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夫妻和睦
李道宗就像安抚小孩一样,拍了拍薛万彻的头:“嗯嗯,你的功劳最大了,驸马大人。”
薛万彻嘿嘿笑着:“别这么说,江夏王你也参加了剿灭东突厥,你也是居功至伟呢。”
李道宗白了他一眼,这家伙是真听不出好赖话,难怪丹阳公主看不上他。
陆晨可不敢像李勣与李道宗两位先祖一样打趣薛万彻。
“灭掉东突厥六年后,李靖率军出击西北藩国吐谷浑,薛万彻先祖随同出征。
薛万彻先祖率领一百多人先行,途中遭遇上千吐谷浑军,薛万彻先祖单骑闯入敌军,无人可挡。
等他杀回来后还对着其他将领说对方很容易被攻破,说完又策马再战,斩杀数千敌军。
唐军攻到吐谷浑赤水源附近,薛万彻先祖又率轻骑先行,但这次他们遭到吐谷浑的伏击。
薛万彻先祖的战马都被刺死,眼看处境危险,幸好唐将契苾何力率数百骑兵赶到,奋力死战,才将其救出。
吐谷浑随后被大唐打得大败,其首领伏允可汗在走投无路的绝境中自缢身亡,吐谷浑成为唐朝属国。
薛万彻先祖共有四个兄弟,长兄薛万述、二哥薛万淑、三哥薛万均、五弟薛万备。
一门五虎,皆为大唐英雄。
但是我又要多说一句,薛家五兄弟之中,薛万钧与薛万彻堪称大唐初期一流武将,可惜二人都未得善终。
降服吐谷浑之后,薛万彻先祖的兄长薛万均又跟随交河道行军大总管、吏部尚书侯君集平灭高昌国。
薛万均先祖随后被被封为左屯卫大将军,潞国公,可惜他为人执拗且要强,性子太过于偏激。
公元641年,唐太宗游览芙蓉园,薛万均负责警卫,因为清理宫苑的闲杂人员不彻底,因此获罪入狱。
薛万均以此为耻辱,气愤难当,居然忧愤而亡。
唐太宗得知薛万均死讯,下令其陪葬他的陵墓昭陵,以示恩宠。
后来唐太宗在宴会上赏赐群臣貘皮,叫到薛万彻的时候却把名字教叫成了‘薛万均’。
唐太宗心有所感,感慨地说:‘薛万均是朕的勋旧之臣,突然叫出他的名字,莫非是死者地下有知,也想得到这赏赐’,于是唐太宗特意让人烧掉一张貘皮,给薛万均‘寄去’。”
说到这里,陆晨清晰地感受到身后薛万彻的身体在颤抖,一代名将,虽然不善言谈,有些木讷,但他一生与兄长生死与共。
忽然又从陆晨口中听到兄长的过往,就算是薛万彻也忍不住落泪。
“哎,薛万均先祖也太较真了。”
“以薛万均先祖所受的恩宠,我想李世民先祖也只是想小惩大诫罢了。”
“可是你们不觉得,薛万均先祖因此而亡,更能突出他对唐太宗先祖的敬意吗?”
“薛万均先祖一定是觉得有负李世民先祖所托,所以才心生忧愤。”
陆晨也感慨地说:“古人至纯至善,薛万均先祖的悲剧,也正是因为他人格的突出。
兄长亡故后没多久,薛万彻先祖的母亲也因病去世,因此先祖辞官,为母守孝。
公元641年,唐太宗东封泰山,西北薛延陀酋长趁势而入,唐太宗命李勣先祖为朔州道行军总管、薛万彻为副总管,率士卒6万、精骑1200人出击。大胜而归。
随后唐太宗将妹妹嫁给了薛万彻先祖,夫妻二人……十分和睦。”
陆晨有些心虚地说,之前他说过薛万彻兄弟被窦建德侮辱,那顶多算是人生污点,说了也就说了。可是如果涉及到先祖的私生活……还是能不说就不说吧。
后面的李道宗冷哼一声:“真和睦。”
薛万彻耳朵都红了,一句话也不敢多说。
“唐太宗李世民在位时曾经和人讨论过,说当今名将,只有李勣、李道宗和薛万彻三位先祖人。
区别在于,李勣和李道宗两位先祖不会取得太大的胜利,也不会惨败。
而薛万彻先祖要么就是大胜,要么就是大败。”
薛万彻听到对他的评价,他马上又兴高采烈:“听听,听听!还是我老丈人了解我!”
李道宗身为太宗的堂弟,听到薛万彻现在学会攀亲戚了,他都被气笑了:“你小子这是仗着圣上不在,开始胡言乱语了!
敢叫圣上老丈人,信不信我回头告诉圣上?”
薛万彻一缩脖子:“这……李道宗!你过分了啊!”
李勣劝阻道:“承范,你何必和他一般见识。他听人说话只听一半,连后半段挖苦他的都没听出来。”
薛万彻瞪着李勣:“有吗?”
李勣冷哼一声,不再理他。
陆晨觉得有些头疼,这三位先祖……你们要不要先打一架啊?
因为他们生活的年代一致,所以他们彼此太熟悉了。
越是熟悉,越是肆无忌惮。
但在这份熟悉之中,又隐隐有一点隔阂。
李勣出身瓦岗寨,虽然算是野路子,但是他为人最是宽容谨慎,只不过他看不上薛万彻那傻乎乎的样子,总是想说他两句。
李道宗身为皇族,自然是高人一等。不过他骨子里还是很喜欢薛万彻一身勇猛,所以他在挖苦薛万彻的时候其实也是带着调笑的口吻。
至于薛万彻……他听不明白别人是在损他,天真活泼。
“薛延陀被击败四年之后,他们贼心不死,再次侵犯大唐边境。唐太宗命薛万彻先祖领兵迎战,于公元646年,灭掉了薛延陀!令大唐北部边境得享安宁。”
接下来的事情,陆晨说的有些泛泛了,因为他自己都说的有些烦了。
无非是薛万彻先祖跟随唐太宗东征高句丽,被阻挡在安市城附近,然后因为天气原因撤退。
偷国人是恨啊,你龙国大唐初期名将,就非得来一趟高句丽是吧?刷经验来了?
陆晨说完薛万彻先祖在高句丽凯旋,接下来要讲述的,就是这位大唐初期猛将的穷途末路了。
薛万彻为人恃才傲物,经常觉得自己得到的奖赏配不上自己的功绩,于是常发牢骚。
在唐太宗在位的时候,皇帝也劝过他,但他并没有真心改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