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 秋收
带着俩儿子上车,苏晓晓倒没有开口就骂孩子,反而耐心仔细的和俩儿子交谈。
“你俩说说为啥拿虫子吓唬小姑娘。”
陆昱文捅捅弟弟的胳膊。
陆昱武感觉这么温柔的妈妈太吓人了,把头摇的像拨浪鼓,不敢先说。
“咕咚~”
“我们就是觉得好玩儿,才把蚯蚓装到文具盒里带来班里的。
再说了,我们给别的同学看也没见那么大反应。”
“早知道秦悦悦的胆子这么小,不经玩,我俩肯定不给她看了。”
小武跟在哥哥后面说。
瞥了眼还一副不服气的兄弟俩,苏晓晓只笑着问小哥俩一句话:
“那要是莎莎妹妹被人家这么给吓哭,你俩会怎么想?”
“他敢!”
“我跟哥哥肯定揍得他满地找牙。”
小哥俩握着小拳头怒目而视。
“那妹妹喜欢虫子吗?”
“不喜欢!妹妹怕虫子。”
“那不就得了,女孩子基本上都害怕虫子,妈妈不也很怕虫子吗。”
瞥了眼两小只若有所思的小表情,苏晓晓继续再添一把力:
“那你说你们做的对不对?”
“不~对~”
“所以我们做错了就要改正,错了不可怕,但我们是不是要知错能改,善莫大焉。”
兄弟俩点着小脑袋。
“那妈妈陪你们去供销社,我们给秦悦悦同学买一个道歉礼物。
下午上学送给秦悦悦同学,并且郑重的和同学道歉好不好?”
“嗯!谢谢妈妈。”
等母子三人到公安局门口的时候,看见往外走的爸爸,小哥俩悄咪咪的拉着自家妈妈。
苏晓晓低头瞅了眼挤眉弄眼的兄弟俩,装傻假装没明白。
“咋了?你俩眼睛不舒服?”
“眼睛怎么不舒服了?”
陆振军刚一过来就听见自家媳妇儿说,忙低头要看俩儿子。
“没事儿,没事儿吧,我刚刚感觉有点酸。”
“对,爸爸我好饿,咱们赶紧吃饭去吧。”
兄弟俩说着就一人拉着自己爸爸一只手走,还时不时的回头冲自家妈妈眨眼。
陆振军低头看着俩儿子,挑眉:
“无事献殷勤,非奸即盗。
说吧,你俩这是又闯啥祸了?”
原本还想着就这么混过去的哥俩,被自家公安陆队长的爸爸锐利的眼神,看的不出三秒就老老实实交代了。
看俩小子确实知道错了,陆振军叮嘱了几句才罢。
逃过一劫的小哥俩,长长的松了一口气。
苏家老俩口在闺女的安排下早就在县城来了一个杂货铺。
粮油副食卖的种类不少。
小小的一间店铺,后面还有一个小院子。
真正的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一家四口偶尔不回去,就跟老两口住在后面。
上大学的苏小玥只能放寒暑假的时候回来。
正在读高中的苏小明住校,半个月回来一次。
转眼到了秋收的日子,苏家的田地都租给村里相好的人家。
每年只需给苏家地里的一成粮食。
苏家老两口一商量,干脆把杂货铺关上一段时间,回村帮着老宅那边抢收。
苏晓晓不同意也没办法,粮食可是庄稼人的命。
虽说青山村如今是十里八乡、远近闻名的富裕村。
可有关粮食一事,依旧是各家的头等大事。
一家四口每天也都回村里,陆振军帮家里一道收粮食。
厂子里的工人大部分都是女人,男人相对而言比较少。
工厂下班后也跟着家里人去地里抢收到天黑。
令苏晓晓震惊的是,自家那两个舅妈居然在家里的粮食抢收完后。
带着娘家兄弟来帮苏陆两家收地。
有了十几个男女老少的帮忙,两家顺利的抢收完所有的粮食。
“哎呦,三婶儿家的叔伯婶子,可太谢谢了。
晚上在家吃顿便饭,等俺明天上县里割了肉,中午来家里咱好好吃一顿。”
陆大嫂跟陆二嫂是真心感谢人家这拖家带口的来帮忙。
“哎呀,都是自家亲戚,客气啥。这几天的饭就挺不赖,俺感觉俺都吃胖了。”
“哈哈哈……”
张家大舅妈的大哥说的众人都跟着哈哈大笑。
地里的粮食收完,众人总算是浑身轻松,说说笑笑的好不热闹。
最后,苏陆两家拍板定了宴请的事情。
明日苏家老宅办晌午席,陆家办下午席。
眼见着天擦黑,陆振军跟苏晓晓夫妻俩干脆开厂里的货车,送两个舅妈家的亲戚。
十几个男人半大的小子和妇女在车斗上有说有笑、热热闹闹的回了家。
两个舅妈跟儿子女婿则就在苏家陆家睡一晚上。
怕姥姥跟几个表姐表妹担心,夫妻俩特意跑去说了一声。
“姥姥,大毛姐,明早再来接你们,提前把家里的牲口喂饱点,明天吃完饭估计天也黑了。”
“哎哎,你们两口子路上慢点啊。”
货车的走远,院子再次恢复了暗色。
张姥姥高兴的抹着眼泪,一想到自家两个儿媳带着娘家兄弟跟女婿帮闺女家跟闺女亲家。
老太太就高兴直掉眼泪。
姐妹几个也自然也知道自己妈怎么对大姨二姨姐妹俩,无声的扶着奶奶回屋。
隔天一大早,苏晓晓带着两个嫂子去县城买买买。
陆振军则是开着货车去接几家人。
车上还有非要跟着凑热闹的双胞胎跟陆家几个孩子。
“姥姥,你坐副驾。”
小哥俩从车上窜下来,非要扶姥姥上车。
最后被自己老爹一瞪眼,乖乖的退后半步,。
陆振军扶着老太太坐稳,动小姐妹几个坐好了才开车。
“大兄弟,大妹子,还有大侄子们,大家中午可别拿假,可都吃好喝好喽。”
苏大伯笑呵呵的招呼众人。
“苏大哥你也坐下赶紧吃,咱都是自己人。俺们肯定吃好喝好。”
“哈哈哈……快吃快吃……”
……
“俺老头子敬大家伙儿一个别的不多说了。多谢大伙的帮忙。
俺干了,你们随意。”
说罢,陆父仰头一饮而尽。
众人说说笑笑好不热闹。
村里来帮忙的人家,苏晓晓干脆给各家的孩子们买了铅笔本子之类的。
自家村里的适龄孩子,基本上都被送去念书。
而附近乡里,读上书的孩子反而在少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