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都市小说 > 重生之快意人生 > 第124章 再入米股袁旭捞钱 买进琴钢袁总付款

第124章 再入米股袁旭捞钱 买进琴钢袁总付款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时间并不会因为人们的情绪波动而变化自己前进的速度。

    袁旭也是分身乏术。

    国内的灾难救援如火如荼,对琴钢的审计也在有序展开,袁旭还来不及缓一口气,来自米国的金融市场的消息又让他重新将目光投向了太平洋对岸。

    在交割完贝尔斯登的股权之后,斐济航空立刻对外宣布,年度新增10架客机采买计划,计划新开通华夏琴岛和西京直飞斐济的航线,同时将京城和沪上的航班进行加密。

    太平洋投资的钱,一半又变成了飞机的采购款花在了米国,而太平洋投资也正式被米国市场所接纳,成了“自己人”,虽然人家挣了米国人民的钱,但没有送到碍眼的国家那边么!

    这时候的袁旭,已经将目标又对准了米国的房利美和房地美,这是两家由政府发起、私人所有的企业,它们投保了总计超过5万亿美元的抵押贷款或者抵押支持资产。

    房利美成立于1938年,是最大的“米国政府赞助企业”,房地美于1970年由国会批准成立,是第二大的“米国政府赞助企业”,商业规模仅次于房利美。

    这两家公司是米国实施“居者有其屋”计划的主要执行者,自身除了是住房贷款的贷款人之外,也做了大量的mbs和cds产品。

    袁旭对重新前往米国的操盘团队的指令相当简单。

    “全力做空两房的股价。”

    此时随着贝尔斯登被jpm收购,而且收购价格比开始时高了近10倍,虽然次贷市场仍然哀鸿一片,但是股票市场上却出现了相对乐观的情绪,认为这次的危机仅仅是“次贷危机”而已,虽然来势汹汹,但是仍然可控。

    随着米联储将利率降至0,国会也通过了一揽子经济刺激法案,大幅退税,刺激消费,避免经济陷入衰退,大部分的米国民众相信了米联储的货币政策和政府的救市工具箱,市场开始进入反弹。

    从宏观基本面看,次贷危机只是金融机构的问题,并未有证明影响到实体经济,欧洲央行甚至还加了一次息以应对通胀,救助行动,给了市场一个错觉:现在政府的“金融工具箱”很大,大的金融危机并不会发生。

    “两房”的股价也出现了小幅的反弹,此时看袁旭的账面,已经损失超过1亿美金了。

    袁旭却并没有给团队任何新的指令,无声的消化着这部分损失。

    到6月底的时候,袁旭在此次看空的行为中,损失已经超过了4亿美金,远在米国的操盘团队心里已经开始发抖,暗自想着4亿美金的重量,怎么想怎么都觉得自己这二十几号人加起来顶不住这么多钱的压力。

    而袁旭,则依然保持沉默。

    事实上,袁旭并不能算是一个好的投资者,他甚至都不能算一个合格的投资或者投机者,对于米国两房公司,他其实并不了解,只是知道两房的最后结局是被米国财政局接管了,那就意味着在这之前肯定有特别危急的时刻出现。

    就是知道有了这个危机,袁旭就梭哈了手上的美金,却不知道在每天股市上上下下浮动的期间,他的资金并不是只看最后交割时候的金额,如果在这期间变动超过了他的仓值,强制平仓是最恐怖的事情,还好,袁旭并没有使用杠杆。

    到了6月中旬,标普500指数大跌9,原因是油价飙涨导致通胀率大幅度提高,同时在金融业中信贷问题持续出现,米国整体经济数据表现不佳,标普下调了雷曼兄弟、美林证券和摩根士丹利的信用评级,表示已经对这些机构偿还金融债务的能力失去了信心。

