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其他小说 > 南太平洋上的五色旗 > 第12章 购买土地

第12章 购买土地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把士兵们都交给张辽训练。战士们已经熟悉了各种战术要领和动作,张辽只需要带领他们加深各种战术技能的学习就行。自己也可以从中抽身出来,干一些别的事。马上快到1900年了,历史上的一些大事也要发生了,自己也应该加快脚步,完成自己的计划。

    1898年7月2日《柏林日报》旅行记者沃尔夫撰写了青岛当局无能及单维廉的购地事件。(指责单氏借代表政府负责征购土地之机,私自违规购买了一片山地)该报道一时间令德国国内舆论哗然。总督罗森达尔保护了单威廉,自己承担了相应后果。单威廉也不负众望,其起草青岛历史上第一部土地法规于1898年9月发布,成为奠定青岛快速发展的制度基石。同年10月3日青岛土地正式招标出售,青岛的发展步入快车道。

    就在几天后,1898年10月10日德国海军部任命叶世克为新一任青岛总督,接替罗森达尔的位置。但是由于叶世克1899年2月才抵达青岛,因此罗森达尔又在胶澳总督位置上多干了4个月。

    现在已经是1898年10月下旬,虽然新的总督任命文书已经下达,但新的总督叶世克还未上任。新建的总督府已经建造完成,杨文定决定前往总督府拜见总督罗森达尔。

    在总督府门口,杨文定遭到了卫兵的阻拦。但当杨文店用一口流利的德语,告诉卫兵自己是德国公民时,卫兵还很惊讶。直到杨文定拿出德国入籍证明时,士兵才相信眼前这个说一口流利德语,有着黄色皮肤的小子,真的是德意志公民。杨文定告诉卫兵,自己想要求见总督罗森达尔。虽然士兵没有再进行阻拦,但是表示先让他们进去报告总督大人,由总督大人决定是否召见杨文定。杨文定告诉士兵,自己是上次在总督府酒宴上的见过的故人,是由施曼德神甫介绍而来。不一会儿士兵出来通报总督罗森达尔召见。

    最终杨文定在总督府内的会客厅见到了总督罗森达尔。

    “施曼德神甫最近还好吗,他让你找我有什么事情?难道又有刁民袭击教堂。”总督罗森达尔问道。

    “总督大人不是施曼德神甫要找你。教堂的安全你放心,我们已经成立了护卫队,完全不用担心有刁民袭击,除非对方是正规军队,不然我们完全可以守住。我就是现任护教团团长。是我有一些私事想要寻求你的帮助。我打算购买一块土地,特地来向你打听一下价格。”

    购买土你可以找单威廉,不用直接找我。现在青岛的土地开发权我已授权单威廉进行处理。

    “我不是想购买青岛的土地,我是想购买太平洋上的德属新几内亚土地。”杨文定道。

    听到这里,总督罗森达尔惊讶了。好奇的说道:“我是海军将领出身,这个地方我也去过。那就是一片蛮荒之地,我记得那地方被政府交给新几内公司管辖。不过一直没有什么产处,唯一的特产就是椰子。你确定要在那里购买土地?”

    “是的,总督大人我确定。我从小就有一个做庄园主的梦,谁也不能阻止一个德意志公民在那边开设种植园的梦想。”

    在德属新几内亚频繁的天灾(如1888年春的火山喷发就造成三千多人死亡)、原住民的抵抗和职员大比例的辞职使得新几内亚公司焦头烂额;而这点可以从德属新几内亚保护区频繁的迁都中看出。

    德属新几内亚首府原本设在以奥托-芬奇发现并命名的芬奇港,但这座城市因为疟疾流行而被遗弃。后来又迁移到斯蒂芬索特,又由于同样的原因再次遗弃。1892年之后的7年里,保护区的首府改设在弗里德里希-威廉港(现巴布亚新几内亚主要城市马当,又译马丹)。

    之后,就连招募来的劳工也深受热病等疾病的困扰,而热带环境也不支持其他的外来作物种植。只有在俾斯麦群岛上德国商人已有的种植园能运作。空有土地的新几内亚公司经营惨淡,根本没吸引到其他外来投资。不过杨文定相信,以华夏人在沙漠中都能种出一片绿洲的本事,只要手里拥有土地必定丰收,种地可是华夏人祖传的本事,这是刻进骨子里的本能。

    再三确认杨文定决定确定购买土地。总督罗森达尔再次发问:“德属新几内亚虽然人少,但是土地面积广大。你确定好要买哪里的土地么?”

    “我确定购买德属新几内亚殖民地,布干维尔岛上的土地。 我以前在青岛总兵府,听总兵章高元所聘请的德籍教官说过。此岛北部多山,沿海有狭长的平原。我打算实地考察一下,如果价格足够便宜,买下整座岛屿开发权也不是不行。”杨文定说道。

    “你的资金足够吗?德属新内亚群岛路途遥远,人烟稀少,前期开发可能需要大把资金。如果你资金不足的话,可以申请青岛德华银行的贷款,帝国政府鼓励帝国公民去开发殖民地上的土地。我们会以低息的形式支持你。”罗森达尔道。

    “那要看最后的报价,如果价格太高,我会考虑向青岛德华银行贷款。如果价格合适,我可以支付,那么就用不着了。”杨文定说道。

    “我会给新几内亚殖民地当局发一封电报,至于最后的结果,就看你自己了。”

    1882年,李鸿章建立了中国电报局,交由盛宣怀管理,这是个股份制公司使中华帝国晚期的信息秩序发生了转变。随着时间的推移,电报提高了大清帝国在弱肉强食的国际秩序中的竞争力,使其人民能以更为卓越的眼光和技巧进行交涉、投入作战,以及开展贸易。随着中国加入世界电报网络。就信息交流速度而言,技术革命也是史无前例的。时间精准,几乎没有延迟。在这种条件下,实时新闻在小册子、日报或周报上广泛传播,甚至深入农村。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