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其他小说 > 草药册年 > 第26回 五加科111—柳叶菜科114

第26回 五加科111—柳叶菜科114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111

    白簕花

    地方名:三叶刺、苦刺(惠安、安溪),白刺仔(莆田、南安、晋江),土五加皮(德化),芦草(仙游)。

    形态特征:多年生攀援状灌木,茎、枝、叶柄及叶背主成均有小钩刺。叶互生,三出复叶,小叶片长卵形,长一至二寸半,宽一至一寸半,边缘有锯齿。花白色,顶生伞形花序。果球形,稍扁,熟时紫黑色。

    生长环境:村边路旁,旷野灌木丛中。

    采集加工:药用根、叶。全年可采。根洗净,切片,鲜用或晒干备用。

    性味功能:辛苦凉。清热解毒,祛风除湿,排脓消肿。

    忌:孕妇忌用。本品畏天仙果,不可同用。

    主治用法:

    1风湿性关节炎:干根三至五钱,水煎服,或加酒冲服。

    煎服。

    2、咳嗽及哮喘:干根五钱、向日葵花五钱至一两,水

    3项痈(对口疮):嫩叶适量,同红糖、食盐或发酵的酸米饭同捣烂外敷患处。

    4腰痛、坐骨神经痛:鲜根四两、蛤蟆四隻去肠杂,水炖服。

    112

    楤木

    地方名:鹰不泊(安溪、南安、惠安),刺蒲盐(莆田、仙游)。形态特征:落叶灌木或小乔木,高可达二丈。枝和叶柄密生褐色毛茸和针刺。叶互生,二至四奇数羽状复叶,长可达三尺,小叶卵形到阔卵形,长一寸半至四寸,宽一寸至二寸半,先端尖,边缘有锯齿。花白色,由多数的伞形花序组成围锥花丛,长可达一尺三寸。果实为球状卵形。

    生长环境:山间阴湿处、溪沟边。

    采集加工:药用其根、茎、叶。根茎全年可采,刮去外皮,洗净,切片,鲜用或晒干;叶春夏采,鲜用或晒干备用。

    性味功能:辛温,有小毒。祛风除痹,利尿逐湿,行气化痰,消痈解毒。

    禁

    忌:孕妇、肺痨咯血者忌服。

    主治用法:

    1水肿、糖尿病、胃溃疡:鲜根一至二两,水煎服,日二次。

    2、膀胱结石:鲜根、薄田藨(蔷薇科)、马鞭草各一两,水煎空腹服,早晚各一次。服二剂后,尿道感到刺痛数阵,结石崩碎从尿道排出而愈。

    3肺痨咳嗽痰多:干根一两,水煎服。

    4跌打损伤:茎皮捣烂敷伤处。

    5足膝风湿痛:鲜根、荭草各六两,煎汤去渣加猪脚节一只炖服,或酒冲服。

    113

    鹅掌柴

    地方名:甘补(莆田),江某(南安、惠安、泉州),有脚木(南安)

    形态特征:常绿大乔木。茎松脆,皮粗厚,枝有白色髓心。叶为掌状复叶,有小叶六至八枚,叶柄长三至八寸,小十卵圆形,长二至五寸,宽一至二寸,先端渐尖,基部模央,边全缘。冬季开花白色,芳香,排成伞形花序,顶生的为大型圆锥花序,萼五至六裂,花瓣五枚,镀合状排列,肉质。花后结果,球形。

    生长环境:山地、沟边的疏林或灌木丛中。

    采集加工;药用皮、叶。全年可采。洗净,切片,鲜用或晒干备用。

    性味功能:味苦涩微香,性凉。解表、祛风、除湿。主治用法:

    1流感发热、咽喉肿毒:干皮五钱至一两,水煎服。

    2跌打损伤:干皮五钱至一两,水煎服。

    3风湿性关节炎:干皮一两至一两半,水煎加酒服。

    4皮炎湿疹:鲜叶一把,水煎外洗。

    114

    丁香蓼

    地方名:水丁香(本区俗称),田油麻(莆田),水金望(仙游)。

    形态特征:一年生草本,高尺余。茎呈圆 柱形,色带紫。叶狭披针形,先端短尖,基部狭。秋冬叶腋抽花梗,着生黄色花,花瓣呈矩圆状椭圆形。花后结生绿色或淡紫色蒴果,呈长柱状。

    生长环境:田边低湿处。

    采集加工:药用全草。夏季采收。洗净,鲜用或晒干备用。性味功能:甘平,无毒。清热解毒,利水通淋。主治用法:

    1肾炎水肿:鲜品一至二两,水煎服;或干品研末,取鸡蛋一粒,用麻油煎为饼状,将药末撒在蛋上,趁热敷脐部,二十四小时后去药。

    2妇女白带:干品一两、夜香牛(干)七钱,水煎服(适用于湿热)。

    3痢疾:鲜品四两,水煎加糖服。

    4·痈疽肿毒:鲜品酌量,加食盐、饭粒各少许同捣烂外激忠处。

    5,鼻衄:鲜品一至二两,水煎服。

    6头风贯眼:鲜品一两、豆腐一块,水炖服。

    7、痔疮:鲜品二两、猪直肠一节,水炖服。

    附注:丁香蓼有细花丁香蓼与大号丁香薯二种。其区别仅在植株大小不同而已,其效用相同。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