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江州楚家
八坦城破,朱氏杀害亲姐,伪装李松亲娘,欺骗李淳德消息,被宣扬至大江南北。
消息传到江州楚家,楚家当代家主愤怒的摔了一个彩粉花瓶。
楚家当代家主是楚汀兰的亲弟弟楚幽白,他没有想到,自己的姐姐竟然是被朱氏害死的。想到当年姐姐的死后的场景,想着这些年朱家嚣张跋扈的模样,楚幽白恨意从心底腾升。
楚家和朱家早已断绝了姻亲,从楚汀兰死后没有一年,李淳便要娶朱氏开始。
楚母在娘家本就不受重视,虽然因为嫁给了楚父,被娘家人捧着,但是楚母心里很清楚她的根基还是在楚家。所以在楚汀兰死的时候,楚母整个人直接老了十岁,而李淳在楚汀兰刚下葬便要迎娶朱氏这一行为,更是让楚母伤心欲绝,而在楚母回了娘家一趟之后,回来便病倒了,缠绵病榻几年之后,便撒手人寰了。
而随着李淳的升迁以及李松的崭露头角,朱家在江州也越发的嚣张跋扈,甚至有几次踩到了楚幽白的头上。
楚幽白因母亲之死而选择狠狠反击,却被当时顾及李松地位的人拦下,甚至反手帮朱家撕下了楚家的一大块肉,当时楚父还在,听见这个消息后,就着急上火,出门后还被朱家人刺激,一时间怒急攻心,昏迷了过去,不到半月,便走了。
对于楚幽白来说,朱家不是亲人,而是仇人,杀他全家的仇人,只是碍于李松,楚幽白都避其锋芒,暗自发展,可心里却对李松恨之入骨。所以对于李松,楚家从来没有认过这门亲事,楚幽白也任由李松以为只有朱家是外家,从来不曾提出过自己的姐姐才是李淳的原配。
顾及之前父亲被气死的经历,楚幽白这些年的反击格外的悄无声息,随着李松的官职越来越高,楚幽白的反击也越来越无力。所幸楚幽白不是那种被愤怒冲昏头脑的人,报不了仇就不报,专心致志地在朱家地包围圈里寻找自家地出路。
世家能维系的重要原因,就是读书人,只有读书当官,才能保证世家的稳定传承。
作为新一任的家主,楚幽白很清楚这一点,所以这些年,楚家一直在向朝廷输送人才,只不过没有一人可以比得上李松。
其实也很好理解,战场永远是最快获取战功的地方。相比于武官,文官想要升迁所做的功绩,并非一时一刻就能看到的,但所做的事情,有时却可以传千秋万代。
所以文官看武官,带着嫉妒和蔑视,武官看文官,带着不满和费解。
费解为什么这些文官天天找他们的麻烦。
而如今,朱家最大的背景,竟然被他们自己打碎了,楚幽白愤怒之余,还暗自有了些许的痛快。
如今,他终于可以放开手脚处理朱家了。
“来人”楚幽白高声喊道,“去把大少爷叫来!”
阳光透过格窗探进屋里,折射出楚幽白眼中,兴奋的光芒。
八坦城破之后,兵卒在城墙下发现了朱氏和李杨的身影。
李杨已经死了,在城破的时候被飞箭射死的。但朱氏还活着,缩在角落里,抱着李杨的尸体苟延残喘,曾经精致的妆容和衣着如今已经是一塌糊涂。
“你们是李松的人吗!快带我去见他!我要见他!”朱氏看到了他们,将手里的李杨抛下,猛地扑了过来。
兵卒们面面相觑,不知道该不该将她带走,朱氏怒了:“论血缘,我是他的小姨,论法理,我是他的继母!他不顾我的死活已是不孝,如今我让你们带我去见他,他还敢拒绝我吗!”
士兵们被眼前女人的模样震惊了,纠结了一会,便派了一个人去回复队长,另一个在这里盯着她。
看着离开的士兵,朱氏昂着头,格外的倨傲,嘴里还在不停的嚷嚷:“他不敢不见我,他愧对我,他娘也愧对我。我虽然没有生他,但我将他养大了,我在他爹死了之后将他养大了,他就得孝敬我,如果他不肯,我就去告他不孝!”
看着远处走来的几个穿着铠甲的人影,朱氏满脸的自得。
离得近了,他们才看到,竟然是李烁和几个不认识的男子,那几个穿着铠甲的男子将李烁往朱氏那边一推,李烁一个踉跄便跟朱氏撞在了一起,二人一同摔了个大马趴。
李烁迅速爬了起来,满脸的瑟缩,站在那里,看到了李杨的尸体,也仿佛没有看到一般,朱氏躺在地上哎呦了半天,也没见人扶她起来,无奈之下,只能自己开口:“烁儿,”她唤道,“扶祖母起来。”
李烁迅速得看了一眼那几个兵的方向,见他们没有什么反应,才满脸不耐烦得转头,一把薅住朱氏得胳膊拉了起来,同时还格外不耐烦得低声说道:“老东西别找事,别害劳资!”
朱氏诧异的看了一眼跟之前完全不一样了的李烁,抓着李烁的胳膊不乐意道:“烁儿,你怎么跟祖母说话的?你爹娘怎么教你的!”
见李烁沉着脸不回话,朱氏反而来劲了,抓着李烁的胳膊尖声道:“啊!你说啊!你的教养呢!”
刺耳的声音仿佛要穿透了耳膜,李烁压抑许久的怒火被朱氏“噌”的一下激了起来。
“我爹娘已经死了!”李烁冲着朱氏吼道,“被你害死的!你为什么要害我大伯的娘!都怪你!”说着,李烁狠狠的推了朱氏一下,朱氏猝不及防被推倒在地,仰面朝天,倒在了地上,躺在地上哎呦哎呦的站不起来了。
“不许动手!”兵卒吼了一嗓子,一鞭子甩了过来。李烁被抽了一鞭子,浑身一抖,便缩到了角落。
小队长冷冷的看了一眼躺在地上的朱氏和缩在脚落的李烁,拍了拍手。
一个兵卒牵着一辆马车走了过来,小队长冷冷道:“朱氏害死将军之母,本应以命抵命,但将军仁善,既然那李松已经代母受过,便不再追究,顾及朱氏的养育之恩,特赐下马车一辆,特许朱氏携其孙返回娘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