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其他小说 > 草药册年 > 第2回 菊科篇(肆—陆)

第2回 菊科篇(肆—陆)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4 小 号一包针

    地方名:倭鬼针草(通称),山萝卜(惠安、莆田),小号鬼针草(惠安、安溪、仙游),山黄连、鹿 角 草(泉州、南安)。

    形态特征:一年生草本,高一尺至一尺五寸,为 极 纤细之草本。叶有短柄,下部叶柄较长,数个羽状深裂,裂片呈针形或披针形,先端尖锐,全缘。夏秋季开花,头状花单生于茎顶,周围有短的总苞片,有少数舌状花及多数之筒状花,黄色。花后结细长而先端有逆刺的瘦果。

    生长环境:山野坡地或草丛中。

    采集加工:药用全草或单用根、叶。夏秋采收。洗净,鲜用或晒干备用。

    调水道。性味功能:廿微苦凉,无毒。清热解毒,去瘀活血,通

    主治用法:

    1皮下肿瘤:鲜叶、威灵仙叶各等量,捣烂外敷。

    2急性扁桃腺炎:干根、一包针各等量、冰片少许,共研末吹喉。

    3身痒:鲜品一至二两、冰糖少许,水煎服。

    4 疖肿:鲜品一至二两,水煎服;另取鲜品捣烂外敷。

    日二次。

    5疣:鲜品一至二两,浸白洒一斤,每次服一小杯,

    6尿道炎:鲜品一至二两,水煎服。

    5,大蓟

    地方名:鸡角刺(惠安、泉州、安溪、南安),鸡母刺

    (莆田、仙游)。

    形态特征:多年生草本,高三至四尺。主根不发达,圆

    锥形,宿根多数。茎、叶幼时密被柔毛,茎上部分枝。叶互生,叶片长椭圆形,先端尖,边缘有不整齐的浅裂,叶裂牙齿状,尖端硬化成针刺;叶面深绿色,背面白绿色,绵毛更多。二月开紫红花,为头状花序。果实为瘦果。

    生长环境:山野、路旁、草地。采集加工:药用其根。全年可采。鲜用或晒干备用。性味功能:甘寒,无毒。凉血止血,清热解毒,利尿消

    肿。禁忌:虚寒泄泻者忌用。

    主治用法:

    1急性肝炎:鲜品四两,水煎酌加红糖调服。

    2鼻切、吐血、血淋:鲜品三两,捣汁 酌 加 蜂蜜调

    服。

    3急性咽喉炎:鲜品三两,捣汁酌加蜂蜜调服。

    4·月经不调、痛经、白带:干品研末,每次三至五钱,拌水、酒炒鸡蛋,于月经干净前一天服,连服三天。

    5痈疽肿毒:鲜品适量加少许盐、醋,调匀外敷患

    处;或干品研末调酷外敷。

    6 小儿头疖、冻疮:鲜品捣烂绞汁抹患处;或鲜品捣烂,泡水过滤后澄清去水,取其沉淀白粉外敷。

    6,马兰

    地方名:田边菊(莆田、惠安),田菊花(莆田、仙游、安溪),田边紫菊(南安),鸡儿肠、草菊仔(泉州)。

    形态特征:多年生草本。茎高二至三尺,基部呈紫色,通常绿色,平滑。叶互生,披针形,边缘有粗锯齿,叶质粗涩、下部三脉明显。秋日,梢上分枝,顶端各生一头状蓝色花,无冠毛。

    生长环境:原野、路畔、河边。

    采集加工:药用全草。夏秋采集。洗净,鲜用或晒干备用。

    性味功能:甘微辛平。活瘀止血,消痈解毒。主治用法:

    1鼻切、吐血、支气管扩张咯血、肺结核咯血:鲜品一至二两,水煎服或捣汁内服。

    2疔疮痈肿:鲜品酌加食盐捣烂,外敷患处。

    3 胃溃疡:鲜品二两,水煎服。

    4咽喉肿痛:鲜叶适量,食盐少许,共捣烂,纱布包成丸状数粒,轮流口含。

    5·脑膜炎:鲜根一至二两,加冷开水捣烂绞汁服,一日三次,每次一小杯。

    6白带:取干品一两,纳入童雌鸡腹内,再以 线 缝好,炖食。

    7慢性睾丸肿大:干品一两至一两五钱,炖鸡内服。

    8黄疸型及无黄疸型肝炎:红茎马兰三两,水煎服。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