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2章 贾母寿诞
尤二姐被从大观园里接出去之后,王熙凤住的凸碧山庄就显得愈发冷清了。
一年多不理内务,王熙凤昔日的威风已经逐渐在府中消散了,以往捧她臭脚的那些趋炎附势的下人们,早已经改换了门庭,转去奉承李纨她们了。
尤其是在搬进大观园之后,因为外边的管事媳妇轻易不进来,园子里的管事婆子们,又因为贾探春她们做出的那项能够给她们带来额外财路的改革,对贾探春几个心怀感激,对已经“失势”的王熙凤,自然是爱理不理的。
就是在贾母、王夫人面前,因为这一年多王熙凤自己的情绪不佳,虽然勉力支撑,还是不能再像以前那样极力奉承了,所以在她们的眼中,王熙凤的影子也在逐渐淡薄。
至于王熙凤正经的婆婆邢夫人,向来就和王熙凤的关系不好,如今有了温婉可亲的尤二姐,还抱上了大胖孙子,就更是把王熙凤跑到九霄云外去了。
好在还有林黛玉等一干姐妹,时常来和王熙凤说一回话,贾环也三不五常的来跟她幽会互通,才使得她好不容易才从先前的滑胎打击中恢复过来的情绪,没有因此再次沉郁下去。
尤二姐为贾府添丁,算是近一年多来贾府为数不多的喜事了,虽然她是大房的人,又是在那种情况下被贾琏偷娶的,但是只此一件事,就足以让她在贾府站住脚跟了。
就像赵姨娘,行事如斯荒诞不经,之所以还能够在贾府有一个容身之地,还不是给贾府生育了贾环、贾探春兄妹二人?
正好再过不久,就是贾母的八十大寿,也算是双喜临门,所以荣国府这两年虽然已经是在勉力支撑,才没有倒了表面的架子,还是要再奋力一回,把贾母的寿宴热热闹闹的操办起来。
在这个世界,人生七十便已经是“古来稀”了,能够像贾母这样活到八十,依然身体健康,头脑清晰的,当真是凤毛麟角。
当今圣上闻听此事,也特意颁下圣旨,特旨嘉赏,钦赐金玉如意一柄,彩缎四端,金玉环四个,帑银五百两。贾元春也命太监送出来金寿星一尊,沉香拐一只,伽南珠一串,福寿香一盒,金锭一对,银锭四对,彩缎十二匹,玉杯四只。
有皇帝、贵妃带头,下面的亲王、驸马以及大小文武官员,不管之前和贾府有多少来往,这回都要应一下景,奉上礼单了。
因为贺寿人数众多,恐怕筵宴一两天排设不开,贾赦、贾珍、贾琏等人便商议了,从七月二十八日起,到八月初五,一连摆上八天寿宴,分宴各路宾朋。
二十八日请皇亲、附马、王公诸公主、郡主、王妃、国君、太君、夫人等,二十九日便是阁下、都府、督镇及诰命等,三十日便是诸官长及诰命并远近亲友及堂客。初一日是贾赦的家宴,初二日是贾政——因他现在仍在外任,赶不回来,便由贾宝玉、贾环兄弟代劳,初三日是贾珍、贾琏,初四日是贾府中合族长幼大小共凑的家宴。初五日是赖大、林之孝等家下管事人等共凑一日。
到了七月二十八日,荣宁二府中俱悬灯结彩,屏开鸾凤,褥设芙蓉,笙箫鼓乐之音,通衢越巷。
宁国府那边摆席单请男客,荣国府这边请的是女客,这一天请的便是以南安王太妃、北静王妃为首,与贾府世代交好的公侯诰命。
贾母等人这一天也都按照诰命品级盛装打扮,出来迎接。
这天因为来祝寿的都是身份显赫的王公贵戚,像贾环这样的,根本上不得台面——他因为没有服用贾赦前回赐下的赝品“开元丹”,文宫自然也就开启不得,便被贾赦等人视作废材,不再在他身上浪费精力,对他爱答不理了。
王熙凤也因为身上有病,尚未痊愈,所以也不想出去给贾母的这番喜事上增添触头,倒是贾母看到身边服侍的家下媳妇中,尤二姐赫然在列,却没有王熙凤的身影,开口询问,王夫人回说“她病体未愈,不便来。”
贾母说道:“自己家人,哪有那么多的避讳?这样的好日子,怎么能单少了她一个呢,快命人把她叫来!”
王熙凤无奈,便过去奉承了一回。
如此热闹了一天,贾母毕竟年事已高,精神不济,甚为劳乏,第二天再请朝中文武大臣及诰命时,她便不再亲自待客了,只让王夫人、邢夫人、尤氏等人代劳,她只在里面,和林黛玉姐妹等人说笑。
府中嘈乱,下人们也撒了欢儿,因此又闹出几桩上不得台面的事情。
贾环这两天也不是没有收获,这天是贾府的家宴,合族子弟都来给贾母磕头祝寿,平时不大往府里来的贾之母带着她的女儿喜鸾,贾琼之母带着女儿四姐儿,也都过来奉承。
旁个且不说,这喜鸾、四姐儿,也都是“金陵十二钗”副册中的人物,与香菱、尤二姐她们平级,人物模样可想而知。
贾环为了与她们亲近,对贾、贾琼都要比族中其他子弟好些,可是男女毕竟有别,在此之前还没有见过她们的面。
如今她们第一次在贾母面前露面,因模样生得好,不比林黛玉她们逊色多少,说话行事也都稳重得体,贾母见了深觉喜欢,便留她们在府里多住两天,命李纨等好生接待,让她们在大观园里好好耍耍。
趁这个机会,贾环自然也要和她们好好的拉拉关系了。
因为李纨的稻香村里,已经有薛宝琴、李纹、李绮几个住着了,淘腾不开,所以喜鸾和四姐儿两个,便被安排住在王熙凤的凸碧山庄里。
这一天午后,贾环见左右无事,便出了清堂茅舍,过了沁芳闸桥,转向北,打算往凸碧山庄去。
走到后山脚下的时候,正要拾级而上,忽然听到那边隐隐传来一阵婉转呻吟声,那声音似苦似怨、亦喜亦悲,贾环是有过经验的,一听便知道只要在做那种好事才能发得出来。