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明朝的那些人那些事儿(六)
【促织也称“蟋蟀”“蛐蛐”,咱们宣宗对斗蛐蛐那叫一个情有独钟,他痴迷到什么程度呢?】
【据王世贞编纂的《弇州史料后集》有过这样的记载:“比者令内宫安儿、吉祥采取促织,今他所进数少,又多有细小不堪的,已敕他末后一运。自来时要一千个。敕至,尔可用心协同他干办,不要误了!故敕”。】
【这说的是朱瞻基给苏州知府况钟下的一封旨意,简单来说就是嫌弃京城周边的土质不佳,孕育不出优秀的蛐蛐,所以把心思转到了江南,给苏州知府下达了这么一个命令:“你去给朕弄来1000只好蛐蛐。”】
【看起来是不是有那么一点荒唐啊!可这也足以见宣帝对于蟋蟀的痴迷。】
永乐年间,朱棣显见的皱了皱眉头,一个帝王可以有爱好,有娱乐,但是沉迷于此,玩物丧志那就不好了。
朱瞻基呢!随着自己的事一件件的被天幕披露,他的脑袋越发低下,心底是忐忑不安,毕竟他还没当上皇帝呢!这个国家还不是由他来做主!
【上面的旨意一下达,况钟又怎敢不照办,可是一千只蟋蟀也没那么好找啊!官府的人手又怎能够?不够,百姓们顶上啊!一时之间,街头巷尾都是寻卖蟋蟀之声,所谓上行下效,蟋蟀涨价那是必然的,甚至有些上好的蟋蟀一只都要十几两黄金。以至于在苏州一带流传着这么一首民谣:“促织瞿瞿叫,宣德皇帝要”。】
【娱乐本身没什么,甚至安安觉得作为帝王娱乐一下无可厚非,可如此娱乐,却是有点劳民伤财了。】
天幕突然的严肃,听得各朝各代帝王的心忽的一紧,其实他们也没觉得有什么,作为帝王,操持国家的同时,享受一下也是应该的,可是天幕突然生硬的语气,让他们隐隐意识到了什么。
娱乐没问题,但是别建立在百姓的痛苦之上。
【明人吕毖的《明朝小吏》中也有过这样的记载:“帝酷好促织之戏,遣取之江南……觅得其最良者……妻妾以为骏马易虫,必异,窃视之,乃跃去。妻惧,自经死,夫归,伤其妻,且畏法,亦经焉。”】
【这真的是一个很悲伤的故事,说的是苏州城西枫桥镇上的一个粮长,看到了一只上好的蛐蛐,于是乎用骏马换取了这只蛐蛐,粮长的妻子出于好奇想要一睹蛐蛐的风采,打开了笼子,结果蛐蛐就这么跑了,再也找不到了,粮长的妻子害怕极了,一根绳子了断了自己的生命,当粮长回到家中,发现蛐蛐不见了,自己的妻子也上吊死了,双重打击之下,他也便自杀了。】
【就为了一个蛐蛐,一家两口人搭上了性命,难免不让人唏嘘,清代文学家蒲松龄甚至为此写了一篇《促织》的故事。】
【当然,为此升官发财的也不在少数,据闻安徽庐州府就曾进献过一只特别善斗的蟋蟀,在宫中斗翻十几只名虫,于是宣宗大喜,赏赐了庐州知府千两黄金,宣宗甚至还以官职来赏赐蟋蟀进贡者,如此一来,多少人为此前仆后继,无不把抓蟋蟀当成头等大事。长此以往,民不民,官不官,如粮长一家的悲剧亦不是个例,百姓们若抓不到好的蟋蟀,掉脑袋者不甚其数,多少人为此家破人亡。】
【因蟋蟀而言生死,因蟋蟀而言富贵,是不是觉得很荒唐,可就是这么荒唐的事还是发生在太平盛世之下。明宣宗是昏君吗?他不是!他所在的时期,经济空前的发达,但是这种家破人亡的事却是悉数可见。】
【盛世之下,何以见满目疮痍?】
永乐年间,朱棣再也无法强忍怒火,一脚踹翻了朱瞻基,“好一个促织天子!”
朱棣知道自己这个孙儿天资聪慧,样样在行,也很是贪玩,可是这玩乐也得有个度啊!大张旗鼓的斗蛐蛐,闹的人所尽知,甚至人人都以抓蟋蟀为业,知道的当是大明帝国,不知道的还以为是促织帝国呢!
“孙儿啊!朕不要求你没日没夜的勤政,朕也不限制你的娱乐,但是你既坐在了皇帝的位子上,就当为万民之表率啊!你为天下之主,那百姓都是你的子民啊!你不能为一时之乐,而去迫害你的子民啊!”强压了压火,朱棣语重心长的道。
其实这也是他刚刚悟出来的,他看着天幕总是站在百姓的立场说事,为百姓抱不平,便觉他以往的想法不太对,他以为他们创造了千秋功业,却没想过盛世之下,百姓依旧困苦,他们没有站在百姓的立场考虑,他们看不到盛世之下的危机,只看见了眼前的胜利。
对此,朱元璋倒是深有感触,“百姓苦啊!帝王的一行一动无不影响着百姓的生活啊!”
想起元末那会,他还是一个农户的儿子,那些年饥荒连连,颗粒无收,父母、兄弟相继饿死,他当过和尚,当过乞丐,那时候是真的苦啊!
所以,他能感同身受,所以,他当了皇帝后,杀贪官,赈粮食,尽全力的对百姓好。
宣德年间,朱瞻基有些发愣,他错了吗?民间当真如此吗?
他喜欢斗促织,这就是他的喜好,他就是想找些好的促织供他把玩,会造成如此的民不聊生吗?
其他朝代有些君王也若有所思,天幕虽然没有明说,但是他们不笨,他们懂了!
苏安安窥屏着众帝王的表情,满意的点点头,继续直播。
【朱瞻基的二三事就讲到这,总体来说,除却他那些小爱好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他为帝还是不错的,他与民休息,对内对外都尽量减少大规模的用兵,对一些问题和弊端进行了调整,整顿了吏治和财政,算得上一位有作为的守成之君。】
【至于这位蟋蟀天子喜斗蟋蟀而闹出的一系列民生疾苦,安安想宣宗本人大概也是不知情的,至少不知道其严重程度。】
【人无完人,每位帝王有功,自然也有过,瑕不掩瑜,关于宣宗的一生,各位老祖宗们还需理性看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