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苏醒的信王
第十八位君主,也是大燕近百年第二位皇帝。这位大燕皇帝,二十七岁登基,至今已在位二十五年,在内鼓励民生、轻徭薄赋,提倡儒学,朝堂之上政通人和。于外发兵灭卫、蔡两国,北方再无小国。开疆扩土,算得上是一位仁德明君,这让国内老百姓称道,犹如当日武帝!李希烈年轻时是一位野心勃勃的在位天子,但岁月已经把他的野心磨的干干净净。他现在已经很满足自己对祖宗社稷所作出的贡献,并不妄想着吞并周边的邻国,一统整个天下。而是守住大燕的大好河山,保住燕国北方霸主宰的地位。一统天下,就让后代子孙来完成吧。但是这个十月给这个已经五十二岁的皇帝带来了太多的烦恼和不幸,前者自己第四个儿子李泰在京城外让刺杀,万幸没死,但这件事也让大燕皇族丢尽了脸。前者不过让李希烈觉得窝囊,后者让他悲痛欲绝。十月二十日,从西边的军报中得知在伐西蜀的战役里中先胜后败,十万大军兵败如山倒,只剩下二千不到的残军。三军统帅郭从龙战死!太子李承乾轻敌冒进,陷入敌阵。最终寡不敌众,殉国。当值太监用鸭舌嗓子读完这份奏折,李希烈就感觉失去重心,当场晕倒在朝堂之上。朝中大臣无不瞠目结舌,呆若木鸡。太子李承乾在这位大燕皇帝眼中,已经是默认的皇位继承人。不仅给于监国的权力,甚至李希烈为其修建了承乾宫,作为太子东宫。隐含承继皇业,总领乾坤之意!如今太子意外身死,大燕皇业由哪位皇子继承,谁也不知道圣上的旨意。今上还仅有皇子九名,五子皆以明事,四人有资格继承大统。其中二皇子李贞祐、三皇子李慎、六皇子李简……还有遇刺的四皇子李泰。在群臣眼中四皇子李泰可有可无,至于五皇子李安,他的母亲沈容姬一开始出身太低,也不在考虑之内。这让明眼人一看都知道一场夺嫡之战在日后就会爆发,而他们现在就是找靠山,找到一个日后升官加爵的大靠山。十月二十五日,离太子死讯不过五日。御史台谏议侍郎黄贺不知受何人指使,在宫廷之上公开露板,说:“国不可一日无君,君不可不立太子。”
请求皇帝为了社稷,早立太子。此言一出,满堂大臣都议论纷纷。有的直接、间接表露出立何皇子为太子的意思,其中二皇子李贞祐和三皇子李简呼声最高。李希烈看到大臣为了立嗣问题吵的面红耳赤,有的甚至一言不合大打出手。这让他雷霆震怒,直接下令,谏议侍郎黄贺妄议国本,当场罢免官职,杖刑八十!在侍卫的拖拽下,群臣灼灼目光下,黄贺直接在宫殿外活活杖毙,不过六十棍。李希烈宣布退朝,并宣布有谁敢在朝堂之上议太子之位者,这就是下场。当李希烈回到后宫,他的皇后妃子们,也纷纷旁敲侧击,试探皇帝的意愿,让他不厌其烦。索性住在南书房,留个清净。鱼承恩。李希烈唤道。鱼承恩是李希烈身侧伺候的宦官,当初李希烈还只是秦王的时候,鱼承恩就已经伺候在旁,如今李希烈已成为大燕皇帝,鱼承恩的地位也是水涨船高,稳坐内侍监左右总管之一的左总管之位,可以说是目前宫中职衔最高、权柄最大的两名大太监之一。“老奴在。”
身侧那原本就卑躬的鱼承恩弯了弯腰,低声回道。李希烈沉吟了片刻,问道:“你觉得朕的儿子,谁可以继承太子之位,比较稳妥。”
鱼承恩闻言身体不禁抖了抖,虽然他伺候李希烈数十年的老仆,并皇帝也十分信任他,但是事关皇储的问题,也不敢妄言,一脸为难地说道:“陛下,立太子之事事关重大,陛下可与皇后商议,也可与后宫嫔妃商量。一切皆由圣断,我不敢乱言!李希烈瞪了鱼承恩一眼,后说道:算了,问你也是为难你。谢陛下。现在几更了四更,快五更了。陛下今日可要上朝,陛下龙体欠佳,保重龙体要紧。鱼承恩关切道。他日日夜夜伺候在皇帝身边,自然对天子的身体了解。去了也是立嗣,今日只能罢朝。后宫里怎么样李希烈拿起奏折边看边摇头,看来他对奏折上面的上表很不满意。后宫一切安好,没有什么大事发生。我问的是李泰,他还没有醒李希烈直白地问道。这个,信王昨日就醒。鱼承恩自觉没有领悟圣意,赶紧补充道。抽个时间出来,到时候提醒我,我会去看他。谨遵圣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