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回 木兰科210-小蘖科211—防已科212
210
南 五味子
地方名:鸡母咕啴藤(南安、安溪),红鸡母击(泉州)。形态特征:常绿缠绕性藤本,高八、九尺。茎中含有多量粘液。叶厚质而软,表面平滑,有光泽,长衡四形,长三至囚寸,先端尖,叶缘有稀疏之小锯齿。花淡黄白色,向下垂,单性,雌雄异株。果实红色,成为球形的浆果状聚生果,着生于球形膨大的花托周围。种子肾形、土黄色。生长环境:山野丘陵地带。
采集加工:药用根、叶、果。全年可采。洗净,根切碎,鲜用或晒干备用。
性味功能:果实甘酸微温,根藤辛苦温;叶辛性平粘滑。果实敛肺益胃;根行气健胃化滞;叶消肿止痛、去腐生新。
禁
忌:实热症忌用。
主治用法:
1月内风(产后感受风寒而引起急性或慢性肌肉或关
节痛风):南五味子根、鸡矢藤根各一两,合猪肉或鸡炖服。
2胃脘痛:干根五钱、麦冬二钱、冰糖二两,水炖服。
3头风疼痛:鲜根二两:老母鸡一只,酒水各半炖服。
4疟疾:鲜根四两炖酒,乘热时饮服。
5疟母(脾脏肿大):干根五钱、爬藤榕根一两、红糖五钱、黄酒适量,水炖服。
6·阳萎:鲜根一至四两,水煎服。
7,痈疽肿毒:鲜叶加冬蜜捣烂外敷。
211
南天竹
地方名:南天烛(泉州),天竹(仙游)。形态特征:常绿直立灌木,高六尺左右。茎围柱形,少分枝,幼嫩部分常呈红色。叶互生,三回羽状复叶;具有基部紫色、膨大成鞘状的总叶柄,小叶片狭卵形至抜针形,锐尖头,基部阔楔形,全缘,小叶下方及叶柄基部有关节。目维花序腋生,上生多数有梗小花,萼片多数,每三片为一轮速渐过渡为白色的花瓣,花瓣六瓣。浆果球状,熟时呈红色或黄色,内含种子二粒。
生长环境:山坡原野石灰质土壤或人工栽培。采集加工:药用根、果。根全年可采,洗净晒干。果实于成熟变红色时采。
咳杀虫。性味功能:根苦平,果实酸渣,有小毒。泻火消肿,镇
主治用法:
1风湿性关节炎:鲜根一至二两、猪脚节一至二只,酒水各半炖,分二至三次服。
2百日咳:果实三至五钱、冰糖适量,开水炖,日分二次服。
3下疳:将红的果实烧灰研末,每用末一钱、冰片五屋,研匀和麻油调敷患处。
212
石蟾蜍
地方名:粉防已(全区通称),杜臼(泉州、莆田),地虹(莆田、仙游)。
形态特征:多年生缠绕草本,长七尺至一丈二尺。根园柱形,有时块状,外皮淡棕色或棕褐色,有横纹和直的裂爽。茎细软,无毛。叶互生,质薄,阔三角状卵形或近圆形,有三至五角,全缘,两面均有短柔毛。花小,淡黄色,雌雄异株,成头状的聚伞花序,。排列成总状,生于叶腋。核果球形。
生长环境:山坡、路边、灌木林边缘。
采集加工:药用根块。全年可采。洗净,切片,鲜用或晒干备用。
性味功能:苦辛寒,无毒。祛风湿,利尿,行气镇痛。
主治用法:
1中暑腹痛腹泻:干根三至五钱,水煎服。
2水肿、风湿痹痛、脚气湿疮:干根三至五钱,水煎服,连服数日。
3 痈疽肿毒:鲜根、榔榆叶各等量,捣烂加食盐少许外数患处。
4毒蛇咬伤:干根三至五钱,水煎服;另取干品研粉调开水涂伤处。
213
千金藤
地方名:紫官娥(晋江),香菇藤(泉州、惠安),红底面藤(莆田、仙游),木防已(南安)。
形态特征:攀援灌木,全体无毛,具肥大块根。老茎稍木质化,小枝柔弱,有条纹。叶互生,纸质,长卵形,基部圆形或近截形,先端急尖,叶脉有细毛,表面深绿色,有光泽,背面通常粉红色。花单性,雌雄异株,排成腋生的伞状至聚伞状花序,花小,黄绿色。核果球形、平滑,外果皮膜质,黄红色,内果皮骨质,种子近环形。
生长环境:原野荒地。
采集加工:药用全草。全年可采。洗净,切片,鲜用或晒干备用。
性味功能:苦辛寒,无毒。祛风利湿,行气镇痛。主治用法:
1目翳、眼结合膜炎:鲜品一至二两,炖猪肉服。
2·打伤:鲜根二两,水煎服;或炖肉类服。
3童痨(童子虚):鲜根二两,配肉类或水煎服。
4·蛇伤:鲜根一至二两,水煎服,另取鲜全草捣烂外
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