    两房的股价开始应声下跌。

    来到7月,市场继续下滑,油价持续上涨,几乎所有的金融机构信用评级都被下调,减记规模不断扩大,房屋数据持续恶化,金融股价开始进入自由落体时间。

    7月7日,雷曼兄弟发布一则报告,称房利美和房地美需要高达750亿美金的资金注入才能保持偿付能力,消息传出,两家公司的股价随后遭受抛售强压,股价开始加速下跌。

    一周的时间内,两房公司的股价下跌了45,此时袁旭的资金已经增值了近30,但是,袁旭仍然安静如初。

    到了7月中旬,因为油价下跌,同时米国财政部说服国会通过了一项决议,获准使用几乎无限量的资金来援助房利美和房地美,采取一切措施保证两房公司的偿付能力,而米国证券交易委员会也出台措施,限制卖空19支金融股(其中包括两房公司),两房公司的股价停止了自由落体式的下跌,开始止跌企稳。

    此时两房公司的股价已经下跌超过了75,袁旭的资金已经翻倍。

    接到老板平仓指令的团队负责人差点喜极而泣,虽然在自己的职业生涯中总是伴随着各种忽高忽低的价格刺激,但是像这一个多月这样,上下浮动涉及到十几亿美金浮动的单子,委实是从未见过,也真的不想再见了……

    后面的操作就是一回生二回熟了,交割之后回到袁旭手上的资金有268亿美金,袁旭的海外钱包,重新又鼓了起来。

    大赚一笔的袁旭并没有收手,因为他知道,真正的金融危机马上就要来了。

    9月的第一周,油价急剧下跌,这既是好消息,也是坏消息。一方面,油价下跌缓解了通胀担忧,也有利于米国消费者支出,航空公司和零售商尤其受益;另一方面,油价下跌反映出全球经济增长疲软。首次申请失业救济人数意外飙升,失业率明显走高(从57上升至61)。

    米股下跌25,其他一些国家的经济报告数据也很疲软,需求增速减慢,产出增速放缓,看不到尽头。

    当袁旭还在做空两房公司的时候,华尔街之狼们已经开始对雷曼兄弟下了手,从6月份开始,大量的卖空交易开始出现在市场上,仅6月份一个月,就有近千万笔!

    市场传闻雷曼兄弟的ceo福尔德打算同雷曼兄弟的高层一起将公司买下,然后将其私有化。

    谣言更加助长了市场做空的情绪,福尔德无力的指责居心叵测的造谣者,甚至连米国的联邦调查局和米国证券交易委员会都出面进行调查,究竟是有了谣言才有了做空,还是做空的人制造了谣言?

    在7月份从两房公司的交易中抽身之后,袁旭并没有做任何调整,转身就让操盘团队购入了雷曼兄弟的cds产品,因为袁旭担心,自己持续的做空米国公司,会被情报机构和米国的证券交易委员会盯上,因此,这次,袁旭在财务顾问的建议下,并没有直接选择做空雷曼兄弟的股价。

    购买雷曼公司的cds产品,其实是让自己从做空的主力军中撤离,转向了侧翼呼应,收益率可能会低,但是有正面战场的机构吸引火力,想来相关机构不会注意到侧翼呼应的自己,吧?

    在9月初,雷曼兄弟公司被爆出损失28亿美元,被迫出售60亿美元的资产用以满足其清算银行摩根大通银行的抵押要求。米国政府官员开始意识到雷曼兄弟公司已经处在破产边缘。米国大苹果城联邦储备银行主席盖特纳以及财政部长保尔森会面商讨政府对策,伯南克和盖特纳认为雷曼兄弟公司破产可能会蔓延并引发全球范围的金融恐慌,因此力主雷曼兄弟公司不能破产。

    但是,由于公众对几个星期前政府接管房利美和房地美公司以及救援贝尔斯登公司感到非常愤怒,保尔森受到了内阁的强大压力,最终拒绝了给雷曼兄弟提供救助资金,并且声称,任何救援雷曼兄弟的行动都只能通过私人机构来完成。

