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不甘人下的大清
要不是因为有上次和武则天得事情,他肯定会询问一下李世民的。
可现在他的父皇还在生他的气,他便打消了那个念头。
同样,宋朝的所有帝王在赵匡胤的带领下一路向西,在寻找着下一个目标。
一千米,没有目标。
两千米。
可当他们行驶了两千米后,在他们的前面出现了一片白雾,无边无际。
看到如此情况,这让赵匡胤等人难以相信自己所看到的一切。
难不成这方世界还有尽头?
对此,赵匡胤也尝试了好一会,想着能够找到一条出路。
向南寻找了一千米,没有任何发现。
返回来,向北又是一千米。
继续探索。
却是发现了一个城门,城门的整体颜色呈灰白色。
城门的顶部雕刻着一个龙头,栩栩如生。
城门的两边是两根石柱,在柱子上刻着两头狮子,生龙活虎。
同时在那两根柱子上还缠绕着两根铁链,把那城门绑的死死地,一动不动。
赵匡胤研究了半天,都不能打开。
无奈又把赵光义叫了过来,两人也是想了很多办法,就是没有办法打开城门。
最终两个人只得放弃。
可这件事情却一直记在了他们两个得心里,他们两个觉得在这个城门的后面一定有什么宝物。
现在没有办法打开,将来也一定有机会将他打开。
“大哥,我们现在往哪儿走?”
待赵匡胤放弃了这个打开城门的想法后,赵光义来到了赵匡胤跟前询问道。
“继续向北。”
“唐朝灭亡后,整个大唐藩镇割据,形成了五代十国。”
“在我们的北边,机会还很多。”
听了赵匡胤的说辞,赵光义深以为然,随即便返回了大宋的驻地。
待来到大宋所有帝王的驻地后,看到返回来的赵匡胤两人,宋仁宗赵祯也是催动小岛迎了上去。
“二位先祖,可有什么发现?”
等赵祯来到了赵匡胤和赵光义跟前后躬身行礼道。
“很是奇怪,并没有什么收获。”
对此,赵匡胤回应道。
听到赵匡胤的说辞后,赵光义也是把一路探查的情况和赵祯做了说明。
“二位先祖,如果我没有猜错的话,我们招降了后汉后向北运行,应该能够遇到后唐才是。”
听了赵光义说明的赵祯也是心有不解,故而询问道。
“对,不是赵祯提醒,我差点儿给忘了。”
“这个后唐李昪他是以大唐后人自居的,有没有可能李昪已经归顺了大唐了。”
面对赵祯的疑惑,赵光义突然想到了李昪和大唐的一些事情,所以和两人说明道。
“很有可能。”
听了赵光义说辞的赵匡胤思谋道。
“大哥,我觉得这种可能性很大。”
“既如此,那我们就不要去管他后唐了。”
“如果我没有猜错的话,在后唐的东边应给是前蜀。”
“我们下一步可以用兵前蜀。”
想明白了后唐的事情后,赵光义向着赵匡胤建议道。
“好,既然如此,那我们就去会会前蜀王建。”
说着,三人返回驻地后,便带着大宋所有帝王向着前蜀的驻地而去了。
话说大清努尔哈赤和大明的大战结束后。
这让大清不得不面对一个问题,他们能不能打的过大明的问题。
既然打不过,那应该则么办?
总不能整的让大明把他们大清给灭亡了吧。
答案是肯定的。
既然打不过,又不能坐以待毙,那就只有一个办法了。
求援!
对此情况,在努尔哈赤的号召之下,所有的大清帝王坐到了一起,以商议对策。
“先祖,自打我大清入关以后,我们一直奉行满蒙一家的政策来对待蒙古。”
“如果此次我们能够得到大元的支持,相比对付他大明,那就是小菜一碟了。”
见努尔哈赤和他们询问大清的发展问题,康熙第一个站出来提议道。
听康熙这么说,努尔哈赤也觉得这个想法不错。
可对于他们大清而言,人家大元毕竟在他们大清的前面,即便是面对大明,都要早一百年。
如果现在他们向大元寻求了联盟。
人家大元一旦同意,那以后的大元和大清谁说了算。
让他们听从大元的,他们不愿意。
可不听大元的,人家大元会和自己联盟吗。
听到康熙提出来的建议,众人也为这个问题展开了讨论。
“先祖,我觉得不管我们和大元谁说了算,现在我们都应该寻求和大元的合作。”
“想必大家你也知道,我们来到的这方世界被称为荒岛求生。”
“一路走来,肯定有些帝王已经丧生在了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
“我相信大多数王朝进入封建社会后,大家所面临的都是一个王朝和一个王朝之间的斗争。”
“现在我们打不过大明,那我们能够打的过大汉和大唐吗?”
“如果大家时长关注帝王聊天界面的话,相信大家也知道。”
“二世而亡的大秦为了求的生存,已经间联合了几十个帝王了。”
“如果我们现在不寻求壮大自己,最后肯定会被其他帝王覆灭的。”
“同样的道理,他大元也是。”
“只有我们和大元合作,才是互利共生,抱团取暖啊。”
就当众人讨论着和大元联合之后,面对谁说了算的问题时,雍正站了出来,和众人阐述了联合大元的必要性。
话说仅凭大清目前的实力,要么联合大元,壮大图强,要么坐等灭亡。
在此情况下,还不想放弃自己的地位,试问天底下哪有这么好的事情。
“先祖,我觉得皇爷爷说的对。”
“我们可以尝试着和大元联盟。”
“能够在大元哪里取得主导地位当然好了。”
“如果实在不行,至少可以保全我大清,不失为一举两得之选。”
听了雍正的建议,连同努尔哈赤在内,基本上所有的人都是不同意雍正的观点的。
想他们大清怎么可以屈于人下,那是不可能的事情。
所以一个个站出来,以反对雍正的说辞。
就在这时,嘉庆却是起身出来,赞同了雍正的建议。
见有人替自己说话,雍正仿佛看到了知己一般,不由得上下审视了一遍嘉庆。
心里的孤独感这才有了些许安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