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图书室的高人
村子离镇子还真不远,没半个小时,大壮就说到了。这镇子就几家店铺,街道一眼能忘到头。大壮带慕白进了一个叫文化站的地方,里头有一间屋子,挂了“图书室”三个字。慕白进去,里面倒有五六排架子的书呢。再要往里走,突然被一位大爷拦住了,“干什么的?”慕白从包里掏出准备好的白琴的学生证。“哦,还是农学院的学生啊。来体验实践呐。”慕白嗯了一声,心想:幸亏自己有准备,把这证件带上了。
慕白在一排排的架子上看了一圈,发现这书也没个编排,要找自己要的东西,可能要费很多时间,就有些沮丧。这时,那大爷居然过来了,问“找什么书呢?姑娘。”“哦,我想找和养鱼有关的书。”大爷一听,招呼她到了最后一个书架前,指着最下面的一排,说:“这里有几本,你看看,有没有用。”慕白一看,果真都是和鱼有关的,《淡水鱼习性》,《中国鱼种分布概要》等,慕白拿过书,坐到了前面的长条凳上翻阅起来。
慕白边看边记录着觉得有用的东西。这图书室也没个桌子,慕白是用膝盖顶着才记了点东西。事实上可以记的也不多,除了一些鱼的食性,关于“稻田养鱼”的事,慕白根本找不到。手上的两本翻完了,慕白还是不甘心,总还想找到点更有用的东西。
慕白起身见刚才的大爷也坐在门口位置上看书,便上前去询问是否还有别的书。大爷没吱声,盯着慕白看,看的慕白心里七上八下,“你要这些资料做什么用啊?”大爷开口问道。“哦,村里想搞稻田养鱼,我来找找资料。”“稻田养鱼?”大爷似乎很有兴趣,身子朝慕白探了过来。慕白不自觉的退了一步,说:“就是,是新技术,还要摸索呢。”“呵呵,新技术?千年前,老祖宗就有记载了。”大爷似乎对这个很有研究。这激起了慕白的好奇心,忙问:“真的?那您知道怎么弄吗?或者您给我推荐点有用的资料啊。”大爷听慕白这么一问,身子往后一靠,长舒一口气,整个人倒放松下来了,眯着眼想了一会儿,才慢慢开口到:“范蠡在《养鱼经》里说:以六亩地为池,留长二尺者两千尾为种。这说的就是地和鱼的比例。解放后,也有人试验过,鱼苗的密度一定不能大,否则会缺氧得病。”大爷说着,突然停住了,见慕白匆忙拿出笔开始记录,脸上掠过一丝笑意。
大爷还真是位神人,不但讲透了“稻田养鱼”的历史,还说了很多有用的知识,比如鱼苗的选择,鱼苗投放的多少,水沟的深度等。慕白忙碌的记录着,好像在听大学里老教授讲课,深不可测,广不及边,总能把带入人心驰神往的世界。
说着说着,大爷突然又打住了,抬头问道:“年轻人,有事吗?”慕白转身一看,原来是大壮,正站在身后,尴尬的笑着,“他找我的,大爷。”“都中午了,不知道你的书找到了没?”大壮问道。“再等我一会儿,很快的。”慕白顺手把大壮往门外推了推。“我就在大门口。”大壮说着离开了。
“小伙子长得真壮实啊。朋友还是兄弟啊?”大爷打趣到。“都不是,就是帮忙带我来找资料的。大爷,你赶紧说,把你知道的秘籍都告诉我吧。”慕白讨好着,咧嘴笑。“哪有秘籍,就是前人的一些经验,凡事要摸索总结,实践出真知嘛。你们村要搞这个事,你们还是要根据你们那里的具体情况,进行适当的改良。还是要从小块的田地开始试验,不能大操大办。”慕白会意的点着头。大爷似乎也没有想要说的了,又开始拿起先前看的书,但是慕白还是意犹未尽,不愿离开。突然慕白想到个重要的事:“大爷,请教个事,现在田里会打农药,这会不会把鱼毒死了啊。”“哦~”大爷沉思着,慢慢开口到:“只要避开前三天,药的浓度低了就没事,所以要给鱼找处避难所,暂时避一避。”“避难所?把鱼都捞起来吗?”慕白不解。“哈哈,不用,很简单,比如两块田,一块打药时,把田里的鱼赶到旁边田里,过三天,换另一块打药不就行了。”“噢”慕白豁然开朗,今天遇到真神了。慕白现在心里有谱了,回去要去实地考察一番,看怎么挖沟合适。慕白匆匆告别大爷,大步走出门去,“等等!”大爷这一呼唤,慕白一下急刹车,差点一个踉跄站不稳,“记住,打药不能带露水,千万避开那时候,中午这段时间才好。”大爷的忠告真是太及时了,虽然一时也没明白为什么,但是慕白知道这一定有道理。
走到大门口,慕白与大壮顺利汇合,两人的自行车便驶上了回村的路。路上的慕白心里别提多开心了,一直回顾这大爷讲述的东西,也没空搭理大壮,就这样踏板呼呼转着,风也呼呼吹着。慕白丝毫不受着“呼呼”声的影响,一会儿微笑,一会儿沉思,仿佛整个世界都抱到了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