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十二 章 高二拿毕业证
1985年高中毕业证,分为两年制高中毕业证和三年制高中毕业证两种。
时间很快来到了1985年的毕业考试时间。
毕业考试也是每年高考前的预选考试,凡是参加过预选的,从第二年开始,她的考生身份就是复读生,我看到过一个叫李梅的学长,她参加过几次预选考试都没有上过预选线,但她的身份就是往届生。
1985年,崇庆县分给三江中学的高考理科名额约60人,预选前60名才有资格参加高考。
三江中学除了有一个人数众多的理科补习班,多数应届班上也插入了一些复读生。
对于只读了两年高中的学生来说,要考上学校前60名,难度是特别大的,上了预选线才有资格参加高考考试。
预选考试之后,重点班约有10多人上预选线,我所在二班有3人上预选线,同届的3班、4班没有一个人上预选线,余下名额被往届生瓜分。
两年制大划籍学生只有孙小如、王木松,杨伏三人上了预选线,相对于1980年大划乡600小学毕业生而言,两年制参加高考的概率为0·5%,他们三人当年虽然参加了高考,但是他们都没有考上任何大中专学校,也就是说80年小学毕业对应85年高考,大划考生的升学率是零。
高二五班是文科班,文科班预选线名额基本上被往届生占完,好在王小清同学上了预选线。
我在高二期间,虽然成绩提高很快,但也不出意外地在预选中落选了。
江兵虽然读重点班,但他预选分数还比我少几十分。
我与江兵1985年5月落选预选之后,都被迫回到老家务农。
1985年7月,我和江兵去学校领毕业证时,碰见了几个好朋友。
“宋小文,你高中毕业以后,你准备做啥子?”
“江强,我高中毕业以后,准备去学电工技术,以后有一碗饭吃就可以了,如果去复读,我是肯定考不起大学的,江强,你呢?”
“我还没想好,主要还是要看我父亲的意见。”
我与宋小文正说话时,不远处的李小军向我们两个走了过来,李小军与宋小文是小学时的好朋友。
“李小军,你今天怎么在三江中学呢?你不是在读崇庆中学的吗?”宋小文向李小军问道。
“宋小文,说来很惭愧,小升初时,我虽然以高分考上了崇庆中学,但是我在崇庆中学参加中考之后,我并没有考上崇庆中学高中部,只考上了三江中学高中部,今天我是来三江中学领毕业证的。”
“从拿高中毕业证的性价比来说,三江中学比崇庆中学好多了,学制少一年,又学乙种本,难度小很多。”
听了李小军的“理论”,我们大家都很开心,都向李小军竖起了大拇指。
随后,李小军继续又对我们说道:“崇庆中学应届生考上大学概率50%左右,也就是说,起码还有一半的应届生是考不起大学的,他们想考大学,只有去复读,我不准备复读了,我的理想是有了高中毕业证之后去报名当兵。”
“小军,如果你继续在读崇庆中学的话,你要明年你才能拿到毕生证,你要当兵只有往后推一年了。”
拿到毕业证后,我们都各自往自己家里走去。
按理到此我与江兵的学习就划上了句号。
此时与我同级,在读三年制高中的学生们,还处于高二年级,他们在学校还有一年多的学习时间,比如,初中同级的谢小美同学还在崇庆中学读高二。
我与江兵没有读过高三就回家务农,觉得国家对两年制高中生很不公平。
乡下两年制高中师资普遍极差,又学乙种本教材,高考考试是以甲种本为依据命题,应往届生一道分数线录取,这对两年制高中的应届生而言,想考大学就是一个比登天还难的事情。
85年5月回家以后,我曾参加过多次繁重的种田重活,觉得当农民不仅太苦太累,而且还挣不到钱。
想去读高三考大学的话,又没有任何自信心。
在家务农时,父亲经常看到我很不开心的样子,有一次他对我说道:“江强,你想去读个高三吗?如果你想读,你去问下江兵,看他去读高三不?如果他要去读高三的话,我也供你去读一个高三,我给你一个跟重点中学公平学制学习的机会,你读完高三之后,如果你考不上大学,你以后别怪任何人了。”
我听了父亲的话,非常感谢父亲对我的理解与支持,对父亲说道:“爸,江兵也想去读个高三试试,我们初中同届的在重点高中上学的谢小美同学要明年才毕业呢?我们即使去读一个高三,我们都没有重点中学学生在校时间长。”
我与江兵意见一致,他们家里也很支持他去读个高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