    从9月12日周五到9月14日周日,保尔森、伯南克和盖特纳都试图为雷曼兄弟寻找买家,试图筹集资金以完成符合各方利益的接管行动,最终,在保尔森和盖特纳的压力之下,大苹果城的10家银行的总裁们,勉强同意提供超过350亿美金用于接管雷曼兄弟公司所需。

    最终,进入保尔森眼帘的收购公司分别是米国银行和巴克利银行,后者是一家令人尊敬的英吉利银行。

    但是,在周末连夜审查了雷曼兄弟的账目后,米国银行的高官们发现,雷曼兄弟在资产负债表上暴露出的漏洞比想象中更为严重,雷曼兄弟公司高估了房地产资产的账面价值。

    于是,米国银行退缩了,在最后一刻选择了购买摇摇欲坠的美林证券。

    而巴克利银行购买申请也被英吉利政府所制止,理由是不允许自己国家冒险救助不负责任的米国银行家。

    2008年9月15日,雷曼兄弟公司不得不申请破产保护。

    即使是在高点购入的雷曼兄弟公司的cds产品,依然让袁旭获得了超过50的收益!而在一年前购入雷曼兄弟cds产品的基金,最终收益率更是高达489!

    在这场危机之后,对于超高收益的基金,米国联邦调查局开始了一遍又一遍的调查,尽管并没有查出任何问题,依然孜孜不倦的查了一遍又一遍,最终导致传奇的塞恩资本的解散。

    而袁旭,由于是在次高点入场,虽然也算是获利颇丰,但是在一众超高收益的基金的阴影下,反倒安全了许多,最终,尘埃落定之后,落入袁旭口袋的美金变成了32亿。

    就在米国的次贷危机一步步发展成为更大的金融危机的时候,7月份,尽调委员会终于结束了对琴钢的各项调查审计,结果虽然有一些小问题,但是琴钢总体上还是一家好企业,这个结果,也令各方都松了一口气。

    2008年8月1日,在经过前期调查审计,职工座谈之后,琴岛市国资委正式同袁氏集团签订协议,袁氏集团以现金95亿元人民币,收购琴岛钢铁有限公司,收购资金将分三年支付。

    由于琴钢之前的国有公司属性,在收购之后,对琴钢公司的一些主业之外的产业做了相应的剥离重组。

    公安部门剥离给琴岛市政府。

    幼儿园、中小学、职工大学等子弟院校,统一并入新成立的琴钢教育集团,学校性质变更为民办,直属集团行政中心管辖。

    汽车运输公司并入通达物流公司,后勤生活系统并入集团行政中心下属服务公司,职工医院并入康家医院。

    原有职工中,到达法定退休年龄或者工龄达到30年的职工办理退休或者内退,由市政府按照国有企业职工退休政策执行退休待遇,现有职工按照集团人事制度,分岗位,按照管理岗和技术岗进行级别认定,并入集团人事管理体系。

    成立专家委员会,负责决策前的论证和建议,并且成立了后评估工作组,负责决策实施后的效果评价,通过各类审计来反向完善各项决策和管理。

    技术的归技术,管理的归管理,大幅度减少原有的行政层级,对于行政机关精简下来的人员,不愿意留在新琴钢的,退回市政府,愿意留下的,进行再培训,保留职级,等待分配任用。

    新成立的专家委员会囊括了琴钢管理班子成员、职工代表、袁氏集团派驻琴钢人员,委员会刚成立两个星期,发出的第一道指令就是控制采购原料、减少库存、大规模减产,受经济危机影响,委员会判断下半年市场需求会有所萎缩,市场价格会有所下跌。

    同时建议公司继续加大技术研发投入,改善产品结构,提高高附加值产品占比。

    袁旭同意了专家委员会的建议,首批划拨5000万元技术研发经费至琴钢公司研发中心。

    同时要求商调部,对全球矿资源产业进行情报搜集。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