山景分别纳入两抹灵念当中,慢慢读取灵念里的信息,两座山景便在他识海内交互闪现。
接着他将灵念波动稍微提高,果然在一个灵念内便快速出现了这种变化。
明白这个原理后,他重新将先前的山景生灭起始部分,分作一千个灵念推演成功后,他再将灵念波动逐渐加强,直至这一千个变化在一个灵念中出现,千赫千量才算大功告成。
他将这种状态记于识海,后面的推演就变得简单许多,他将不同的山景作量,每千量纳入一灵念内,每个念头内又有数百灵念,最终识海内闪过上万个念头才将留影阵内记录的山景变化全部推演出来。
然后他将思绪放空,重新感知识海,山景立马变得生动起来,与留影阵中记录的几乎一样,不过此时他灵念波动只有一千赫,只能感知眼前山景。
随着他将波动不断提高,他似乎以心眼观天地,识海内山景感知范围越来越大,越来越清晰,慢慢快速运转,如过眼云烟般一一浮现。
直至天地静止不动,山景全部内现杜源识海之中,他继续将灵念不断加强,山景周围黑暗虚无开始慢慢延伸,山景渐渐缩小。
哪怕他灵念提高至此,他依然能感觉到周身灵念气场仍然保持在千赫不变,这便是空对幻阵,幻境的保护?
于是他将灵念波动再次攀升,此时山景已化作一团微光立于广大黑暗虚无之内,同时他识海中闪过无数画面片段。
有婴儿的啼哭。
有百姓的欢笑。
有灾民的抱怨
直至他将波动快提升到极致,在这个过程中,光化点,点作尘埃,渐渐消失在无尽黑暗虚无之中,天地间只剩下无穷无尽的黑,一时间他意识竟有些模糊,想不起回去的路,仿佛随时会泯灭在虚无之中。
“够了”。突然一道清冷的断喝将他思绪打断,强行把他识海内灵念波动压制下来。
刹那间,无尽黑暗极速缩小,无数尘埃光点极致膨胀,如同宇宙爆炸起源一般,瞬间绽放出万丈光芒,万千光影画面涌入他的识海,冲击他的灵念。
杜源脑中一片空白,一屁股坐到地上,已然从识海天地中抽离出来。
此时他头昏脑涨,想起刚才还是心有余悸,若不是关键时候师傅喊醒他,他怕是已然迷失在无尽黑暗之中了。
他运气打坐,恢复了好一阵,才重新读取识海内信息,好在刚才推演留影阵的记忆还在,他将其中山景生灭的法则原理抽离出来,再加入一些基本条件限制,然后以灵念控制真气将这些步骤逼入掌心精血之中。
最后他挥掌在空中划出一道弧线,一连串血珠腾空起舞,有如萤虫光火缓缓落向山下留影阵阵眼之中,慢慢与阵法融合。
这样一来,这这座巨型大阵才算彻底完成。
做完这一切,杜源躺在地上心想,仅仅是小小枯木山他感知起来都如此费力,这还只是单纯的光影景象,几乎没有添加法则。
如果想做到细致逼真,山石上具体的纹理,纹理之中细节的变化,变化之中还能有微妙的差别,这一切只要不断增加量和量子的基数便都能实现。
试问天地山河何其大也,万物法则何其复杂,老先生口中的一念起,万法生究竟是何等光景?
一念中亿亿灵念,灵念中亿亿量,量中还有蕴含天地法则的亿亿量子。
按照幻阵总纲所记载,量不变即为无量,意思是灵念波动要强大到感知天地间所有法则景象皆静止不变。
无量!有人能做到吗?
杜源望着黑暗虚空中的点点繁星,这景色与他刚才识海中的推演何其相似,不知在这无尽黑暗之中,点点星光之内,是否有人跟他一样此时也躺在山巅,与他思考着相同的问题呢?
而且无量之后还有黑暗蔓延,说明无量也不过是相对的,做到此方天地无量又如何?黑暗之中还有多少天地?
有朝一日量中天地光影能否将虚空中无尽黑暗点亮?杜源想那应该是做不到吧!
所以修行的尽头究竟在哪里?无量之后又是何种境界?黑暗外面是否还是黑暗?
这些事情想是永远想不明白的,他站起来,拍了拍身上的泥土,缓缓往山下走去。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